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读书,读书方法


    终身学习者必看!系统性梳理并解决你的读书难题【潇洒一辣】
    看了潇洒哥新更的视频,这是对他视频做的笔记

    总览

    思维导图:

    如何读书

    读书修炼的第0步,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应当为了学习xx而学习
    大体目录:

    1. 识字境
    2. 速读境
    3. 精读境
    4. 贯通境

    识字境就不写了,能看懂这些字就成

    速读境和精读境都是为贯通境而服务的,如果不理解贯通境的意义,是不可能真正发挥速读境的作用的,反而会走上“邪路”,就像那种豆瓣、知乎、QQ空间、朋友圈里,搞两句名人名言,配图是今年刷了300本书,比起去年有所懈怠,希望明年更多等快,觉得自己挺凡尔赛。这种基本就走上了邪路,迷失在了速读境。

    贯通境的主要工作,是确立选书主题,敲定具体书单,然后用速读境过一遍书单撒花姑上的书,搜刮和主题相关的知识。用精读境分析重点书目、章节,增进理解。最后融会贯通,成为“专家守门员”。

    只有为了贯通境服务的速读境,才是搬砖为了盖房子,不然就是搬砖为了搬砖,自我感动罢了。

    一、速读境

    速度的意义:快速提取重点信息并判断此书价值

    1. 认真读序言、目录
    2. 不求甚解
    3. 笔眼双飞

    1.认真读序言、目录

    序言一般是作者本人或编辑或相关领域大佬写的,会用很精炼的语言对全书的主题以及偏向进行总结。
    一般读完序言,就能回答“这本书讲了什么主题”这个问题。

    而目录,是整本书的架构,可以更细节地看到每一章讨论的主要内容。此时,我们可以挑选想看的章节去读,觉得对味就通读一遍,觉得不咋地,这本书就可以放下了。

    2. 不求甚解

    如果这本书有一定的阅读难度,比如生词多、逻辑复杂,那么在通读第一遍时,尽量不要停下来查资料或者长时间思考,而是闷着头往后读完再说。

    速度的目的在于整体把控、搜刮知识
    而分析局部细节、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那是精读的工作
    况且很多前面的问题你读到后面会自然地迎刃而解

    所以通读第一遍时,一定要不求甚解

    3.笔眼双飞

    提速训练法:笔眼双飞

    准备一直笔,用笔尖指在一行字的末尾,点哪行看哪行,然后换行
    注意,不是看哪里点哪里,而是点哪里看哪里
    用笔来带眼睛的节奏,然后逐步提升笔的运动速度

    这个方法可以训练你抓重点的能力,你的视野范围会在提速过程中,逐渐从单字扩大到短句、句子、段落,然后每看一个段落,都能瞬间在脑海中提炼出它的大意。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称得上是速读境大圆满了。

    二、精读境

    精度,适合阅读学术论文、大头部、各个学科中的不朽神作
    做精读,就像庖丁解牛,过程一共分五步:

    1. 提取关键词
    2. 概括论点
    3. 分割论点、论据和论证
    4. 判断论据的真实性
    5. 捋顺论证的逻辑

    1.提取关键字

    提取关键字这一步,一般是速读时已经完成的

    关键词往往是名词,带有一定的专业性
    一般就是我们精读的书目或章节的主题,可能一章会有好几个关键词,我们需要尽量把每个关键词的意思都准确理解,不然精读无法进行。

    2.概括论点

    论点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一般包含了关键词

    大部分的时候,你都能从原文或者通过缩句来获得作者的论点
    也有些时候你需要自己来提炼作者的论点
    无论如何,这些论点都无外乎三类:

    •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的成因
    • 解决问题的方法

    概括完论点后,围绕着这个论点的论据和论证,一般就比较明晰了。

    3.4.5.分割论点、论据、论证

    将其分别列出,然后重复这个步骤,将精读部分的所有论点以及围绕它们的论据和论证像星系一样摆开。

    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恒星,分论点就是行星,论据和论证就是卫星
    这样整片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

    最后就一个行星一个行星地判断论据的真实性,捋顺论证的逻辑。

    精读费时费力,但对于增进理解、提高能力来说,至关重要

    三、贯通境

    贯通境,纵观来看,贯通了你整个读书的过程
    横向来看,串起来你为某一主题搜刮的所有知识和理论
    是人类智慧对你的加冕仪式,是你改造世界的神兵利器

    贯通境,要点有三:

    1. 读书
    2. 笔记
    3. 输出

    1.2.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分三种:

    a. 素材笔记

    b.分析笔记

    c.总结笔记

    a.素材笔记

    素材笔记,近似于我们平常都会做的摘抄笔记

    读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新奇事例、生动修辞、精彩论述等等都可以往里记

    但有3个注意事项:

    1. 记素材笔记的时机
      速读过程中,不要记笔记,可以做上标记,等速读完了再回头记
    2. 记素材笔记的原则
      自己没掌握但想掌握的东西,详记
      正在掌握但还需巩固的东西,略记,比如关键词、关键句、要点之类的,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即可
      笔记的意义在于外接大脑,不准备回看的学习的笔记没有记录的必要
    3. 自己的灵感也可以记
      灵感是一种感性的状态,只有涉及到表达时才开始理性
      所以怎么记最能体现你的感性,就怎么记
      例如,情景回溯,不仅记灵感的具体内容,还要记灵感的触发者
      是什么东西出发了你这个灵感?是一句话?一件事?一部电影?还是一个表情?
      如果搞不清触发者,就记触发环境和触发时间

    b.分析笔记

    而分析笔记,就是前面说的精读境做的笔记

    c.总结笔记

    总结笔记,其实就是一本书的读后习题,一共六个问题:

    1. 这本书的基本信息是什么?
    2. 我的读书目的是什么?
    3. 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
    4. 作者的侧重点是什么?
    5. 说的那些有道理,为什么?
    6. 对我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影响?

    1.这本书的基本信息是什么?

    需要的基本信息:
    书名、作者、译者、编者、出版社、成书时间、读书日期

    2.4.

    这两个问题,就是为了在一个主题上找不同的角度,来丰富理解

    第二个问题,要在读书之前回答
    第四个问题,要在读完后总结归纳

    3.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为了归档,方便日后检索

    5.说的那些有道理,为什么?

    这个就是精读后需要回答的问题,在分析笔记里需要详记
    但在总结笔记里只需要略记,起一个提醒记忆的作用即可

    6.对我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影响?

    回答这个问题时,你这本书已经读完了

    如果你是为了解决正在面对的现实问题而读书,那就马上尝试实践,成功或者碰壁后再回来反思

    如果你是为了兴趣而读书,那就需要找个小伙伴
    把TA当做一个八岁小孩儿,将你所学所得声情并茂地讲给他听,讲到哪里卡壳了,或者小伙伴回敬了你一个大大的哈欠,就说明这个地方你学得不到位,赶紧回来复读

    这个方法就是“弗曼技巧”,也就是我们的“教学相长
    号称终极学习法

  • 相关阅读:
    正则入门小随
    用栈求简单算术表达式的值
    数据结构复习
    数据结构笔记(第九章)
    数据结构笔记(第八章)
    Java第三阶段学习(十四、JSP动态页面、EL表达式、JSTL标签库)
    Java第三阶段学习(十三、会话技术、Cookie技术与Session技术)
    Java第三阶段学习(十二、HttpServletRequest与HttpServletResponse)
    Java第三阶段学习(十一、Servlet基础、servlet中的方法、servlet的配置、ServletContext对象)
    Java第三阶段学习(十、XML学习)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wker/p/1431774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