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项目之后的反思


    团队项目之后的反思

    娄雨禛

    PB16060356

    简要说明

      开门见山地说,本学期我们做了一个很差的项目。这个项目差到我自己根本不忍直视的地步。然而,就是这样的差,让我意识到了直视困难并逐渐进步的可能性。我越是不忍直视,越是需要强迫自己去直视,看清自己在每个过程中的对与错,才能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良好的开端绝不是成功的一半

      也许会有人问我,你们的项目是一开始就乱成一团吗?我会肯定地回答,不是的。我们的项目在一开始确实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一开始,我们很积极地进行组会,组会时大家热烈讨论,几乎都能取得较为不错的成果。相较其他组,我们干劲十足,当时组长干劲特别足,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安排任务。

      那么怠惰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样的怠惰有源自何处呢?

      依我个人回忆,项目中期,怠惰的情绪就开始蔓延了,怠惰蔓延的结果是组内只有一半人干活,另一半人负责旁观和凑热闹。这样的结果是有原因在里面的——对项目本身的无知与无能导致怠惰

      坦白而讲,本学期真正参与进项目制作的只有一半的成员,但即使是这一半的成员也并不非常清楚我们真正在做什么。只知道布置任务和完成任务,对于项目本身的完成而言,作用是及其微小的,更何况连这点都达不到。

    作为前端组长的反思

      1. 人数分配与任务分工问题

      人数分配上,我们组八个人,按照前后端的任务量,其实应该2人前端,6人后端。但由于我们一开始对前后端任务不明晰,采取了对半开的分配策略,后来没有做过改变。

      任务分工上,我自己承担了80%的工作量,而没有和前端组员有效分担。当时我相信,团队成员需要有高度的自觉来维持团队效率,而不必以一种刻板的方式,用任务去逼迫。但结果发现,没有人愿意干活,即使布置任务也不愿意。我觉得,这一部分是由于对项目的无知造成的——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又哪来的积极性呢?然而,作为科大的学生,我们本身比较忙,根本没有时间在完成自己分内工作之后再手把手对他人进行指导。我自己也是初学者,自己的学习任务已经很重了。

      2. 自我评价

      如果要我给自己的项目完成度打分,我能打A,因为本学期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前端页面的制作、整理以及团队博客的撰写,我一直都很努力。唯一不足的是,我对后端的了解不足,导致前端的成果不能很好地给后端共享。如果自己再多了解一些后端的知识,一定能更为出色地完成任务。

    冲刺阶段简要总结

      一句话讲,包括组长,我们组的绝大部分组员已经完全放弃了这个项目,因此,我们从未有过冲刺阶段,还不如改称“放弃阶段”。

      唯一没有放弃的,只有两位同学。(这里不直接提名字)那么,项目怎么可能做得好呢?

      我们都知道,人人都有一种“罪恶的虚荣心理”。有成功的光环照耀,每个人都想去沾光。然而呢,还有一种心理更加可怕,不妨称之为“逃避失败的本能”。项目做不好,大家都不想做了,好像不做就不是自己的能力差,而是根本不是自己的能力体现。这种变相的推锅,小聪明背后的胆怯,是团队项目的“肿瘤”。

      那么,什么是一个好的团队呢?

      我觉得最起码的,是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其次,便是对项目本身的经验与热情。

      本次团队合作只当是一次磨刀。失败不要紧,将来有的是机会,以后可一定要牢牢抓住了!

    少数人的悔悟不能取代多数人的无所作为

      事实在眼前,就得去承认它。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只有成果才能被大家认可。

     

  • 相关阅读:
    解释JUNIT中@BEFORECLASS和@AFTERCLASS标注的方法必须是STATIC的,而在TESTNG不必
    XXL开源社区
    java中的IO整理
    Spring MVC 原理探秘
    Servlet一次乱码排查后的总结
    正则表达式简明参考
    牛皮博客
    【转】线程安全的单例模式
    springboot下载excel(解决文件损坏问题)
    JZOJ-TGB817-SOL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ainLou/p/947034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