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数据结构-LRU缓存算法


    LRU缓存算法

    力扣第 146 题「LRU缓存机制」就是让你设计数据结构:

    首先要接收一个 capacity 参数作为缓存的最大容量,然后实现两个 API,一个是 put(key, val) 方法存入键值对,另一个是 get(key) 方法获取 key 对应的 val,如果 key 不存在则返回 -1。

    getput 方法必须都是 O(1) 的时间复杂度

    要让 putget 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1),我们可以总结出 cache 这个数据结构必要的条件:

    • cache 中的元素必须有时序,以区分最近使用的和久未使用的数据,当容量满了之后要删除最久未使用的那个元素腾位置。
    • 我们要在 cache 中快速找某个 key 是否已存在并得到对应的 val
    • 每次访问 cache 中的某个 key,需要将这个元素变为最近使用的,也就是说 cache 要支持在任意位置快速插入和删除元素。

    哈希表查找快,但是数据无固定顺序;链表有顺序之分,插入删除快,但是查找慢。所以结合一下,形成一种新的数据结构:哈希链表 LinkedHashMap

    LRU 缓存算法的核心数据结构就是哈希链表,双向链表和哈希表的结合体。这个数据结构长这样:

    image

    来逐一分析上面的 3 个条件:

    • 如果我们每次默认从链表尾部添加元素,那么显然越靠尾部的元素就是最近使用的,越靠头部的元素就是最久未使用的。
    • 对于某一个 key,我们可以通过哈希表快速定位到链表中的节点,从而取得对应 val
    • 链表显然是支持在任意位置快速插入和删除的,改改指针就行。只不过传统的链表无法按照索引快速访问某一个位置的元素,而这里借助哈希表,可以通过 key 快速映射到任意一个链表节点,然后进行插入和删除。

    这里可以通过hashmap的key来快速找到对应的node节点,所以就能快速的插入删除了。

    先自己造轮子实现一遍 LRU 算法

    首先,把双链表的节点类写出来:

    class Node {
    
        public int key, val;
    
        public Node next, prev;
    
        public Node(int k, int v) {
    
        this.key = k;
    
        this.val = v;
    
        }
    
    }
    

    然后依靠我们的 Node 类型构建一个双链表,实现几个 LRU 算法必须的 API:

    class DoubleList {
    
        // 头尾虚节点
    
        private Node head, tail;
    
        // 链表元素数
    
        private int size;
    
    
    
        public DoubleList() {
    
        // 初始化双向链表的数据
    
        head = new Node(0, 0);
    
        tail = new Node(0, 0);
    
        head.next = tail;
    
        tail.prev = head;
    
        size = 0;
    
        }
    
    
    
        // 在链表尾部添加节点 x,时间 O(1)
    
        public void addLast(Node x) {
    
        x.prev = tail.prev;
    
        x.next = tail;
    
        tail.prev.next = x;
    
        tail.prev = x;
    
        size++;
    
        }
    
    
    
        // 删除链表中的 x 节点(x 一定存在)
    
        // 由于是双链表且给的是目标 Node 节点,时间 O(1)
    
        public void remove(Node x) {
    
        x.prev.next = x.next;
    
        x.next.prev = x.prev;
    
        size--;
    
        }
    
    
    
        // 删除链表中第一个节点,并返回该节点,时间 O(1)
    
        public Node removeFirst() {
    
        if (head.next == tail)
    
          return null;
    
        Node first = head.next;
    
        remove(first);
    
        return first;
    
        }
    
    
    
        // 返回链表长度,时间 O(1)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size; }
    
    
    
    }
    

    到这里就能回答刚才「为什么必须要用双向链表」的问题了,因为我们需要删除操作。删除一个节点不光要得到该节点本身的指针,也需要操作其前驱节点的指针,而双向链表才能支持直接查找前驱,保证操作的时间复杂度 O(1)。

    有了双向链表的实现,我们只需要在 LRU 算法中把它和哈希表结合起来即可,先搭出代码框架:

    class LRUCache {
    
        // key -> Node(key, val)
    
        private HashMap<Integer, Node> map;
    
        // Node(k1, v1) <-> Node(k2, v2)...
    
        private DoubleList cache;
    
        // 最大容量
    
        private int cap;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this.cap = capacity;
    
        map = new HashMap<>();
    
        cache = new DoubleList();
    
        }
    

    由于我们要同时维护一个双链表 cache 和一个哈希表 map,很容易漏掉一些操作,比如说删除某个 key 时,在 cache 中删除了对应的 Node,但是却忘记在 map 中删除 key

