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制定了一个非常easy的RPC消息 的格式,可是还遗留了两个问题,上一篇解决掉了一个。还留下一个
- 我们并没有实现对应的encode和decode方法,没有基于能够跨设备的字符串传输,而是直接的内存变量传递。
如今的RPC request不支持带參数的请求命令。如add(a, b), 怎样在RPC消息中描写叙述參数a,b 。
以下我们处理掉这个编解码问题。
实际的RPC应用基本都是跨机器连接。所以无法直接传递内存变量,也就是说还须要将消息编码成 诸如字符串一类的能够跨设备传输的内容。
详细的RPC消息的封装协议非常多。常见的是基于xml,json封装的。但假设抽象一下,实际也就是一个编解码,管你编码成什么内容呢。就是不编码也能够。管他黑猫白猫。仅仅要能传过去,就是好猫。
这里我还是简单原则,重点在于晓义嘛。
利用python里的两个运算。
str 和eval。
如果 一个字典msg = { 'a' : 1, 'b' : 2}. 那么str(msg) = " {
'a' : 1, 'b' : 2}", 注意变成字符串喽。
然后eval(" {
'a' : 1, 'b' : 2}")-->msg, 做一个eval运算,又从字符串变成 字典变量了。
于是编码时。先将RPC消息转换成dict,然后调用str编码成字符串。
解码时。先调用eval 得到dict对象,然后再转换为详细的RPC消息对象
设计已定,剩下的就仅仅是code filling。
先改动一下原来Request的str方法。返回一个dict的字符串表示。对Response也做类似处理
class Request(object):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tr({'id':self.id, 'command':self.command, 'parameter':self.parameter})
然后引入encode方法
@classmethod def encode(cls, message): if isinstance(message, Request): return str(message) elif isinstance(message, Response): return str(message) elif isinstance(message, Notification): return str(message) else: raise Exception('unknown type when encode')
相同的,引入decode方法,略微复杂一些。基本的麻烦在于怎样区分解码出来的是Response还是Request
我的办法是比較投机的,直接依据字典的内容去推断。有command字段的肯定是request,有result字段的肯定是response
@classmethod def decode(cls, data): info = eval(data) if 'command' in info: request = Request() request.id = info.get('id') request.command = info.get('command') request.parameter = info.get('parameter', {}) return request elif 'result' in info: response = Response() response.id = info.get('id') response.result = info.get('result') return response elif 'message' in info: note = Notification() note.message = info.get('message') return note else: raise Exception('unknown data when decode')
另外,client和server的代码也要稍作调整,那个非常easy,调用一下上面的 方法就能够了。这里不贴了。
over,RPC消息 这一块,我们彻底玩完了。
总结:
- Request和Resonse的定义能够一直不变。
- encode 和decode方法,如孙大圣。是能够千变万化的。假设採用xml或者json或者其它的描写叙述,仅仅要自己定义encode和decode方法就可以
- 从更高的层次看,RPC消息,事实上就是对函数调用的一个描写叙述,所以充其量就是view。既然是view。实际自由度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