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造轮子:基于Jedis 的API实现分布式锁
我们首先讲解 Jedis 普通分布式锁实现,并且是纯手工的模式,从最为基础的Redis命令开始。
只有充分了解与分布式锁相关的普通Redis命令,才能更好的了解高级的Redis分布式锁的实现,因为高级的分布式锁的实现完全基于普通Redis命令。
Redis几种架构
Redis发展到现在,几种常见的部署架构有:
- 单机模式;
- 主从模式;
- 哨兵模式;
- 集群模式;
从分布式锁的角度来说, 无论是单机模式、主从模式、哨兵模式、集群模式,其原理都是类同的。 只是主从模式、哨兵模式、集群模式的更加的高可用、或者更加高并发。
所以,接下来先基于单机模式,基于Jedis手工造轮子实现自己的分布式锁。
首先看两个命令:
Redis分布式锁机制,主要借助setnx和expire两个命令完成。
setnx命令:
SETNX 是SET if Not eXists的简写。将 key 的值设为 value,当且仅当 key 不存在; 若给定的 key 已经存在,则 SETNX 不做任何动作。
下面为客户端使用示例:
127.0.0.1:6379> set lock "unlock"
OK
127.0.0.1:6379> setnx lock "unlock"
(integer) 0
127.0.0.1:6379> setnx lock "lock"
(integer) 0
127.0.0.1:6379>
expire命令:
expire命令为 key 设置生存时间,当 key 过期时(生存时间为 0 ),它会被自动删除. 其格式为:
EXPIRE key seconds
下面为客户端使用示例:
127.0.0.1:6379> expire lock 10
(integer) 1
127.0.0.1:6379> ttl lock
8
基于Jedis API的分布式锁的总体流程:
通过Redis的setnx、expire命令可以实现简单的锁机制:
- key不存在时创建,并设置value和过期时间,返回值为1;成功获取到锁;
- 如key存在时直接返回0,抢锁失败;
- 持有锁的线程释放锁时,手动删除key; 或者过期时间到,key自动删除,锁释放。
线程调用setnx方法成功返回1认为加锁成功,其他线程要等到当前线程业务操作完成释放锁后,才能再次调用setnx加锁成功。
以上简单redis分布式锁的问题:
如果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setnx是成功的,但是expire设置失败,一旦出现了释放锁失败,或者没有手工释放,那么这个锁永远被占用,其他线程永远也抢不到锁。
所以,需要保障setnx和expire两个操作的原子性,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二者不能分开。
解决的办法有两种:
- 使用set的命令时,同时设置过期时间,不再单独使用 expire命令
- 使用lua脚本,将加锁的命令放在lua脚本中原子性的执行
简单加锁:使用set的命令时,同时设置过期时间
使用set的命令时,同时设置过期时间的示例如下:
127.0.0.1:6379> set unlock "234" EX 100 NX
(nil)
127.0.0.1:6379>
127.0.0.1:6379> set test "111" EX 100 NX
OK
这样就完美的解决了分布式锁的原子性; set 命令的完整格式:
set key value [EX seconds] [PX milliseconds] [NX|XX]
EX seconds:设置失效时长,单位秒
PX milliseconds:设置失效时长,单位毫秒
NX:key不存在时设置value,成功返回OK,失败返回(nil)
XX:key存在时设置value,成功返回OK,失败返回(nil)
使用set命令实现加锁操作,先展示加锁的简单代码实习,再带大家慢慢解释为什么这样实现。
加锁的简单代码实现
package com.crazymaker.springcloud.standard.lock;
@Slf4j
@Data
@AllArgs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JedisCommandLock {
private RedisTemplate redisTemplate;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LOCK_SUCCESS = "OK";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SET_IF_NOT_EXIST = "NX";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SET_WITH_EXPIRE_TIME = "PX";
/**
* 尝试获取分布式锁
* @param jedis Redis客户端
* @param lockKey 锁
* @param requestId 请求标识
* @param expireTime 超期时间
* @return 是否获取成功
*/
public static boolean tryGetDistributedLock(Jedis jedis, String lockKey, String requestId, int expireTime) {
String result = jedis.set(lockKey, requestId, SET_IF_NOT_EXIST, SET_WITH_EXPIRE_TIME, expireTime);
if (LOCK_SUCCESS.equals(result))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可以看到,我们加锁用到了Jedis的set Api:
jedis.set(String key, String value, String nxxx, String expx, int time)
这个set()方法一共有五个形参:
-
第一个为key,我们使用key来当锁,因为key是唯一的。
-
第二个为value,我们传的是requestId,很多童鞋可能不明白,有key作为锁不就够了吗,为什么还要用到value?原因就是我们在上面讲到可靠性时,分布式锁要满足第四个条件解铃还须系铃人,通过给value赋值为requestId,我们就知道这把锁是哪个请求加的了,在解锁的时候就可以有依据。
requestId可以使用UUID.randomUUID().toString()方法生成。
-
第三个为nxxx,这个参数我们填的是NX,意思是SET IF NOT EXIST,即当key不存在时,我们进行set操作;若key已经存在,则不做任何操作;
-
第四个为expx,这个参数我们传的是PX,意思是我们要给这个key加一个过期的设置,具体时间由第五个参数决定。
-
第五个为time,与第四个参数相呼应,代表key的过期时间。
总的来说,执行上面的set()方法就只会导致两种结果:
1.当前没有锁(key不存在),那么就进行加锁操作,并对锁设置个有效期,同时value表示加锁的客户端。
2.已有锁存在,不做任何操作。
心细的童鞋就会发现了,我们的加锁代码满足前面描述的四个条件中的三个。
-
首先,set()加入了NX参数,可以保证如果已有key存在,则函数不会调用成功,也就是只有一个客户端能持有锁,满足互斥性。
-
其次,由于我们对锁设置了过期时间,即使锁的持有者后续发生崩溃而没有解锁,锁也会因为到了过期时间而自动解锁(即key被删除),不会被永远占用(而发生死锁)。
-
最后,因为我们将value赋值为requestId,代表加锁的客户端请求标识,那么在客户端在解锁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校验是否是同一个客户端。
-
由于我们只考虑Redis单机部署的场景,所以容错性我们暂不考虑。
基于Jedis 的API实现简单解锁代码
还是先展示代码,再带大家慢慢解释为什么这样实现。
解锁的简单代码实现:
package com.crazymaker.springcloud.standard.lock;
@Slf4j
@Data
@AllArgs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JedisCommandLock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RELEASE_SUCCESS = 1L;
/**
* 释放分布式锁
* @param jedis Redis客户端
* @param lockKey 锁
* @param requestId 请求标识
* @return 是否释放成功
*/
public static boolean releaseDistributedLock(Jedis jedis, String lockKey, String requestId) {
String script = "if redis.call('get', 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 KEYS[1]) else return 0 end";
Object result = jedis.eval(script,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lockKey),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requestId));
if (RELEASE_SUCCESS.equals(result))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那么这段Lua代码的功能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首先获取锁对应的value值,检查是否与requestId相等,如果相等则删除锁(解锁)。
第一行代码,我们写了一个简单的Lua脚本代码。
第二行代码,我们将Lua代码传到jedis.eval()方法里,并使参数KEYS[1]赋值为lockKey,ARGV[1]赋值为requestId。eval()方法是将Lua代码交给Redis服务端执行。
那么为什么要使用Lua语言来实现呢?
因为要确保上述操作是原子性的。那么为什么执行eval()方法可以确保原子性,源于Redis的特性.
简单来说,就是在eval命令执行Lua代码的时候,Lua代码将被当成一个命令去执行,并且直到eval命令执行完成,Redis才会执行其他命
错误示例1
最常见的解锁代码就是直接使用 jedis.del() 方法删除锁,这种不先判断锁的拥有者而直接解锁的方式,会导致任何客户端都可以随时进行解锁,即使这把锁不是它的。
public static void wrongReleaseLock1(Jedis jedis, String lockKey) {
jedis.del(lockKey);
}
错误示例2
这种解锁代码乍一看也是没问题,甚至我之前也差点这样实现,与正确姿势差不多,唯一区别的是分成两条命令去执行,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wrongReleaseLock2(Jedis jedis, String lockKey, String requestId) {
// 判断加锁与解锁是不是同一个客户端
if (requestId.equals(jedis.get(lockKey))) {
// 若在此时,这把锁突然不是这个客户端的,则会误解锁
jedis.del(lockKe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