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DHH使用图解


    软件运行:
    我们在DOS下运行MHDD29:输入命令MHDD29,按回车,出现主界面:





    MHDD软件应用:
    主界面列出了MHDD的所有命令,下面我们主要讲解MHDD的几个常用命令
    PORT;ID ;SCAN; HPA; RHPA; NHPA; PWD ;UNLOCK ;DISPWD ;ERASE ;AERASE ;STOP
    首先输入命令PORT(热键是:SHIFT+F3),按回车。这个命令的意思是扫描IDE口上的所有硬盘。






    现在看到有两个硬盘,一个是西数40G,一个是迈拓2G。(说明:1、2是接在IDE1口上的主从硬盘,3、4是接在IDE2口上的主从硬盘,5是接在PC3000卡上的。如果我们要修的硬盘接在PC3000上,就会在这里显示)下面是让你选择要修哪个硬盘,输入3,回车;




    输入命令ID(以后直接按F2就行了)回车:显示当前选择的硬盘的信息。






    输入命令SCAN(热键:F4),回车。这个命令的意思是扫描硬盘,出现下图(一共有十二行要修改的参数,我从上往下逐项说明):






    1:选择扫描方式:LBA/CHS(建议选择LBA方式扫描)CHS只对500M以下的老硬盘有效。(用空格键改变扫描方式)
    2:设定开始的柱面值:(一般不用)
    3:设定开始的LBA值:(常用,按空格键输入新的LBA值)
    4:是否写入日志:ON/OFF(建议打开)
    5:是否地址重映射:ON/OFF 是否修复坏扇区(如果打开这一项,可以不破坏数据修坏道。此项与第十二项不能同时打开)
    6:设定结束的柱面(一般不用)
    7:设定结束的LBA值(常用)
    8:设定超时值(秒):25 Erase WAITS的时间默认为250毫秒,数值可设置范围从10到10000。此数值主要用来设定MHDD确定坏道的读取时间值(即读取某扇区块时如果读取时间达到或超过该数值,就认为该块为坏道,并开始试图修复),一般情况下更改此数值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否则会影响坏道的界定和修复效果。
    9:是否写入高级日志ON/OFF(此项被禁用)
    10:扫描完后是否关闭电机:ON/OFF 扫描结束后关闭硬盘马达,这样即可使SCAN扫描结束后,电机能够自动切断供电,但主板还是加电的。适合无人职守状态,一般不用
    11:是否循环测试,修复:ON/OFF(如果此项为ON,当第一次扫描结束后,就会再次从开始的LBA到结束的LBA重新扫描,修复,如此循环)
    12:是否删除等待:ON/OFF(此项与第五项不能同时打开,此项主要用于修复坏道,而且修复效果要比REMAP更为理想尤其对IBM硬盘的坏道最为奏效,但要注意被修复的地方的数据是要被破坏的(因为EraseWAITS的每个删除单位是255个扇区)。)
    以上十二个参数如果要修改,都是先按空格键。一般情况下先看看硬盘什么情况,先不忙修,这里直接按F4(或者按CTRL+ENTER)就开始扫描了。




    屏幕第一行的左半部分为为状态寄存器,右半部分为错误寄存器;在屏幕第一行的中间(在BUSY和AMNF之间)有一段空白区域,如果硬盘被加了密码,此处会显示PWD;如果硬盘用HPA做了剪切,此处会显示HPA;屏幕第二行的左半部分为当前硬盘的物理参数(虚拟的,当然不会真的有十六个磁头),右半部分为当前正在扫描的位置;屏幕右下角为计时器,Start表示开始扫描的时间,Time表示已消耗的时间,End表示预计结束的时间,结束后会再显示Time Count,表示总共耗费了多长的时间;在扫描时,每个长方块代表255个扇区(在LBA模式下)或代表63个扇区(在CHS模式下);
        这里要解释一下CHS:cylinder head sector 这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意思是柱面、磁头、扇区。LBA:扇区(线性地址)
        扫描过程可随时按ESC键终止;方块从上到下依次表示从正常到异常,读写速度由快到慢。正常情况下,应该只出现第一个和第二个灰色方块如果出现浅灰色方块(第三个方块),则代表该处读取耗时较多;
    1:如果出现绿色和褐色方块(第三个和第四个方块),则代表此处读取异常,但还未产生坏道;
    2:如果出现红色方块(第六个,即最后一个方块),则代表此处读取吃力,马上就要产生坏道;
    3:如果出现问号?以下的任何之一,则表示此处读取错误,有严重物理坏道。如下面这块硬盘:





