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 带你一起解读不同视角的软件性能与性能指标


    衡量软件性能的四个维度

    对同一个系统来说,不同的对象群体对软件性能的关注点和期望也不完全相同,甚至很多时候是对立的。

    终端用户眼中的软件性能

    软件性能表现为用户进行业务操作时的主观响应时间。具体来讲就是,从用户在界面上完成一个操作开始,到系统把本次操作的结果以用户能察觉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全部时间。包括了系统响应时间和前端展现时间。

    系统响应时间,反应的是系统能力,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应用系统处理时间、数据库处理时间和网络传输时间等;

    前端展现时间,取决于用户端的处理能力。

    对终端用户来说,这个时间越短体验越好。

    系统运维人员眼中的软件性能

    从软件系统运维(也就是系统运维人员)的角度,软件性能除了包括单个用户的响应时间外,更要关注大量用户并发访问时的负载,以及可能的更大负载情况下的系统健康状态、并发处理能力、当前部署的系统容量、可能的系统瓶颈、系统配置层面的调优、数据库的调优,以及长时间运行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软件设计开发人员眼中的软件性能

    从软件系统开发(也就是软件设计开发人员)的角度来讲,软件性能关注的是性能相关的设计和实现细节,这几乎涵盖了软件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

    在软件设计开发人员眼中,软件性能通常会包含算法设计、架构设计、性能最佳实践、数据库相关、软件性能的可测试性这五大方面。其中,每个方面关注的点,也包括很多。

    性能测试人员眼中的软件性能

    从性能工程的角度看,性能测试工程师关注的是算法设计、架构设计、性能最佳实践、数据库相关、软件性能的可测试性这五大方面。

    在系统架构师、DBA,以及开发人员的协助下,性能测试人员既要能够准确把握软件的性能需求,又要能够准确定位引起“不好”性能表现的制约因素和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衡量软件性能的三个最常用的指标

    并发用户数

    并发用户数,是性能需求与测试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包含了业务层面和后端服务器层面的两层含义。

    响应时间

    通俗来讲,响应时间反映了完成某个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其标准定义是“应用系统从请求发出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数据所消耗的时间”,是用户视角软件性能的主要体现。

    响应时间,分为前端展现时间和系统响应时间两部分。其中,前端时间,又称呈现时间,取决于客户端收到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后渲染页面所消耗的时间;而系统响应时间,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 Web 服务器时间、应用服务器时间、数据库时间,以及各服务器间通信的网络时间。

    系统吞吐量

    所有对吞吐量的讨论都必须以“单位时间”作为基本前提。
    “Throughput”翻译成吞吐率更贴切,吞吐率 = 吞吐量 / 单位时间。

    对性能测试而言,通常用“Requests/Second”“Pages/Second”“Bytes/Second”来衡量吞吐量。当然,从业务的角度来讲,吞吐量也可以用单位时间的业务处理数量来衡量。


    来源于 极客时间 茹炳晟 软件测试52讲

  • 相关阅读:
    elementui form-item中多个字段校验
    Element-ui的 el-form 使用 v-if校验失灵问题
    fullcalendar title换行
    html拼接
    element-ui cascader 省市区 动态加载
    切换vue项目初始化路径
    用JavaScript获取当月第一天和最后一天
    小宝和小黑
    python目录
    3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Uni-Hoang/p/1334724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