    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在这两种数据结构之上提供一层抽象 API

    尽量让 LRU 的主方法 getput 避免直接操作 mapcache 的细节。我们可以先实现下面几个函数:

    /* 将某个 key 提升为最近使用的 */
    
    private void makeRecently(int key) {
    
        Node x = map.get(key);
    
        // 先从链表中删除这个节点
    
        cache.remove(x);
    
        // 重新插到队尾
    
        cache.addLast(x);
    
    }
    
    
    
    /* 添加最近使用的元素 */
    
    private void addRecently(int key, int val) {
    
        Node x = new Node(key, val);
    
        // 链表尾部就是最近使用的元素
    
        cache.addLast(x);
    
        // 别忘了在 map 中添加 key 的映射
    
        map.put(key, x);
    
    }
    
    
    
    /* 删除某一个 key */
    
    private void deleteKey(int key) {
    
        Node x = map.get(key);
    
        // 从链表中删除
    
        cache.remove(x);
    
        // 从 map 中删除
    
        map.remove(key);
    
    }
    
    
    
    /* 删除最久未使用的元素 */
    
    private void removeLeastRecently() {
    
        // 链表头部的第一个元素就是最久未使用的
    
        Node deletedNode = cache.removeFirst();
    
        // 同时别忘了从 map 中删除它的 key
    
        int deletedKey = deletedNode.key;
    
        map.remove(deletedKey);
    
    }
    

    这里就能回答之前的问答题「为什么要在链表中同时存储 key 和 val,而不是只存储 val」,注意 removeLeastRecently 函数中,我们需要用 deletedNode 得到 deletedKey

    先来实现 LRU 算法的 get 方法:

        public int get(int key) {
    
            if (!map.containsKey(key)) {
    
        return -1;
    
            }
    
            // 将该数据提升为最近使用的
    
            makeRecently(key);
    
            return map.get(key).val;
    
        }
    

    put 方法稍微复杂一些,我们先来画个图搞清楚它的逻辑:

    image

    写出 put 方法的代码:

        public void put(int key, int val) {
    
            if (map.containsKey(key)) {
    
        // 删除旧的数据
    
        deleteKey(key);
    
        // 新插入的数据为最近使用的数据
    
        addRecently(key, val);
    
        return;
    
            }
    
    
    
            if (cap == cache.size()) {
    
        // 删除最久未使用的元素
    
        removeLeastRecently();
    
            }
    
            // 添加为最近使用的元素
    
            addRecently(key, val);
    
        }
    
        最后用 Java 的内置类型 `LinkedHashMap` 来实现 LRU 算法,逻辑和之前完全一致:
    
    class LRUCache {
    
        int cap;
    
        LinkedHashMap<Integer, Integer> cache = new LinkedHashMap<>();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this.cap = capacity;
    
        }
    
    
    
        public int get(int key) {
    
        if (!cache.containsKey(key)) {
    
          return -1;
    
        }
    
        // 将 key 变为最近使用
    
        makeRecently(key);
    
        return cache.get(key);
    
        }
    
    
    
        public void put(int key, int val) {
    
        if (cache.containsKey(key)) {
    
          // 修改 key 的值
    
          cache.put(key, val);
    
          // 将 key 变为最近使用
    
          makeRecently(key);
    
          return;
    
        }
    
    
    
        if (cache.size() >= this.cap) {
    
          // 链表头部就是最久未使用的 key
    
          int oldestKey = cache.keySet().iterator().next();
    
          cache.remove(oldestKey);
    
        }
    
        // 将新的 key 添加链表尾部
    
        cache.put(key, val);
    
        }
    
    
    
        private void makeRecently(int key) {
    
        int val = cache.get(key);
    
        // 删除 key,重新插入到队尾
    
        cache.remove(key);
    
        cache.put(key, val);
    
        }
    
    }
    
  • 相关阅读:
    20199311 2019-2020-2《网络攻防实践》第3周作业
    20199311 2019-2020-2《网络攻防实践》第2周作业
    20199311 2019-2020-2《网络攻防实践》第1周作业
    20199311《网络攻防实践》假期作业
    2019-2020-1 20199311《Linux内核原理与分析》第十二周作业
    2019-2020-1 20199311《Linux内核原理与分析》第十一周作业
    2019-2020-1 20199311《Linux内核原理与分析》第九周作业
    wait函数与waitpid函数
    2019-2020-1 20199311《Linux内核原理与分析》第八周作业
    2019-2020-1 20199311《Linux内核原理与分析》第七周作业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ealGang/p/1502268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