    注1:有些读写速度奇慢的硬盘如果用MHDD的F4 SCAN扫描并把EraseWAITS打开就可以看到,要么均匀分布着很多W,要么就是遍布着很多五颜六色的方块,这说明这类硬盘之所以读写速度奇慢,就是因为大量的盘片扇区有瑕疵,造成读写每个扇区都会耗费较长的时间,综合到一起就导致了整个硬盘读写速度奇慢。
    注2:老型号硬盘(2、3G以下)由于性能较低、速度较慢,因此在F4 SCAN检测时很少出现第一个方块,而出现第二和第三个方块,甚至会出现第四个方块(绿色方块),这种情况是由于老硬盘读写速度慢引起的,并不说明那些扇区读写异常。在扫描时使用箭头键可以灵活地控制扫描的进程,很象VCD播放机:↑快进2%;↓后退2%←后退0.1%;→快进0.1%。灵活运用箭头键,可以对不稳定、坏道顽固的区段进行反复扫描和修复.








    ERASE:快速擦除命令,在使用中我发现有低格和清零的功效,但此命令一点不影响硬盘寿命,有时对坏道和红绿块擦除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输入命令,按回车;




    问你是否继续,输入Y,




    输入开始的LBA值(就是从哪个地方开始有坏道或红绿块,)比如我们输入零,回车




    再输入结束的LBA地址,我们输入10000,回车




    输入Y,回车,开始擦除,并显示擦除了多少兆字节,速度是很快的,还没等看清呢就擦完了。




    还有一个命令AERASE:高级擦除,也叫完全擦除,跟ERASE的用法一样。快速擦除如果修不了坏道就用高级擦除。
    下面我们再说硬盘的剪切容量HPA命令,注意,MHDD只能从后面开始剪切。硬盘被剪切了之后,以后在任何机器的BIOS中只能检测到被剪切后的容量,即使重新分区也不能恢复先前容量。假如一个硬盘,经扫描发现从70%以后全是坏道,而且怎么修也修不过去,这时候就可以把后面的30%给HPA了。输入HPA,回车






    这是问你是软改还是硬改,软改是改到内存,断电不会生效。硬改是改到硬盘,断电立即生效。输入1(硬改),回车




    这是问你用那种方式改,我们选择1 ,LBA方式,回车





    输入新的LBA值,我们就输入2000000(原来的容量是4124736),回车






    输入Y, 完成




    用ID命令看一下,屏幕最上方有一个蓝色的HPA灯亮起来,表示这个硬盘的容量被做过修改。




    此时,我们需要给硬盘断一下电生效,退出命令是EXIT.




    断电再重新加电,进入MHDD
    RHPA命令是察看硬盘原始容量,比如这个硬盘原始容量就是4124735个扇区






    NHPA:恢复硬盘原始容量,输入命令按回车






    再输入Y




    再次输入Y




    再次输入Y,我们看到硬盘的原始容量已经被恢复了。
    PWD:给硬盘加密命令
    注意,硬盘加密后,不能读写,任何操作对硬盘都不起作用,包括低格清零。
    输入PWD按回车






    这个的意思是:这个硬盘不支持加密命令,这是个老的迈拓2.1G的小硬盘,很多命令都不支持。我们按SHIFT+F3重新选择硬盘,选择1,这是我的系统盘,西部数据40G,按F2键,可以看到有“security:high,off”。如果硬盘的ID信息里显示这一项,表示此硬盘支持加密。




    我们就换一个硬盘,总不能给自己正在操作的硬盘加密吧。再换一个QUANTUM 15G ,这个硬盘显示在第五个口上,是因为我把它他挂在PC3000上。
    输入命令PWD回车




