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CT笔记】DCT变换、DCT反变换、分块DCT变换


     

    DCT变换、DCT反变换、分块DCT变换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一、引言

           DCT变换的全称是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主要用于将数据或图像的压缩,能够将空域的信号转换到频域上,具有良好的去相关性的性能。DCT变换本身是无损的,但是在图像编码等领域给接下来的量化、哈弗曼编码等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时,由于DCT变换时对称的,所以,我们可以在量化编码后利用DCT反变换,在接收端恢复原始的图像信息。DCT变换在当前的图像分析已经压缩领域有着极为广大的用途,我们常见的JPEG静态图像编码以及MJPEG、MPEG动态编码等标准中都使用了DCT变换。


    二、一维DCT变换

          一维DCT变换时二维DCT变换的基础,所以我们先来讨论下一维DCT变换。一维DCT变换共有8种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是第二种形式,由于其运算简单、适用范围广。我们在这里只讨论这种形式,其表达式如下:

          

           其中,f(i)为原始的信号,F(u)是DCT变换后的系数,N为原始信号的点数,c(u)可以认为是一个补偿系数,可以使DCT变换矩阵为正交矩阵。


    三、二维DCT变换

           二维DCT变换其实是在一维DCT变换的基础上在做了一次DCT变换,其公式如下:

        

           由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上面只讨论了二维图像数据为方阵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不是方阵的数据一般都是补齐之后再做变换的,重构之后可以去掉补齐的部分,得到原始的图像信息,这个尝试一下,应该比较容易理解。

          另外,由于DCT变换高度的对称性,在使用Matlab进行相关的运算时,我们可以使用更简单的矩阵处理方式:

       

          接下来利用Matlab对这个过程进行仿真处理:

     1 clear;
     2 clc;
     3 X=round(rand(4)*100)   %产生随机矩阵
     4 A=zeros(4);
     5 for i=0:3
     6     for j=0:3
     7         if i==0
     8             a=sqrt(1/4);
     9         else
    10             a=sqrt(2/4);
    11         end            
    12         A(i+1,j+1)=a*cos(pi*(j+0.5)*i/4);
    13     end
    14 end
    15 Y=A*X*A'        %DCT变换
    16 YY=dct2(X)      %Matlab自带的dct变换

           运行结果为:

     1 X =
     2 
     3     42    66    68    66
     4     92     4    76    17
     5     79    85    74    71
     6     96    93    39     3
     7 
     8 
     9 Y =
    10 
    11   242.7500   48.4317   -9.7500   23.5052
    12   -12.6428  -54.0659    7.4278   22.7950
    13    -6.2500   10.7158  -19.7500  -38.8046
    14    40.6852  -38.7050  -11.4653  -45.9341
    15 
    16 
    17 YY =
    18 
    19   242.7500   48.4317   -9.7500   23.5052
    20   -12.6428  -54.0659    7.4278   22.7950
    21    -6.2500   10.7158  -19.7500  -38.8046
    22    40.6852  -38.7050  -11.4653  -45.9341

          由上面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采用的公式的方法和Matlab自带的dct变化方法结果是一致的,所以验证了我们方法的正确性。

          如果原始信号是图像等相关性较大的数据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在变换之后,系数较大的集中在左上角,而右下角的几乎都是0,其中左上角的是低频分量,右下角的是高频分量,低频系数体现的是图像中目标的轮廓和灰度分布特性,高频系数体现的是目标形状的细节信息。DCT变换之后,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分量处,这也是DCT变换去相关性的一个体现。

          之后在量化和编码阶段,我们可以采用“Z”字形编码,这样就可以得到大量的连续的0,这大大简化了编码的过程。


    四、二维DCT反变换

         在图像的接收端,根据DCT变化的可逆性,我们可以通过DCT反变换恢复出原始的图像信息,其公式如下:

         

          同样的道理,我们利用之前的矩阵运算公司可以推导出DCT反变换相应的矩阵形式:

          

          下面我们用Matlab对这个过程进行仿真:

