当定义一个类时,我们显式地或隐式地指定了此类型的对象在拷贝、赋值和销毁时做什么。一个类通过定义三种特殊的成员函数来控制这些操作:拷贝构造函数、拷贝赋值运算符和析构函数。
拷贝构造函数定义了当用同类型的另一个对象初始化新对象时做什么,拷贝赋值运算符定义了将一个对象赋予同类型的另一个对象时做什么,析构函数定义了此类型的对象销毁时做什么。我们将这些操作称为拷贝控制操作。
由于拷贝控制操作是由三个特殊的成员函数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称此为“C++三法则”。在较新的 C++11 标准中,为了支持移动语义,
又增加了移动构造函数和移动赋值运算符,这样共有五个特殊的成员函数,所以又称为“C++五法则”。
也就是说,“三法则”是针对较旧的 C++89 标准说的,“五法则”是针对较新的 C++11 标准说的。
为了统一称呼,后来人们把它叫做“C++ 三/五法则”。
“需要析构函数的类也需要拷贝和赋值操作”
从“需要析构函数”可知,类中必然出现了指针类型的成员(否则不需要我们写析构函数,默认的析构函数就够了),所以,我们需要自己写析构函数来释放给指针所分配的内存来防止内存泄漏。
那么为什么说“也需要拷贝构造函数和赋值操作”呢?原因是:类中出现了指针类型的成员,必须防止浅拷贝问题。所以需要自己书写拷贝构造函数和拷贝赋值运算符,而不能使用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和默认的拷贝赋值运算符。
“需要拷贝操作的类也需要赋值操作,反之亦然”
“析构函数不能是删除的成员”
如果析构函数是删除的,那么无法销毁此类型的对象。对于一个删除了析构函数的类型,编译器不允许定义该类型的变量或创建该类的临时对象。而且,如果一个类有某个成员的类型删除了析构函数,我们也不能定义该类的变量或临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