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剥开比原看代码01:初始化时生成的配置文件在哪儿


    作者:freewind

    比原项目仓库: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Bytom/bytom

    Gitee地址:https://gitee.com/BytomBlockchain/bytom

    人们常说,“阅读源代码”是学习编程的一种重要方法。作为程序员,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应该阅读过不少源代码。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阅读的可能更多是一些代码片断、示例,或者在老师、同事的指导下,先对要阅读的项目代码有了整体的了解之后,再进行针对性的阅读。

    但是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像比原这样比较庞大的项目,身边又没有人指导,只能靠自己去看,这时应该怎么来阅读呢?也许每个人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办法,或高效,或低效,或放弃。

    我在这次阅读比原源代码的过程中,尝试的是这样一种方法:从外部入手,通过与比原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来一步步了解比原的内部原理。就像剥石榴一样,一点点小心翼翼的下手,最后才能吃到鲜美的果肉。

    所以这个文章系列叫作“剥开比原看代码”。

    说明

    在系列中的每一章,我通常都会由一个或者几个相关的问题入手,然后通过对源代码进行分析,来说明比原的代码是如何实现的。对于与当前问题关系不大的代码,则会简单带过,等真正需要它们出场的时候再详细解说。

    为了保证文章中引用代码的稳定性,我将基于比原的v1.0.1代码进行分析。随着时间推移,比原的代码也将快速更新,但是我觉得,只要把这个版本的代码理解了,再去看新的代码,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在文章中,将会有一些直接指向github上bytom源代码的链接。为了方便,我专门将bytom v1.0.1的代码放到了一个新的仓库中,这样就不容易与比原官方的最新代码混淆。该仓库地址为:https://github.com/freewind/bytom-v1.0.1

    当然,你不必clone这个仓库(clone官方仓库http://github.com/Bytom/bytom就够了),然后在必要的时候,使用以下命令将代码切换到v1.0.1的tag,以便与本系列引用的代码一致:

    git fetch
    git checkout -b v1.0.1
    

    不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我想第一步都应该先在本地把比原节点跑起来,试试各种功能。

    对于如何下载、配置和安装的问题,请直接参看官方文档https://github.com/Bytom/bytom/tree/v1.0.1(注意我这里给出的是v1.0.1的文档),这里不多说。

    本篇问题

    当我们本地使用make bytomd编译完比原后,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进行初始化:

    ./bytomd init --chain_id testnet
    

    这里指定了使用的chain是testnet(还有别的选项,如mainnet等等)。运行成功后,它将会在本地文件系统生成一些配置文件,供比原启动时使用。

    所以我的问题是:

    比原初始化时,产生了什么样的配置文件,放在了哪个目录下?

    下面我将结合源代码,来回答这个问题。

    目录位置

    首先比原在本地会有一个目录专门用于放置各种数据,比如密钥、配置文件、数据库文件等。这个目录对应的代码位于config/config.go#L190-L205

    func DefaultDataDir() string {
        // Try to place the data folder in the user's home dir
        home := homeDir()
        dataDir := "./.bytom"
        if home != "" {
            switch runtime.GOOS {
            case "darwin":
                dataDir = filepath.Join(home, "Library", "Bytom")
            case "windows":
                dataDir = filepath.Join(home, "AppData", "Roaming", "Bytom")
            default:
                dataDir = filepath.Join(home, ".bytom")
            }
        }
        return dataDir
    }
    

    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数据目录的位置也不同:

    1. 苹果系统(darwin):~/Library/Bytom
    2. Windows(windows): ~/AppData/Roaming/Bytom
    3. 其它(如Linux):~/.bytom

    配置文件内容

    我们根据自己的操作系统打开相应的目录(我的是~/Library/Bytom),可以看到有一个config.toml,内容大约如下:

    $ cat config.toml
    # This is a TOML config file.
    #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https://github.com/toml-lang/toml
    fast_sync = true
    db_backend = "leveldb"
    api_addr = "0.0.0.0:9888"
    chain_id = "testnet"
    [p2p]
    laddr = "tcp://0.0.0.0:46656"
    seeds = "47.96.42.1:46656,172.104.224.219:46656,45.118.132.164:46656"
    

    它已经把一些基本信息告诉我们了,比如:

    • db_backend = "leveldb":说明比原内部使用了leveldb作为数据库(用来保存块数据、帐号、交易信息等)
    • api_addr = "0.0.0.0:9888":我们可以在浏览器中打开http://localhost:9888来访问dashboard页面,进行查看与管理
    • chain_id = "testnet":当前连接的是testnet,即测试网,里面挖出来的比原币是不值钱的
    • laddr = "tcp://0.0.0.0:46656":本地监听46656端口,别的节点如果想连我,就需要访问我的46656端口
    • seeds = "47.96.42.1:46656,172.104.224.219:46656,45.118.132.164:46656":比原启动后,会主动连接这几个地址获取数据

    内容模板

    使用不同的chain_id去初始化时,会生成不同内容的配置文件,那么这些内容来自于哪里呢?

