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后上班,感觉时间过的飞快,有干不完的事。自从归到***研究院,从原来17下班,改成18点下班了,当然加班是难免的事。忙了一天的工作,晚上还要出差。匆匆赶到火车站,匆匆赶上车,匆匆打开电脑准备项目交流的材料。连路边的美景都无暇欣赏,不知道是工作的意义,还是生活的意义。
当我把电脑关掉的时候,偶然间发现旁边一位男同志正在用电脑看着英文资料,貌似一堆算法。本人英文不好、算法也不好,判断仁兄必定是人才。好奇心促使我决定相互交流一下,得知仁兄是93年的,北大在读博士,信息科学专业,大致可以理解为应用数学范畴。
本人虽然学识浅薄,但是对先进领域、技术等也比较关注。对AI算法以及百度无人驾驶领域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年纪虽小,但是很健谈,在交流的过程中,仁兄也发表了他的一些感受和观点,在此简单罗列一下。
1.他在金融公司实习,以前的价值观崩溃了。
评:一个博士生,社会的栋梁之才,大致可以认为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怀的人。从技术层面,走进社会就是一个螺丝钉;价值观层面,走向社会就是向“前”看的。
2.国内除了几个顶尖的学府,其他的基本在生产学术垃圾。
评:相认大家不会否认,都是东拼西凑的八股文,没有什么心意。
3.将来毕业后,工作首选金融和BAT。
评:一毕业就30万、50万的,据说他的师兄,70万也只是平均水平。在工业领域或传统行业,相比之下惨不忍睹。国家倡导的智能制造2025、工业4.0,没有人才的注入,喊破嗓子也没用。
4.国内顶尖的人才被国外牛X的公司挖走了。
评:国内的普通企业站在BATJ的基础上发展,BATJ在国外的微软、苹果、谷歌等基础上发展,论创新,国外公司的吸附力更强。当然有观念、思维、体制等方面的差异。
5.和女朋友一起赚钱,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凑够首付款买房。
评:我直接回答他:像你们还可以算计买房,很多人都不敢算。
6.学到的知识尽快变现,10年后不一定怎么样了呢。
评:社会上广泛流传着读书无用论,这是“底层”社会麻痹自己的方式。不说这种实用主义是好是坏,拿知识变现是最直接、最快的方式。现在我们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将来必定是一个知识的社会。
自己感觉不再年轻了,走在大厦里遇到熟人,都叫强哥了。但是也不要有不好的感觉,更应该关注年轻人,也许将来走的路更需要他们或他们也需要你,下车时我们留了联系方式。
一个程序猿的生命周期 微信平台
口 号:职业交流,职业规划;面对现实,用心去交流、感悟。
公众号:iterlifetime
百木-ITer职业交流奋斗 群:141588103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