    这里让你输入最大32位的用户密码,我们输入123456,回车
    这就完成了。






    我们按F2刷新,可以看到屏幕最上方有一个红色的PWD灯亮起,硬盘参数“SECURITY:High,on”off变成了红色的on,表示此硬盘被加密;




    我们按F4键扫描一下看看会怎么样:






    为什么没有变化?对了,加密之后必须对硬盘断一次电才能生效,现在还没生效呢。
    我们EXIT退出,拔掉硬盘电源线,再重新加电(如果你有PC3000,那就用PC3000的F11和F12断电加电多安全呀)进入MHDD,再扫描,发现全是紫色感叹号,这就表示硬盘被加密;

    硬盘解密

    要解密,先解锁,输入UNLOCK,回车




    问你是解主密码还是用户密码,输入O(用户密码,因为我们只能给硬盘加用户密码),回车




    输入密码123456回车,解锁完成






    再输入命令DISPWD回车




    输入 0回车




    输入密码123456回车,解密完成






    按F2刷新,硬盘已没密码,再扫描也是正常的扇区了。






    MHDD29的日志功能,在使用中我发现很实用,他详细记录了MHDD扫描和维修硬盘的全部过程,以及哪个LBA处有坏道,哪个地方有红绿块,这对我们精确找到坏道是很有用的。
    在MHDD290目录中键入CD LOG,回车,就进入了日志目录






    用DIR命令察看里面有一个文件MHDD.LOG,就是日志文件,如果要想编辑或察看此文件的内容,输入命令EDIT MHDD.LOG 回车






    看看,记录很详细吧!在使用中慢慢体会吧。
    要想退出,先按ALT键,再按↓键,选EXIT,回车就退出了。




    删除这个文件的命令是DEL MHDD.LOG,放心,这个文件每次在扫描硬盘的时候会自动生成的。




    退回到上一级目录的命令是CD..回车






    CD\回车 此命令是退回到根目录




    为了使用方便,我们经常在根目录下编辑批处理命令,下面我就来说一下方法(这个你不学也可以,如果经常修硬盘还是编一个方便)
    比如我要在根目录下建立一个M.BAT的批处理命令,就在根目录下输入命令:EDIT M.BAT回车,出现如下界面:






    首先输入CD HARD命令 再回车








    再输入CD MHDD290 再回车




    再输入MHDD29 回车




    再输入CD\




    这四个命令的意思是:当我们运行批处理文件M.BAT的时候,就会从上到下依次序执行这四个命令(先进入HARD文件夹,再进入MHDD29文件夹,然后运行MHDD29命令,运行完毕再退回到根目录)。
    然后我们要保存,按一下ALT键,再按↓键,选SAVE(保存) ,回一下车。




    然后退出,先按ALT键,在按↓键,选EXIT,回车就退出了。




    以后我们再运行MHDD的时候,只要在根目录下输入M按回车就行了。




    下面我们再来建立一个察看日志文件的批处理命令,输入EDIT MLOG.BAT 回车



    然后依次序输入以下五个命令




    再选择退出






    这是问你是否保存,选YES,按回车就保存并退出了。
    以后要察看日志文件,就在根目录下输入MLOG回车就行了






    在日志里面可以用翻页键PAGE UP/PAGE DOWN快速察看。
    日志里面存的记录多了,察看不方便,就要经常删除日志,再编辑一个删除日志文件的批处理命令。
    在跟目录下输入EDIT DLOG.BAT 回车




    输入以下的命令,请读者自己研究一下是什么意思




    以后要删除日志文件 MHDD.LOG,只要在根目录下输入DLOG回车就行了。可以看到计算机在一条一条的执行我们输入的命令。




    好了,现在MHDD就介绍完了,简单的测试硬盘,维修硬盘坏道、加解密都难不住你了.