    原来在config/toml.go#L22-L45,预定义了不同的模板内容:

    var defaultConfigTmpl = `# This is a TOML config file.
    #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https://github.com/toml-lang/toml
    fast_sync = true
    db_backend = "leveldb"
    api_addr = "0.0.0.0:9888"
    `
    
    var mainNetConfigTmpl = `chain_id = "mainnet"
    [p2p]
    laddr = "tcp://0.0.0.0:46657"
    seeds = "45.79.213.28:46657,198.74.61.131:46657,212.111.41.245:46657,47.100.214.154:46657,47.100.109.199:46657,47.100.105.165:46657"
    `
    
    var testNetConfigTmpl = `chain_id = "testnet"
    [p2p]
    laddr = "tcp://0.0.0.0:46656"
    seeds = "47.96.42.1:46656,172.104.224.219:46656,45.118.132.164:46656"
    `
    
    var soloNetConfigTmpl = `chain_id = "solonet"
    [p2p]
    laddr = "tcp://0.0.0.0:46658"
    seeds = ""
    `
    

    可以看到,原来这些端口号和seed的地址,都是事先写好在模板里的。

    而且,通过观察这些配置,我们可以发现,如果chain_id不同,则监听的端口和连接的种子都不同:

    1. mainnet(连接到主网): 46657,会主动连接6个种子
    2. testnet(连接到测试网): 46656,会主动连接3个种子
    3. solonet(本地单独节点): 46658,不会主动连接别人(也因此不会被别人连接上),适合单机研究

    写入文件

    这里我们需要快速的把bytomd init的执行流程过一遍,才能清楚配置文件的写入时机,也同时把前面的内容串在了一起。

    首先,当我们运行bytomd init时,它对应的代码入口为cmd/bytomd/main.go#L54:

    func main() {
        cmd := cli.PrepareBaseCmd(commands.RootCmd, "TM", os.ExpandEnv(config.DefaultDataDir()))
        cmd.Execute()
    }
    

    其中的config.DefaultDataDir()就对应于前面提到数据目录位置。

    然后执行cmd.Execute(),将根据传入的参数init,选择下面的函数来执行:cmd/bytomd/commands/init.go#L25-L24

    func initFiles(cmd *cobra.Command, args []string) {
        configFilePath := path.Join(config.RootDir, "config.toml")
        if _, err := os.Stat(configFilePath); !os.IsNotExist(err) {
            log.WithField("config", configFilePath).Info("Already exists config file.")
            return
        }
    
        if config.ChainID == "mainnet" {
            cfg.EnsureRoot(config.RootDir, "mainnet")
        } else if config.ChainID == "testnet" {
            cfg.EnsureRoot(config.RootDir, "testnet")
        } else {
            cfg.EnsureRoot(config.RootDir, "solonet")
        }
    
        log.WithField("config", configFilePath).Info("Initialized bytom")
    }
    

    其中的configFilePath,就是config.toml的写入地址,即我们前面所说的数据目录下的config.toml文件。

    cfg.EnsureRoot将用来确认数据目录是有效的,并且将根据传入的chain_id不同,来生成不同的内容写入到配置文件中。

    它对应的代码是config/toml.go#L10

    func EnsureRoot(rootDir string, network string) {
        cmn.EnsureDir(rootDir, 0700)
        cmn.EnsureDir(rootDir+"/data", 0700)
    
        configFilePath := path.Join(rootDir, "config.toml")
    
        // Write default config file if missing.
        if !cmn.FileExists(configFilePath) {
            cmn.MustWriteFile(configFilePath, []byte(selectNetwork(network)), 0644)
        }
    }
    

    可以看到,它对数据目录进行了权限上的确认,并且发现当配置文件存在的时候,不会做任何更改。所以如果我们需要生成新的配置文件,就需要把旧的删除(或改名)。

    其中的selectNetwork(network)函数,实现了根据chain_id的不同来组装不同的配置文件内容,它对应于master/config/toml.go#L48:

    func selectNetwork(network string) string {
        if network == "testnet" {
            return defaultConfigTmpl + testNetConfigTmpl
        } else if network == "mainnet" {
            return defaultConfigTmpl + mainNetConfigTmpl
        } else {
            return defaultConfigTmpl + soloNetConfigTmpl
        }
    }
    

    果然就是一个简单的字符串拼接,其中的defaultConfigTmpl*NetConfgTmpl在前面已经出现,这里不重复。

    最后调用第三方函数cmn.MustWriteFile(configFilePath, []byte(selectNetwork(network)), 0644),把拼接出来的配置文件内容以权限0644写入到指定的文件地址。

    到这里,我们这个问题就算回答完毕了。

  • 相关阅读:
    UNIX网络编程(转载)
    cin、cin.get()、cin.getline()、getline()、gets()等函数的用法(转)
    GSL GNU Scientific Library
    为人处事很有意义
    上海老大杜月笙——教你看穿一个人
    超实用的Linux/Unix快捷键大汇总(开发、管理)(2)(转)
    STL map常用操作简介(转)
    使用ifstream和getline读取文件内容[c++]
    VIM Tips
    超实用的Linux/Unix快捷键大汇总(开发、管理)(1)(转)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ytom/p/935533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