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307 《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第二周学习总结


    20162307 2016-2017-2 《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第2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1.字符串
    字符串常量包括数字、标点符号及其他具体的字符。
    “+”用于加法及字符串连接
    转义字符,见教材图2.1
    2.变量和赋值
    int是保存了一个整型值,double是保存了浮点型值。
    基本赋值语句使用赋值运算符“=”将表达式的结果储存到指定的标识符中。
    3.基本数据类型
    8种基本数据类型:4种整型、2种浮点型、一种字符数据类型及一种布尔数据类型。
    4.表达式
    表达式是由运算符及操作数组成,用来执行一个运算
    5.数据转换
    加宽转换与缩窄转换
    三种转换方式:赋值转换、提升、强制类型转换
    6.读输入数据
    Scanner类提供了从不同的数据源读入不同类型数据的方法

    教材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 1.问题:print方法与println方法的不同。

    • 解决方法:我看到书后的练习的第二题。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脚本是这个样子的

      结果输出:

      通过实践我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 2.书后的程序设计项目的2.4,之前觉得它和之前的一个脚本很像,只需改改就好,最后才发现是完全不一样的

    • 解决方法:
      之前的脚本:

      经过多番修正的脚本

    书后的作业

    2.1 脚本

    输出的结果

    2.2脚本

    输出的结果

    2.4脚本

    输出的结果

    2.6脚本

    输出的结果

    2.8脚本

    输出的结果

    2.10脚本

    输出的结果

    代码托管

    • 代码提交过程截图:
      • 运行 git log --pretty=format:"%h - %an, %ci : %s" 并截图
    • 代码量截图:
      • 运行 find src -name "*.java" | xargs cat | grep -v ^$ | wc -l 并截图

    上周考试错题总结

    • 第1、6、15、20题
      书中的知识没有进行详细的学习,对一些概念还是模糊不清。
      应该多注意书中的知识的总结,将书中的内容进行再整理,再消化

    其他(感悟、思考等,可选)

    我第一周的学习,我感觉是盲目的,但是本周的学习,我觉得比上一周有很大的进步,错误减少了,也开始能理解一些代码的意思了,我觉得书本上的知识过于抽象,让人难以理解,但是经过自己敲代码就逐渐明白书中的意思了。所以这种要实际操作的学习,就不能不动手,也不能光听老师讲授,还是应该自己主动的去学习,这样收获才是最多的。

    学习进度条

    代码行数(新增/累积) 博客量(新增/累积) 学习时间(新增/累积) 重要成长
    目标 5000行 30篇 400小时
    第一周 72/100 1/2 20/20
    第二周 339/500 1/4 18/38
    第三周 500/1000 3/7 22/60
    第四周 300/1300 2/9 30/90

    尝试一下记录「计划学习时间」和「实际学习时间」,到期末看看能不能改进自己的计划能力。这个工作学习中很重要,也很有用。
    耗时估计的公式
    :Y=X+X/N ,Y=X-X/N,训练次数多了,X、Y就接近了。

    参考:软件工程软件的估计为什么这么难软件工程 估计方法

    • 计划学习时间:XX小时

    • 实际学习时间:XX小时

    • 改进情况:

    (有空多看看现代软件工程 课件
    软件工程师能力自我评价表
    )

    参考资料

  • 相关阅读:
    Python-内置数据结构listdictset
    Python-内置结构listsetdicttuple
    Python-内置数据结构
    Python-函数作用域和集合列表字典元祖
    Python-函数参数和文档
    Python-while循环+函数
    Python-分支循环
    Python基础
    五、Jmeter-数据库数据进行参数化
    mysql索引:四种类型,两种方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iffany23/p/653754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