    MHDD命令详解


    EXTT(热键Alt+X):退出到DOS。

    ID:硬盘检测,包括硬盘容量、磁头数、扇区数、SN序列号、Firmware固件版本号、LBA数值、支持的DMA级别、是否支持HPA、是否支持AAM、SMART开关状态、安全模式级别及开关状态……等)。

    INIT:硬盘初始化,包括Device Reset(硬盘重置)、Setting Drive Parameters(设定硬盘参数)、Recalibrate(重校准)。

    I(热键F2):同时执行ID命令和INIT命令。

    ERASE:快速删除功能,每个删除单位等于255个扇区(数据恢复无效)。

    AERASE:高级删除功能,可以将指定扇区段内的数据逐扇区地彻底删除(比ERASE慢,数据恢复同样无效),每个删除单位等于1个扇区。

    HPA:硬盘容量剪切功能,可以减少硬盘的容量,使BIOS检测容量减少,但DM之类的独立于BIOS检测硬盘容量的软件仍会显示出硬盘原始容量。

    NHPA:将硬盘容量恢复为真实容量。

    RHPA:忽略容量剪切,显示硬盘的真实容量。

    CLS:清屏。

    PWD:给硬盘加USER密码,最多32位,什么也不输入表示取消。被锁的硬盘完全无法读写,低格、分区等一切读写操作都无效。如果加密码成功,按F2键后可以看到Security一项后面有红色的ON。要注意,设置完密码后必须关闭电源后在开机才会使密码起作用

    UNLOCK:对硬盘解锁。先选择0(USER),再正确输入密码。注意:选择1(Master)无法解开密码。

    DISOWD:解除密码,先选择0(USER),再正确输入密码。在用DISPWD之前必须先用UNLOCK命令解锁。要注意,除了用UNLOCK和DISPWD命令可以解密码之外,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锁。而且一旦将密码遗忘(或输入错误),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锁。如果解密码成功,按F2键后可以看到Security一项后面有灰色的OFF。注意:选择1(Master)无法解开密码。

    RPM:硬盘转速度量(非常不准,每次测量数值都不同)。

    TOP:为指定的扇区段建立映像文件(最大2G)。

    FF:从映像文件(最大2G)恢复为扇区段。  

    AAM:自动噪音管理。可以用AAM(自动噪音管理)命令“所听即所得”式的调节硬盘的噪音。按F2键后如果有AAM字样,就表示硬盘支持噪音调节。键入AAM命令后,会显示出当前硬盘的噪音级别,并且可以马上就听到硬盘的读写噪音,要注意硬盘的噪音和性能是成正比的,噪音越大,性能越高,反之亦然。进入AAM命令后,按0键可以关闭AAM功能,按M键可以将噪音调至最小(性能最低),按P键可以将噪音调至最大(性能最高),按+加号和-减号可以自由调整硬盘的噪音值(数值范围从0到126),按L键可以获得噪音和性能的中间值(对某些硬盘如果按+加号和-减号无效,而又不想让噪音级别为最大或最小,可以按L键取噪音中间值),按D键表示关闭AAM功能,按ENTER键表示调整结束

    FDISK:快速地将硬盘用FAT32格式分为一个区(其实只是写入了一个MBR主引导记录),并设为激活,但要使用还需用FORMAT完全格式化。

    SMART:显示SMART参数,并可以对SMART进行各项相关操作。SMART ON可以开启SMART功能,SMART

    OFF可以关闭SMART功能,SMART TEST可以对SMART进行检测。

    PORT(热键Shift+F3):显示各IDE口上的硬盘,按相应的数字即可选择相应口的硬盘,之后该口会被记录在/CFG目录下的MHDD.CFG文件中,1表示IDE1口主,2表示IDE1口从,3表示IDE2口主,4表示IDE2口从,下次再进入MHDD后此口就成了默认口,编辑MHDD.CFG文件改变该值就可以改变MHDD默认的检测端口。所以,如果进入MHDD后按F2提示Disk Not Ready,就说明当前硬盘没有接在上次MHDD默认的那个口上,此时可以使用PORT命令重新选择硬盘(或更改MHDD.CFG文件)。

