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前端工程化的发展,前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jQuery已经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野,React、Vue和anglur三驾马车急速驶来。从此,前端进入了数据驱动的时代,也有了清晰的模块化开发的方式。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去保证自己的代码的正确性。
为什么需要前端自动化测试
编写测试代码要在正是写代码前进行的,它就相当于具体明确的需求文档。之后我们写的代码如果能通过测试代码就证明是符合预期的。
除此之外,由于一个项目需要多人维护,也许别人不小心改动了你的代码就会导致新的问题。所以提交代码前需要跑一遍测试用例,确保自己没有改动别人的逻辑。如果有改动别人的代码,一定要弄清楚这样改动会不会产生新的问题,最后记得把测试用例代码也要改下。
前端测试工具也和前端的框架一样纷繁复杂,其中常见的测试工具,大致可分为测试框架、断言库、测试覆盖率工具等几类。在正式开始本文之前,我们先来大致了解下它们:
测试框架
测试框架的作用是提供一些方便的语法来描述测试用例,以及对用例进行分组。
测试框架可分为两种: TDD (测试驱动开发)和 BDD (行为驱动开发),我理解两者间的区别主要是一些语法上的不同,其中 BDD 提供了提供了可读性更好的用例语法,至于详细的区别可参见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DD and BDD 一文。
常见的测试框架有 Jasmine, Mocha 以及本文要介绍的 Jest 。
断言库
断言库主要提供语义化方法,用于对参与测试的值做各种各样的判断。这些语义化方法会返回测试的结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常见的断言库有 Should.js, Chai.js 等。
测试覆盖率工具
用于统计测试用例对代码的测试情况,生成相应的报表,比如 istanbul 。
Jest
为什么选择Jest?
Jest 是 Facebook 出品的一个测试框架,相对其他测试框架,其一大特点就是就是内置了常用的测试工具,比如自带断言、测试覆盖率工具,实现了开箱即用。
而作为一个面向前端的测试框架, Jest 可以利用其特有的快照测试功能,通过比对 UI 代码生成的快照文件,实现对 React 等常见框架的自动测试。
此外, Jest 的测试用例是并行执行的,而且只执行发生改变的文件所对应的测试,提升了测试速度。目前在 Github 上其 star 数已经破两万;而除了 Facebook 外,业内其他公司也开始从其它测试框架转向 Jest ,比如 Airbnb 的尝试 ,相信未来 Jest 的发展趋势仍会比较迅猛。
安装
Jest 可以通过 npm 或 yarn 进行安装。以 npm 为例,既可用npm install -g jest
进行全局安装;也可以只局部安装、并在 package.json 中指定 test 脚本:
{
"scripts": {
"test": "jest"
}
}
Jest 的测试脚本名形如*.test.js
,不论 Jest 是全局运行还是通过npm run test
运行,它都会执行当前目录下所有的*.test.js
或 *.spec.js
文件、完成测试。
用法
具体用法参考JEST官网,我们这里只是简单介绍几个常规用法。
用例的表示
表示测试用例是一个测试框架提供的最基本的 API , Jest 内部使用了 Jasmine 2 来进行测试,故其用例语法与 Jasmine 相同。test()
函数来描述一个测试用例,举个简单的例子:
// hello.js
module.exports = () => 'Hello world'
// hello.test.js
let hello = require('hello.js')
test('should get "Hello world"', () => {
expect(hello()).toBe('Hello world') // 测试成功
// expect(hello()).toBe('Hello') // 测试失败
})
其中toBe('Hello world')
便是一句断言( Jest 管它叫 “matcher” ,想了解更多 matcher 请参考文档)。写完了用例,运行在项目目录下执行npm test
,即可看到测试结果。
用例的预处理或后处理
有时我们想在测试开始之前进行下环境的检查、或者在测试结束之后作一些清理操作,这就需要对用例进行预处理或后处理。对测试文件中所有的用例进行统一的预处理,可以使用 beforeAll()
函数;而如果想在每个用例开始前进行都预处理,则可使用 beforeEach()
函数。至于后处理,也有对应的 afterAll()
和 afterEach()
函数。
如果只是想对某几个用例进行同样的预处理或后处理,可以将先将这几个用例归为一组。使用 describe()
函数即可表示一组用例,再将上面提到的四个处理函数置于 describe()
的处理回调内,就实现了对一组用例的预处理或后处理:
describe('test testObject', () => {
beforeAll(() => {
// 预处理操作
})
test('is foo', () => {
expect(testObject.foo).toBeTruthy()
})
test('is not bar', () => {
expect(testObject.bar).toBeFalsy()
})
afterAll(() => {
// 后处理操作
})
})
测试异步代码
异步代码的测试,关键点在于告知测试框架测试何时完成,让其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断言。随着Babel的盛行,前端的异步写法很多都是用 Promise 的形式了,这使得我们可以用 async/await 类似同步的方式写异步。下面看下如何针对这种写法测试:
// promiseHello.js
module.exports = (name)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setTimeout(() => resolve(`Hello ${name}`), 1000)
})
}
// promiseHello.test.js
let promiseHello = require('promiseHello.js')
test('should get "Hello World"', async () => {
const data = await promiseHello('World');
expect(data).toBe('Hello World');
});
test('the fetch fails with an error', async () => {
expect.assertions(1);
try {
const data = await promiseHello('World');
expect(data).toBe('Hello World');
} catch (e) {
expect(e).toMatch('error');
}
});
Mock Functions
Mock 函数允许你测试代码之间的连接——实现方式包括:擦除函数的实际实现、捕获对函数的调用 ( 以及在这些调用中传递的参数) 、在使用 new
实例化时捕获构造函数的实例、允许测试时配置返回值。
使用 mock 函数
假设我们要测试函数 forEach
的内部实现,这个函数为传入的数组中的每个元素调用一次回调函数。
function forEach(items, callback) {
for (let index = 0; index < items.length; index++) {
callback(items[index]);
}
}
