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体验之如何优化你的APP


    用户体验,速度为王,来几个优化APP“速度”的建议。

    1.后台执行

    毋庸多言,已是通常做法。

    一般在执行下载任务时让其在后台运营,让用户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

    后端加载

    2.提前显示

    客户端与WEB的数据加载形式有异:客户端的现实内容包括本地数据和网络数据两部分。

    在设计界面时候,将更多的信息放在本地,在网络数据未载入时即显示本地数据,让用户产生一种“已经载入了一半”的错觉,即使最终的耗时一样,心理感受也会很快。

    当然,,把数据过多地卸载本地,会牺牲一些灵活性,需要根据情况考虑。

    预前加载

    具体请看twitter、Facebook、Vine等优秀产品的启动画面,虽然同是静态图片,但它们不使用LOGO而假装已经载入了“导航栏”和“标题栏”,让人感觉“点击后立即就启动了”。

    3.充分利用好缓存

    缓存可以把网络数据保存在本地,下次打开时无需再次向网络请求,减少流量并减少等待时间。在设计时,可以先显示缓存内容,同时后台到网络上拉取新内容,若有新内容立即替换或下次访问时替换。但缓存使用也要注意“度”,过大的缓存文件占用太多系统空间,当心用户一怒之下瞬间卸载。

    4.界面先行,网络交互随后

    对于一些数据量很小,且失败可能性较低的网络交互,用户并不需要明确指导APP在干这些事情,也能够顺畅地使用App,那么我们就把“一些事实掩盖起来”。即,界面上“看起来”迅速地完成任务,程序后台默默地继续执行任务。

    比如:1.微信在发出“消息”时,消息“看起来”已经飞到聊天窗口中,但其实对方还没有收到,这样的设计让沟通的过程更加顺畅。

    2.在无网络条件下,用户修改备注、个人信息时,先将用户的信息保存在本地。等到网络连接后再将信息上传。

    3.用户在收藏文章,关注好友等操作时,数据量很小,可以界面先行。用户可以继续浏览当前文章,系统会把文章收藏好。

    用户在收藏文章,关注好友等操作时,数据量很小,可以界面先行。用户在继续浏览文章的同时,系统会把文章收藏好。

    5.预测用户行为,提前开始任务

    例如某云阅读,我们认为用户进入一个资讯源的一个最大可能就是刷新查看新内容。所以即使用户没有点击刷新,但系统默认加载新内容。之后当用户再次刷新时,内容立刻呈现。

    6.使用动效来掩护载入过程

    优秀的动效设计可以吸引用户注意,减少心理等待时间。

     
    look at me
     
    凡是想要抓住用户,让你的应用有足够的存活时间(不至于过段时间就被卸载),安全不得不重视。试想,假如这是一个不安全的应用,相信大部分用户都会果断卸载。而如果提前都做好安全准备,并且在其他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那么,用户是很容易陷进去的。
  • 相关阅读:
    ITK+VTK+VS环境搭建.Q:vs编译出问题参见VTK(一)哈。
    shell按关键字批量杀进程
    lua使用笔记
    for (; ; )和while (true) 没有区别
    git笔记
    ArrayList LinkedList
    面试整理
    这个相机不错
    idea激活服务器
    git 笔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iger123/p/462631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