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儒家三大圣


    中国儒家三大圣


    我国的历史大致是这种: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每经历一个历史碎片割据期,就会出来一个圣人说礼崩乐坏了该重整河山了。就如同太阳系,在地态行星和气态行星中间有小行星带,在气态行星和太阳系边缘有彗星带,这些都是宇宙历史进化的碎片割据证据。


    一、孔子


    咱们如今看到的四书五经是朱熹修订的。孔子并没有写《论语》。《论语》是孔子的门徒和后来人进行的总结创作,当做对老师的纪念和尊重。(让我想起毛主席语录、微博的心灵鸡汤)


    孔子述而不作,他觉得周朝的法度规则就不错,仅仅只是如今人大大的坏了。假设每一个人都能依照本分规则走,那就天下太平了。(这让我想起在企业,老板强调运行力,员工强调战略,嘿嘿)。


    孔子唯一编撰的一本书就是《春秋》。事实上是孔子对鲁国历史的一次又一次创作,其作用不是记录史实,而是如《资治通鉴》一样,希望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来警醒皇帝以史为鉴。所以大家老说“春秋笔法”,意思就是表面说的是这样,但实际上想表现的不是这样。


    孔子是第一位系统性的教师,既编写教材又教育学生(七十二贤/三千弟子)。孔子的教材是历史课《春秋》、文明礼貌课《礼记》、语文课《尚书》和《诗经》、音乐课《乐经》。


    孔子并没有教过《易经》,但孔子在晚年对易经颇研究推崇。由于孔子年轻时大力宣扬规则、仁道,但处处碰壁,晚年孔子才意识到死板的规则一条道的规则不能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须要有经有权才干实际解决这个问题。


    二、朱熹


    经历了各种少数民族入侵、五代十国,宋朝又统一了。宋朝是武人夺天下、文人治天下,所以皇帝要总结一下为啥会导致五代十国,怎样能保证不再出现这种问题。于是,春秋战国之后有孔子、五代十国之后有朱熹。


    朱熹并不觉得天下规则就一根筋:仁、义。朱熹觉得每件事物都有它的道、它的规律、它的本质。你仅仅有总结、梳理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你才干顺应规律做到成功。


    所以朱熹讲究的是“格物致理”,意思就是格式化事物(总结梳理事物特点/规律/本质),然后推导出事物的道理。从一根筋的仁义道,到了万物道,朱熹把儒学又向前普遍进化了一层。


    三、王阳明


    经历了元朝蒙古族入侵,又礼崩乐坏了。于是又出现了王阳明。


    王阳明也树立了自己的规则。王阳明觉得梳理了事物的来龙去脉和特点,总结出了规律和本质,也不能把事情办成功。由于随着人的资源权利经历经验不同、时间不同、格局不同,事情都在变化其中。你不能拿同一个事物的道理在不同地方不同格局不同人里复制。


    那怎么找到规律本质呢?王阳明觉得你要从人的动机出发来分析。人的动机、欲望决定了他怎么想事情、他会採取什么动作。你从动机、欲望分析,发现种种怪异行动就不怪异了就都能解释通了。所以你看,信奉王阳明的后人都十分“狡诈”,都是不倒翁,经权不须要原则可坚持,什么风干什么事。这就是王阳明宣扬的从人的心性出发、知心、知行合一。


    你看,王阳明又比朱熹前进了一步普遍性。


    四、尾声


    貌似中国历史上一直重视修养、道理,而不太重视事实证据、数据量化、统计分析。


    那是由于中国两面环海(东海/南海)、三面环山和沙漠(北/西),在古代是出不去进不来。并且中国地大,所以农业社会能够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饱饭,就没有想出去的欲望。尤其中国有两大河流差点儿贯穿中国全境,古代治理能力不足,就须要大家上下游一起治理。所以稳定的时候就斗争,灾难来了就合起来。这就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而西方的文明发源于地中海沿岸。他们就须要不断出发。过去古代科技不发达,航海是非常冒风险的。怎么定位、怎么航向、怎么看风向、怎么看潮汐涨落,这都须要知识。你看看西方数学发展史,每一个数学理论研究的初衷都是为了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非常多实际问题都和航海有关。


    讲道理因而有了诡辩,讲事实量化统计就有了数学公式般的规则。如此而已。


    有机会,我再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国佛学禅宗哲学发展与中国儒家哲学的相互影响。

  • 相关阅读:
    计算机网络学习资料
    操作系统学习资料
    2020 Multi-University Training Contest 6 1005 Fragrant numbers(区间dp)
    2020 Multi-University Training Contest 6 1010 Expectation(矩阵树定理)
    2020 Multi-University Training Contest 4 1012 Last Problem(01背包)
    2020 Multi-University Training Contest 4 1012 Last Problem(构造)
    2020 Multi-University Training Contest 4 1007 Go Running(网络流)
    2020 Multi-University Training Contest 3 1006 X Number
    静态网页开发基础
    包装类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hlsheji/p/436239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