为了测试此函数,我们可以使用一个 mock 函数,然后检查 mock 函数的状态来确保回调函数如期调用。
const mockCallback = jest.fn(x => 42 + x);
forEach([0, 1], mockCallback);
// 此 mock 函数被调用了两次
expect(mockCallback.mock.calls.length).toBe(2);
// 第一次调用函数时的第一个参数是 0
expect(mockCallback.mock.calls[0][0]).toBe(0);
// 第二次调用函数时的第一个参数是 1
expect(mockCallback.mock.calls[1][0]).toBe(1);
// 第一次函数调用的返回值是 42
expect(mockCallback.mock.results[0].value).toBe(42);
.mock
属性
所有的 mock 函数都有这个特殊的 .mock
属性,它保存了关于此函数如何被调用、调用时的返回值的信息。
// The function was called exactly once
expect(someMockFunction.mock.calls.length).toBe(1);
// The first arg of the first call to the function was 'first arg'
expect(someMockFunction.mock.calls[0][0]).toBe('first arg');
// The second arg of the first call to the function was 'second arg'
expect(someMockFunction.mock.calls[0][1]).toBe('second arg');
// The return value of the first call to the function was 'return value'
expect(someMockFunction.mock.results[0].value).toBe('return value');
// This function was instantiated exactly twice
expect(someMockFunction.mock.instances.length).toBe(2);
// The object returned by the first instantiation of this function
// had a `name` property whose value was set to 'test'
expect(someMockFunction.mock.instances[0].name).toEqual('test');
Mock 的返回值
Mock 函数也可以用于在测试期间将测试值注入代码︰
const myMock = jest.fn();
console.log(myMock());
// > undefined
myMock
.mockReturnValueOnce(10)
.mockReturnValueOnce('x')
.mockReturnValue(true);
console.log(myMock(), myMock(), myMock(), myMock());
// > 10, 'x', true, true
在函数连续传递风格(functional continuation-passing style)的代码中时,Mock 函数也非常有效。 以这种代码风格有助于避免复杂的中间操作,便于直观表现组件的真实意图,这有利于在它们被调用之前,将值直接注入到测试中。
const filterTestFn = jest.fn();
// Make the mock return `true` for the first call,
// and `false` for the second call
filterTestFn.mockReturnValueOnce(true).mockReturnValueOnce(false);
const result = [11, 12].filter(num => filterTestFn(num));
console.log(result);
// > [11]
console.log(filterTestFn.mock.calls);
// > [ [11], [12] ]
大多数现实世界例子中,实际是在依赖的组件上配一个模拟函数并配置它,但手法是相同的。 在这些情况下,尽量避免在非真正想要进行测试的任何函数内实现逻辑。
Mock模拟模块
假定有个从 API 获取用户的类。 该类用 axios 调用 API 然后返回 data
,其中包含所有用户的属性:
// users.js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class Users {
static all() {
return axios.get('/users.json').then(resp => resp.data);
}
}
export default Users;
现在,为测试该方法而不调用实际 API (使测试变的缓慢与不稳定),我们可以用 jest.mock(...)
函数自动模拟 axios 模块。
一旦模拟axios模块,axios的返回结果就可以被我们随意模拟值。我们可为 .get
提供一个 mockResolvedValue
,它会返回假数据用于测试。 实际上,我们想让 axios.get('/users.json') 有个假的 response。
// users.test.js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import Users from './users';
jest.mock('axios'); // mock模拟模块
test('should fetch users', () => {
const users = [{name: 'Bob'}];
const resp = {data: users};
axios.get.mockResolvedValue(resp); // 模拟实际调用axios后的返回值
// or you could use the following depending on your use case:
// axios.get.mockImplementation(() => Promise.resolve(resp))
return Users.all().then(data => expect(data).toEqual(users));
});
前端自动化测试的价值
近几年前端工程化的发展风起云涌,但是前端自动化测试这块内容大家却似乎不太重视。虽然项目迭代过程中会有专门的测试人员进行测试,但等他们来进行测试时,代码已经开发完成的状态。与之相比,如果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就进行了测试,会有如下的好处:
- 保障代码质量和功能的实现的完整度
- 提升开发效率,在开发过程中进行测试能让我们提前发现 bug ,此时进行问题定位和修复的速度自然比开发完再被叫去修 bug 要快许多
- 便于项目维护,后续任何代码更新也必须跑通测试用例,即使进行重构或开发人员发生变化也能保障预期功能的实现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好处虽然明显,却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值得引入测试框架,毕竟维护测试用例也是需要成本的。对于一些需求频繁变更、复用性较低的内容,比如活动页面,让开发专门抽出人力来写测试用例确实得不偿失。
-
需要长期维护的项目。它们需要测试来保障代码可维护性、功能的稳定性
-
较为稳定的项目、或项目中较为稳定的部分。给它们写测试用例,维护成本低
-
被多次复用的部分,比如一些通用组件和库函数。因为多处复用,更要保障质量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