    CX:对昆腾CX和LCT(包括LA、LB、LC)系列硬盘进行寻道测试,可以考验这两类硬盘上的飞利浦TDA5247芯片的稳定性(因为质量不好的5247芯片在频繁寻道时最容易露出马脚)。按ESC键停止。此命令也可用在其他硬盘上,它主要通过频繁随机寻道来提升硬盘电机驱动芯片的温度,从而测试硬盘在强负荷下的稳定性。

    WAIT:等待硬盘就位。

    STOP(热键Shift+F4):关闭硬盘马达。

    IBME:查看IBM硬盘缺陷表(P-LIST)。此时要记录大量数据,缺陷表越大,生成的文件(在IBMLST目录下)越大,如果MHDD存在软盘上的话,有可能会空间不足;

    FUJLST:查看富士通硬盘缺陷表(P-LIST)。此时要记录大量数据,缺陷表越大,生成的文件(在
    FUJLST目录下)越大,如果MHDD存在软盘上的话,有可能会空间不足;

    MAKEBAD:人为地在某个指定区域内制造坏道。注意,由它生成的坏道很难修复。

    RANDOMBAD:随机地在硬盘的各个地方生成坏道,按ESC键停止生成。注意,由它生成的坏道很难修复。

    BATCH(热键F5):批处理。

    R(热键F3):硬盘复位。比如使用了PWD加密码后,为了使密码马上生效,可以用此命令.

    FUCKFUJ、KILLFUJ、AKILLFUJ:都是刻意破坏富士通硬盘的命令,一定谨慎使用,否则硬盘将被彻底损坏,无法修复。某一切正常的富士通硬盘,在使用FUCKFUJ命令后,仅一、两秒种,就提示破坏成功,重新启动后,连自检动作都消失了,主板检测不到,硬盘彻底报废。

    SCAN(热键F4):盘面扫描,可以用特定模式来修复坏扇区,其中:
         [Scan in: CHS/LBA]:以CHS或LBA模式扫描。CHS只对500M以下的老硬盘有效。
         [Starting CYL]:设定开始扫描的柱面。
         [Starting LBA]:设定开始扫描的LBA值。
         [Log: On/Off]:是否写入日志文件。
         [Remap: On/Off](重新映像):是否修复坏扇区。
         [Ending CYL]:设定终止扫描的柱面
         [Ending LBA]:设定终止扫描的LBA值。
         [Timeout(sec)]:设定超时值,从1到200,默认值为30。
         [Advanced LBA log](高级LBA日志):此项不支持。
         [Standby after scan]:扫描结束后关闭硬盘马达,这样即可使SCAN扫描结束后,硬盘能够自动切断供电,但主机还是加电的(属于无人职守功能)。
         [Loop the test/repair]:循环检测和修复,主要用于反复地修复顽固型坏道
         [Erase WAITs](删除等待):此项主要用于修复坏道,而且修复效果要比REMAP更为理想,尤其对IBM硬盘的坏道最为奏效,但要注意被修复的地方的数据是要被破坏的(因为Erase WAITS的每个删除单位是255个扇区)。Erase WAITS的时间默认为250毫秒,数值可设置范围从10到10000。要想设置默认时间,可以打开/CFG目录下的MHDD.CFG文件,修改相应项目即可更改Erase WAITS数值。此数值主要用来设定MHDD确定坏道的读取时间值(即读取某扇区块时如果读取时间达到或超过该数值,就认为该块为坏道,并开始试图修复),一般情况下,不必更改此数值,否则会影响坏道的界定和修复效果。

    转:http://hi.baidu.com/fengye1125/blog/item/3c2170e888c19238b80e2d9f.html

  • 相关阅读:
    centos 7 部署confluence
    在Ubuntu操作系统里安装Docker
    Python模块-pip
    微信小程序 等宽不等高瀑布流
    微信小程序 保存图片和复制文字 功能
    C# 模拟鼠标移动和点击
    使用Fiddler抓包工具更改请求的url请求参数
    C#中Request.ServerVariables详细说明及代理
    (C# webservice 获取客户端IP疑难杂症)---试过n种方法都失败,获取代理服务器,访问者客户端真实IP
    C# 命名管道中客户端访问服务器时,出现“对路径的访问被拒绝”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encidi/p/190446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