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逐渐变得成熟,朋友圈里没有了与情绪有关的话题。除了一些陌生人发的广告,我们更愿意发几盘精致的菜,或者旅游的风景照。
因为人们渐渐明白,跟朋友们可以分享的,就是朋友圈。而朋友圈里只有美食和美景才不会引来别人的嘲笑。时常过的忙忙碌碌,但是每每回首,却又茫茫然。每个压力大的夜晚,没有很好的睡眠,手机似乎是一个朋友,翻看着各种app上的动态,看看自己给新闻的评论有没有人回复?或者看看自己发的帖子有没有人评论。好像对于每个陌生的人,更容易敞开心扉地聊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好像很期待手机上嘟嘟声响起,如果是广告短信或者是欠费提醒,会觉得怅然若失,但是如果新消息,一般都会兴奋地打开手机,看看有没有人找我们说话。
人们一边渴望交流,一边又把自己封锁在一个自我保护的壳里,害怕伤害。于是我再搞不清楚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呢?还是一种单独行动的物种?
不断地寻找着自己喜欢的话题,也寻找着自己的喜欢的人,但是每当找到,都是浅尝辄止,并不会做深入的交流,因为我们都有潜在的自我保护意识。然后在庞大的网络世界里寻找自我安慰,直到精疲力尽才丢开手机睡去。
起床后看到镜子里憔悴的双眼,开始类似昨天的一天,人情冷漠,世态炎凉。
玲玲是和我是程序员群里的好友,一个技术的狂热追求者。她本来是后端程序员,却很熟悉前端,而且linux的水平也很不错!每次下班学习到晚上12点,在群里人大部分休息了的时候,她偶然发一句,还有人吗?苍白的屏幕上出现这一行字,显得格外孤独。她每家公司干几个月以后,会跳槽到另外公司。有次我说,这样子不太好!你还是不要跳槽了吧?她说:“我没有办法,我是sle患者,我肾脏不好,需要住院,每次住院的时候,公司总是没有办法给我请假,所以我只能辞职,然后出院马上换第二家”。我查看之后才发现,sle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绝症。我只好安慰说:“既然这样子,你可以到家里休息一段时间,不要太拼了,每晚学习那么久,对身体不好”。她告诉我,因为从13岁的时候发病,到现在吃药维持身体,家里的钱也花光了,在家里爸妈都会嫌弃她,每个月要花一千多的医药费,她之所以要学习那么多东西,就是想尽快提升技术,多挣钱,延长寿命!我顿时觉得任何语言都无法安慰一个生病的人,那种情绪像风吹花落一般,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