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计算机分为五大组成部分,分别为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其中控制器+运算器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相当于人类的大脑。

    一、控制器

    计算机的指挥系统,大脑指挥全身的器官运作,但是大脑不会随意的指挥身体运动,大脑只有在接受指令后猜会指控身体行动

    二、运算器

    运算器是计算机的运算系统。大脑除了指挥,无时无刻都在运算,即实现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算术运算:类似1 + 1 = 2

    2,逻辑运算:类似 碰到疯狗,弄死他,或者跑

    三、控制器+运算器(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

    类似:

    ​ 吃饭流程示例。

    1. 当你吃饭的时候,大脑会接受吃饭的指令,之后把指令翻译成你身体需要进行的动作(控制器)
    2. 如果吃的是西餐,则使用勺子;如果吃的是中餐,则使用筷子(运算器)。

    四、存储器

    计算器的存储系统,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内存还是外存,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格式都是01,01的形式是0和1由电压的电频控制。计算机的存储的一个二进制单位称为1bit,8bit=1Bytes称为一个字节,1024Bytes=1kb,1024kb=1MB,1024MB=1GB,1024GB=1TB,1024TB=1PB。

    下图展示了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存储器,从图中可以看出存储器的速度,容量和价格是相互矛盾的。

    4.1内存(主存)

    内存是计算机临时存储数据的硬件设备,由于内存读取数据速度较快,CPU下达的指令会直接传输给内存,即CPU与内存会直接交互,常见的内存有内存条。

    1.优点(较于外存):

    ​ 1.存取速度快。

    1. 缺点(较于外存):

      1.容量小。

      2.由于内存基于电,存储数据,因此断电后数据会马上消失。

    4.2外存

    外存是计算机内永久存储数据的硬件设备,由于外存容量大,所以外存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等占用量大的数据。当需要使用外存上的某个软件时,CPU下达的指令需要传输给内存后,内存在从外存中读取软件信息,即CPU不与外存直接交互。

    常见的外存有磁带、磁盘,和U盘等。

    1.优点(较于内存):

    ​ 1.容量大

    ​ 2.可以永久的存储数据。

    2.缺点(交于内存):

    ​ 1.存取速度慢

    五、CPU+内存+外存(计算机的三大核心组件)

    电脑打开qq的流程示例:

    1.双击qq图标,CPU先向内存发出取指的命令。(CPU+内存)

    2.内存从硬件中取出运行QQ的指令(硬盘)

    3.控制器分析运行QQ的指令并告知运算器工作(控制器)

    4.运算器进行一系列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打开QQ,并从硬件中读取QQ的代码到内存(运算器+内存+硬盘)

    5.计算机在内存中运行QQ的代码(内存)

    6.如果此时从QQ好友中接受一个文件并且下载,该文件将会永久保存在硬盘中(硬盘)

    7.关闭QQ时CPU向内存发出关闭QQ的指令,内存关闭QQ并清理内存中的QQ代码(内存)

    六、输入设备

    计算机的输入信息(程序,数据,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的设备

    常见的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图形扫描仪,触摸屏,条形码输入,光笔等。外存储器(u盘等)也是一种输入设备。

    七 输出设备

    计算机输出信息的设备

    常见的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外存储器也是一种输出设备。

    注意由于外存储器即是一种输入设备,也是一种输出设备,因此外存储器也被称为IO设备,其中I为Input(输入),O为Output(输出).

    八、计算机五大组成部分

    补充部分作为选看部分,主要是为了介绍计算机的启动流程。

    8.1 CPU相关

    多核CPU:多个CPU,电脑可以同时干多个事件。如,四核CPU可以同时做四件事情。

    X86-64位:X86是CPU的一种型号,64表示CPU每次能取64位二进制数。X86-32表示CPU每次取32位二进制数。CPU具有向下兼容性,即64位电脑能下载32位的软件,而32位的软件下载64位的软件会丢失数据。

    8.2 存储器相关(了解)

    ROM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不可写)在工厂中就被编程完毕,然后再也不能修改。它一般存放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程序,该程序一般用于启动计算机,或用于处理底层设备的控制。

    CMOS存储器:CMOS存储器由一块电脑内置的电池驱动供电,它一般用来保持当前时间和日期的更新,也就是说,即使计算机没有充电,时间也会持续更新;同时它也可以存储启动磁盘的路径。(装机的时候一般会告诉计算机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位置,如C:/)

