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线程编程
1.1进程的概念:一个正在运行的程序通常称为一个进程,每一个进程都已一个自己的独立内存空间,所以各个进程的内部数据和状态也都是完全独立的。
1.2线程的概念:线程存在于进程的内部,其中的每一个任务称之为一个线程,它是程序中最小的处理单位,并且启动后一般不受控制。这些线程可以共享一块内存空间。
1.3创建线程方法:
继承Thread类
1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 2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 Tread1 t1 = new Tread1(); // 实例化Thread子类的实例 5 t1.start(); // 启动线程 6 } 7 } 8 9 class Tread1 extends Thread { // 创建Thread子类 10 @Override 11 public void run() { // 重写run方法 12 13 } 14 }
实现Runnable接口
1 public class RunnableDemo { 2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 5 // 实例化Runnable实现类的实例 6 MyTest myTest = new MyTest(); 7 8 // 创建Thread对象,将Runnable实例传进去 9 Thread t1 = new Thread(myTest); 10 11 // 启动线程 12 t1.start(); 13 } 14 } 15 16 class MyTest implements Runnable { // 创建Runnable实现类 17 @Override 18 public void run() { // 实现run方法 19 20 } 21 }
两种创建方法的比较:
1. Thread类也是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
2. 使用Runnable接口可以将虚拟CPU(Thread类)与线程要完成的任务有效的分离,较好的体现了oop的设计原则;
3. 使用Runnable接口可以避免Java单继承的局限。
1.4线程间几种状态:
1. 新建(new):新创建了一个线程对象。
2. 可运行(runnable):线程对象创建后,其他线程(比如main线程)调用了该对象的start()方法。该状态的线程位于可运行线程池中,等待被线程调度选中,获取cpu 的使用权 。
3. 运行(running):可运行状态(runnable)的线程获得了cpu 时间片(timeslice) ,执行程序代码。
4. 阻塞(blocked):当线程调用了自身的sleep()方法或其他线程的join()方法,就会进入阻塞状态(该状态既停止当前线程,但并不释放所占有的资源)。当sleep()结束或join()结束后,该线程进入可运行状态,继续等待OS分配时间片。
5. 等待池(wait pool):当线程调用wait()方法后会进入等待池(进入这个状态会释放所占有的所有资源,与阻塞状态不同),进入这个状态后,是不能自动唤醒的,必须依靠其他线程调用notify()或notifyAll()方法才能被唤醒(由于notify()只是唤醒一个线程,但我们由不能确定具体唤醒的是哪一个线程,也许我们需要唤醒的线程不能够被唤醒,因此在实际使用时,一般都用notifyAll()方法,唤醒有所线程),线程被唤醒后会进入锁池,等待获取锁标记。
6. 锁池(lock pool)当线程刚进入可运行状态(注意,还没运行),发现将要调用的资源被synchroniza(同步),获取不到锁标记,将会立即进入锁池状态,等待获取锁标记(这时的锁池里也许已经有了其他线程在等待获取锁标记,这时它们处于队列状态,既先到先得),一旦线程获得锁标记后,就转入可运行状态,等待OS分配CPU时间片;
7. 死亡(dead):线程run()、main() 方法执行结束,或者因异常退出了run()方法,则该线程结束生命周期。死亡的线程不可再次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