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DN交换机的拓扑发现与ARP处理


     

    摘录自: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uuaMri

     

    Openflow标准定义了控制器与交换机之间的交互协议,以及一组交换机操作。这个控制器—交换机协议运行在安全传输层协议(TLS)或无保护TCP连接之上。Openflow使用TCP端口6633或6653。

     

     

    每个流表中每个流条目包括三个部分:

    (1)匹配match—使用ingressport,packetheader以及前一个flow table传递过来的metadata;

    (2)计数counter---对匹配成功的包进行计数;

    (3)操作instruction—修改actionset或者流水线处理

    交换机针对SDN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消息类型:Packet-In,主要针对未知数据流无法命中流表的时候,作上送控制器的操作。

    同样,SDN控制器也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消息类型:Packet-Out,主要针对下游SDN被管理设备,用于控制器指定从交换机的特定端口发送数据包,或者用于转发通过Packet-in消息接收到的数据包。Packet-Out报文中包含明确的Action动作。

     

    SDN Controller通过Openflow和LLDP发现整网拓扑:

     

     

    背景阐述:

    ① 所有交换机彼此互联

    ② 交换机通过带外方式(或网管网方式)连接Controller

    ③ 交换机均使用Openflow协议。Openflow使用TCP端口6633或6653作为接收的监听端口。目前最新Openflow协议为1.5.1,详见ONF的spec。(https://www.opennetworking.org/images/stories/downloads/sdn-resources/onf-specifications/Openflow/Openflow-switch-v1.5.1.pdf)

    ④ 无特殊Controller指定,各类型都OK

    那对于传统交换机而已,正常情况他们是通过LLDP等类似的邻居发现协议发现彼此网络设备,形成整网拓扑。而在SDN环境中,设备是无脑的,此时需要借助Openflow和LLDP同时工作,来保障Controller环境下能够对全网进行拓扑发现。

    工作流程介绍:

    ① 交换机连线至Controller,通过电信号,Controller发现有支持Openflow的SDN交换机接入,此时,Controller能够发现三台SDN交换机接入了。注意,此时三台设备之间的组网环境Controller是不清楚的。

    ② Controller通过packet-out报文,封装LLDP报文进Openflow,分别分发给每个交换机。此时的packet-out报文中含有动作:分发LLDP报文从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发出去。

    ③ 此时交换机A根据Controller的动作指令,将LLDP报文从交换机所有接口发出去。交换机B和交换机C此时都能收到这个报文。

    ④ LLDP报文经过交换机之间的互联链路到达对端SDN交换机。而此时正因为交换机是SDN无脑交换机,他对于报文的处理都是上送Controller而非本地操作。则此时接受到LLDP的对端交换机会将LLDP报文再次封装,封装进packet-in,并上送至Controller。

    ⑤ 此时Controller收到对端SDN交换机封装的packet-in报文,报文里包含原本的LLDP报文。此时Controller就已经知道所有的拓扑连接关系了。

     

    SDN控制器对于ARP报文的处理:

     

     

    背景阐述:

    ① 网络拓扑已发现

    ② 控制器采用ODL(OpenDayLight)

    ③ 本地主机H1(10.0.0.1)和对端主机H2(10.0.0.2)均连接于SDN交换机下面

    ④ 整个过程是H1请求H2的ARP,H2响应H1

    整个解析过程

    ① H1去pingH2,即10.0.0.1去ping10.0.0.2。因为没有H2的MAC,此时需要做一次ARP解析。此时ARP请求(原本是广播)被SwitchA通过Openflow形式单播上送给Controller(packet-in报文)

    ② Controller收到H1的ARP请求,记录H1位于Switch A下游,且记录相关的位置信息。

    ③ 正因为Controller有所有交换机的拓扑及位置信息,此时Controller会给全网中每台SDN交换机都发送一个10.0.0.0/8网段的ARP请求消息,来请求10.0.0.2的MAC地址。但源IP并非10.0.0.1,而是Controller的网关地址,此处为10.0.0.254。此时报文均为packet-out,即通过Controller手工泛洪,但此泛洪是有选择性的,只针对同网段(10.0.0.0/8)

    ④ 所有交换机都能收到此ARP单播请求,而只有Switch B会做出回应,因为H2接在Switch B下游。此时通过packet-in,所有SDN交换机会将此ARP泛洪发送到同网段的端口。

    ⑤ H2收到此时的ARP请求,正常做出回应。

    ⑥ Switch B收到H2的ARP响应,无脑上送到Controller。Controller收到ARP响应,发现正是前面发出的ARP请求的响应报文。记录此时的H2位置信息及ARP信息。

    ⑦ Controller通过Openflow将ARP响应回应给Switch A,Switch A将报文回送给H1。

    此时做个小结,Controller已经完整知道SwitchA/SwitchB/H1/H2的位置信息及MAC/ARP信息。SwitchA/H1知道完整的ARP/MAC信息。而SwitchB也有H1/H2的完整IP。唯独H2此时只知道H1的IP,而不知道H1的MAC。

    ⑧ H1的整个ARP请求过程已经完成。接下来要输送ICMP请求报文。报文经由Switch A正常输送到H2(此时是实际转发流量,而且Switch A已有完整转发路径,不需要再上送Controller)

    ⑨ H2收到ICMP报文,想要回应,但是没有H1的MAC,需要再次做ARP请求。此时H2请求H1的MAC地址,报文被Switch B上送Controller,Controller已有H1的MAC,则Controller做出回应,将H1的MAC回应给H2。

    ⑩ H2收到ARP,则整个过程完整。回应ICMP报文。整个业务流打通。

    可以看到,最关键的应该是第三步,即Controller发送伪装ARP报文给全局同网段交换机,以此来实现ARP广播的同样效果。但也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合理的安全行为,带来了很多不安全的隐患。可以想象,Controller有几种方式可以获取终端主机的MAC情况:1.通过免费ARP的方式、2.定时申请下游终端的MAC方式,都可以保证对下游终端MAC的始终更新。

    但同样,集中Controller的方式也带来了单点安全的风险考虑,一旦一台下游主机中毒,不断变化自己的MAC不断做出更新动作,此时会极大消耗Controller的资源,形成DOS攻击。同样,Controller的安全如果不是很坚固,则一旦被攻破,所有终端信息一览无余。

     

  • 相关阅读:
    CodeForces
    CodeForces
    Simple Robot Gym
    Gym
    Java课程03总结
    Java课程03总结
    判断字符串是否回文
    Java课程02总结
    有关二进制原码、反码、补码
    Java课程01总结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ailinbo/p/789106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