    8.3 总线

    总线相当于人类的神经、血管、连接计算机的所有硬件设备。

    8.4 启动计算机的流程(了解)

    1. 计算机加电。

    2. BIOS开始运行,检测硬件:CPU、内存、硬盘灯。

    3. BIOS读取CMOS存储器中的参数,选择启动设备等。

    4. 从启动设备上读取第一个扇区的内容。

    5. 根据分区信息读入bootloader启动装载模块,启动操作系统。

    6. 操作系统询问BIOS,获得配置信息。对于每种设备,系统会检查其设备驱动是否存在,如果没有,系统则会要求用户按照设备驱动程序,一旦有了全部的设备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则会将它们调入内核,然后初始有关的表格(如进程表。

    8.5 硬盘工作原理

    如今市场上的硬盘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两大类,我们将从这两大类出发和同学们介绍硬盘的工作原理

    8.6 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主要有机械手臂、磁道和扇区组成,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对机械硬盘的工作原理。

    • 机械手臂:机械硬盘通过机械手臂读取数据,机械手臂的末端是磁头。

    • 磁道:磁道是机械硬盘的磁面中的一个一个圈,磁道用于存储数据。

    • 扇区:扇区的最小单位通常为512KB(由于磁盘大小不断增大,也有部分厂商设定每个扇区的大小是4096字节)。为了减小IO操作,机械硬盘也会将多个相邻的扇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块,这个块便就是我们在Windows系统中看到的C、D分区。

    • 平均寻道时间:由于数据存放在磁道上,因此机械手臂需要读取数据首先要找到磁道。受限于工业水平的限制,目前机械手臂找到磁道的时间为5ms,这个时间被称为平均寻道时间。

    • 平均延迟时间:机械手臂寻道之后,需要寻找数据。由于数据的位置是不确定的,而目前的机械硬盘寻找数据会从硬盘的头部扫描到尾部。以7200r/min的硬盘为例,如果碰巧在硬盘头部找到数据,时间约为0ms;如果在硬盘尾部找到数据,时间约为8.3ms,因此我们采用一个平均时间4.15ms作为机械手臂在磁道找到数据的时间,这个时间被称为平均延迟时间。

      [7200/60 = 120r/s \ frac{1}{120} = 0.00833s = 8.3ms \ frac{0.83+0}{2} = 4.15 ms \ ext{寻找数据的时间} = 4.15+5 = 9.15ms \ ]

    补充:平均延迟时间: 机械手臂到磁盘的时间 5ms (固态硬盘没有这个时间)

    平均寻数据的时间: (0 + 8.3) /2

    从上述描述可以得出:

    寻找数据的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延迟时间寻找数据的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延迟时间

    8.7 固态硬盘

    随着人们对数据需求增多,存储系统的瓶颈越来越明显。而在嵌入式领域移动设备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等恶劣环境下,传统硬盘机械结构已经无法满足要求,而所有这一切随着固态存储(SSD)的到来而发生了改变。

    传统的机械硬盘(HDD)运行主要是靠机械驱动头,包括马达、盘片、磁头摇臂等必需的机械部件,它必须在快速旋转的磁盘上移动至访问位置,至少95%的时间都消耗在机械部件的动作上。SSD却不同机械构造,无需移动的部件,主要由主控与闪存芯片组成的SSD可以以更快速度和准确性访问驱动器到任何位置。传统机械硬盘必须得依靠主轴主机、磁头和磁头臂来找到位置,而SSD用集成的电路代替了物理旋转磁盘,访问数据的时间及延迟远远超过了机械硬盘。SSD有如此的“神速”,完全得益于内部的组成部件:主控--闪存--固件算法。SSD通过这套组成部件,让数据以电荷的方式存储在每个NAND存储单元内。

    上面讲了这么多,牢记一点:

    固态硬盘是基于固态电子(SSD,断电数据也会保留)和算法实现数据存储的。

  • 相关阅读:
    两种图像缩放算法的对比与实现
    字节流与字符流
    自己的网站 首都易搜网 又修改了一下。。首页改变了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NET
    关于 C#异步方法的使用
    vs2010 设计视图中控件无法加载,提示未将对象设置到对象的实例。
    .Net 中的反射(查看基本类型信息) Part.2
    URL重写
    .Net 中的反射(序章) Part.1
    数据库死锁问题 及 解决方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kyOceanchen/p/1124369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