     1 clear;
     2 clc;
     3 X=[
     4     61    19    50    20
     5     82    26    61    45
     6     89    90    82    43
     7     93    59    53    97] %原始的数据
     8 A=zeros(4);
     9 for i=0:3
    10     for j=0:3
    11         if i==0
    12             a=sqrt(1/4);
    13         else
    14             a=sqrt(2/4);
    15         end            
    16         A(i+1,j+1)=a*cos(pi*(j+0.5)*i/4); %生成变换矩阵
    17     end
    18 end
    19 Y=A*X*A'   %DCT变换后的矩阵
    20 X1=A'*Y*A  %DCT反变换恢复的矩阵

          运行结果为:

     1 X =
     2 
     3     61    19    50    20
     4     82    26    61    45
     5     89    90    82    43
     6     93    59    53    97
     7 
     8 
     9 Y =
    10 
    11   242.5000   32.1613   22.5000   33.2212
    12   -61.8263    7.9246  -10.7344   30.6881
    13   -16.5000  -14.7549   22.5000   -6.8770
    14     8.8322   16.6881  -35.0610   -6.9246
    15 
    16 
    17 X1 =
    18 
    19    61.0000   19.0000   50.0000   20.0000
    20    82.0000   26.0000   61.0000   45.0000
    21    89.0000   90.0000   82.0000   43.0000
    22    93.0000   59.0000   53.0000   97.0000

          我们可以看到反变换后无损的恢复了原始信息,所以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需要量化编码或者直接舍弃高频分量等处理,所以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误差,这个是不可避免的。


    五、分块DCT变换

          在实际的图像处理中,DCT变换的复杂度其实是比较高的,所以通常的做法是,将图像进行分块,然后在每一块中对图像进行DCT变换和反变换,在合并分块,从而提升变换的效率。具体的分块过程中,随着子块的变大,算法复杂度急速上升,但是采用较大的分块会明显减少图像分块效应,所以,这里面需要做一个折中,在通常使用时,大都采用的是8*8的分块。

          Matlab的 blkproc 函数可以帮我们很方便的进行分块处理,下面给出我们的处理过程:

     1 clear;
     2 clc;
     3  
     4 X=imread('pepper.bmp');
     5 X=double(X);
     6 [a,b]=size(X);
     7 Y=blkproc(X,[8 8],'dct2');
     8 X1=blkproc(Y,[8 8],'idct2');
     9  
    10 figure
    11 subplot(1,3,1);
    12 imshow(uint8(X));
    13 title('原始图');
    14  
    15 subplot(1,3,2);
    16 imshow(uint8(Y));
    17 title('分块DCT变换图');
    18  
    19 subplot(1,3,3);
    20 imshow(uint8(X1));
    21 title('分块DCT恢复图');
    22  
    23 Y1=dct2(X);
    24 X10=idct2(Y1);
    25  
    26 figure
    27 subplot(1,3,1);
    28 imshow(uint8(X));
    29 title('原始图');
    30  
    31 subplot(1,3,2);
    32 imshow(uint8(Y1));
    33 title('DCT变换图');
    34  
    35 subplot(1,3,3);
    36 imshow(uint8(X10));
    37 title('DCT反变换恢复图');

          运行结果为:

         

          

          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DCT变换与分块DCT变换在使用时的区别。


    六、小结

            DCT、DWT等是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之前一直有用到,但是没怎么好好整理下,今天在做稀疏编码的时候正好有用到,就顺便整了下,希望能够给后来者一些提示。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3109428257/profile?rightmod=1&wvr=5&mod=personinfo

    Reference:http://wuyuans.com/2012/11/dct2/

  • 相关阅读:
    A. Generous Kefa
    1031 骨牌覆盖
    1074 约瑟夫环 V2
    1073 约瑟夫环
    1562 玻璃切割
    Ants
    1024 矩阵中不重复的元素
    1014 X^2 Mod P
    1135 原根
    1010 只包含因子2 3 5的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arles04/p/394760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