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之法》需求分析 读书笔记 Week6


            本周选读《构建之法》第8章——需求分析。由于有团队项目初期调研阶段做调查问卷的经历,这一章节中很多知识点我都比较有体会。对我而言,这一章节最有价值的内容就是厘清了关于需求分析的两个误解和近10个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

            第一个误解有关需求的内涵。需求不仅仅来源于用户(软件直接使用者)的需要,还可以是企业为维持生存、追逐利润的商业模式,或者开发者在考虑到代码迁移、架构演化、平台变化时提出的技术上的需求。另一个误解有关需求分析的实现。做需求分析是一个循序渐进、应时而变的过程,不只是简单地将用户所表达的要求作为最终目标,根据邹欣老师的介绍,我将需求分析再分以下四步:

           1.捕捉需求。目标用户可能并没有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调研团队必须运用策略引导目标用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期待,并从中分析、提取、总结出实质性需求。对于来自不同类别(根据情况有不同分类标准)的用户所提意见,调研者应从五花八门的回复中提取共性。

           2.量化需求:对各种需求进行分类和优先级判断,预估满足需求的时间和资源成本、最后期限等等。

     

           3.验证需求: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对利益相关者的调查,验证当前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并不断修改完善。对于利益相关者的范围,邹欣老师也考虑得比较周到。虽然知道软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涉及到各方人员,但我一般都把利益相关者局限在用户这个群体。事实上,利益相关者包括最终用户、客户(不一定直接使用,但购买了或根据合同规定接收软件的人)、市场分析师、监管机构和开发团队。  另外我认为,竞争性需求分析这一小节已经说明,竞争者也应该被纳入到利益相关者中。

          4.管理需求:在软件开发过程,来自外界和内部的需求都随时可能发生改变,比如甲方的要求改变、法律法规改变、第三方资源增加或减少、开发团队技术选择的变化等等,都需要及时的审核及合理的取舍。

           对于竞争性需求分析这一节,我还想做一点补充。技术的突破可以让用户尝试到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的便利或愉快体验,比如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游戏。普通大众虽然在影视作品中见到过概念产品,但没有亲身接触过。对于这些不明确自身需求的用户,容易让他们培养使用习惯,但这种市场对这种颠覆性创新产品的检验会更加严苛,因为 一般而言它们与利益相关者的迫切利益连接不够显然,用户和客户用在考虑取舍的时间就相当有限了:因为目前对我来说这个东西可有可无,要还是不要只是一个念头的事。另一方面,不一定要依靠技术的突破,需求分析过程中敏锐的洞察力也可以牵引出用户潜在的迫切需求,从而提供让用户耳目一新的感受。

           邹欣老师在8.3节提出的众多用户调研方法都在实际应用中有比较显著的功效。分类如下图:

          

           我想指出的是,在做用户调研——尤其是定量调研——的过程中也需要重点考虑用户(被调研者)的体验。比如我们团队项目都有使用的问卷调查,题目数量不能过多,防止答卷者疲乏,所提问题要易于理解又不能有过于明显的倾向性,答案选项必须能比较好的描述用户的想法等等。又比如A/B测试,测试者需要从被测试者的交互行为中正确分析和总结出结果,并且被测试内容不能引起用户过度的方案,否则就南辕北辙了。

          PS:1.推荐书中提到的电影《社交网络》(大卫·芬奇导演作品),这部讲述Facebook诞生历程的电影虽然三分真实七分杜撰,但仍然可以让观众一睹扎克伯格创建社交王国之初的独到眼光和远见,很好地切合了人类学调查这个部分。

            2.A/B测试实例。Outlook邮箱。右上角有试用Beta版。这种三分栏预览界面让我感觉很拥挤,我以为换成Beta版本就会变成以前的二分栏,然而并没有╰(*°▽°*)╯对我来说,两个版本没什么区别,因为我只会用到最基础的功能。

    点击试用Beta版后

  • 相关阅读:
    网络爬虫基础练习
    综合练习:词频统计
    Hadoop综合大作业
    理解MapReduce
    熟悉常用的HBase操作
    第三章、熟悉常用的HDFS操作
    爬虫大作业
    数据结构化与保存
    使用正则表达式,取得点击次数,函数抽离
    爬取校园新闻首页的新闻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VIAROW/p/883524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