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图像尺寸为 512x512,标签图像为同样大小的灰度图。
输入数据与标签数据
- 输入数据:(batch, 512, 512, 3),三个通道的数据
- 标签数据:(batch, 512, 512, 1),0 和 255,调整为 0 和 1,相当于两个类
构建 U-Net 的模型
- Model inputs:(batch, 512, 512, 3)
- Model outputs:(batch, 512, 512, 2)
这个地方存在一些分歧,理论上讲两者应该对应,这样的话才能顺利的计算 loss 值,进行相应的梯度变换,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由于标签数据已经有分类的结果 0 和 1,或者 0,1,2 等,这样就可以自动匹配到模型中的两个分类了,因此存在下面的对应关系。
组合1
- 标签数据:(batch, 512, 512, 1),通过 0 和 1 来区分不同的类
- Model outputs:(batch, 512, 512, 1),最后一层是 sigmoid 函数,所有值都在 0~1 之间,loss 使用 binary_crossentropy
- 对于这样的组合最终结果直接判断 >0.5 的就为 1,其他就为 0
组合2
- 标签数据:(batch, 512, 512, 1),通过 0 和 1 来区分不同的类
- Model outputs:(batch, 512, 512, 2),最后一层是 softmax 函数,所有值都在 0~1 之间,loss 使用 sparse_categorical_crossentropy(因为是二分类问题,我认为用组合1的信息应该也没问题,不确定,可探索下)
- 对于这样的组合最终结果是两个,取 argmax 的值来给两个类标记结果
组合3
- 标签数据:(batch, 512, 512, 2),分成两层,第一层,1 表示类别1,0 表示类别2;第二层正好相反,其实这两层的数据正好彼此互补
- Model outputs:(batch, 512, 512, 2),最后一层是 softmax 函数,所有值都在 0~1 之间,loss 使用 sparse_categorical_crossentropy(因为是二分类问题,我认为用组合1的信息应该也没问题,不确定,可探索下)
- 对于这样的组合最终结果是两个,取 argmax 的值来给两个类标记结果
总结下,就是对于二分类问题,模型可以进行识别相应的信息,可以直接处理。
个人浅显理解,可能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