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s&jq遇到的问题(不断更新中)


    1.普通事件和事件绑定:

    代码:

    普通事件:
    var btn=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
    btn.onclick=function(){
    alert("change1");
    }
    btn.onclick=function(){
    alert("change2");
    }
    取消绑定:
    btn.onclick=null;

    事件绑定: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change1,false);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change2,false);
    function change1(){
    alert("change1");
    }
    function change2(){
    alert("change2");
    }
    取消绑定:
    btn.removeEventListener("click",change1,false);


    ie中绑定事件与取消绑定事件:

    绑定事件:
    btn.attachEvent("onclick",change1);
    btn.attachEvent("onclick",change2);
    取消事件:
    btn.detachEvent("onclick",change1);

     

    2.prop()和attr()的区别:

    jquery1.6中新增了新的方法prop();

    大家都知道有的浏览器只要写disabled,checked就可以了,

    而有的要写成disabled = "disabled",checked="checked",

    比如用attr("checked")获取checkbox的checked属性时选中的时候可以取到值,

    值为"checked"但没选中获取值就是undefined。

    那么prop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以前我们使用attr获取checked属性时返回"checked"和"",现在使用prop方法获取属性则统一返回true和false。

    那么,什么时候使用attr(),什么时候使用prop()?
    1.添加属性名称该属性就会生效应该使用prop();
    2.是有true,false两个属性使用prop();
    3.其他则使用attr();

    3.jq获取select选中项的索引的三种方法:

    $('#someId').prop('selectedIndex');

    $('option:selected', '#someId').index();

    $('#someId option').index($('#someId option:selected'))

    4.图片懒加载

    在网页中,常常需要用到图片,而图片需要消耗较大的流量。正常情况下,浏览器会解析整个HTML代码,然后从上到下依次加载<img src="xxx">的图片标签。如果页面很长,隐藏在页面下方的图片其实已经被浏览器加载了。如果用户不向下滚动页面,就没有看到这些图片,相当于白白浪费了图片的流量。

    所以,淘宝、京东这些流量非常巨大的电商,商品介绍页又必须有大量的图片,因此,这些页面的图片都是“按需加载”,即用户滚动页面时显示出来的时候才加载图片。当网速非常快的时候,用户并不能感知懒加载的动作,既省流量又不影响用户浏览。

    本文给出一种利用jQuery实现图片懒加载的原理。它的基本思想是:在输出HTML的时候,不要直接输出<img src="xxx",而是输出如下的img标签:

    因此,页面显示的图片是一个gif加载动画。当页面滚动时,如果图片出现在屏幕中,就利用jQuery把<img>src属性替换为data-src的内容,浏览器就会实时加载。

     JavaScript代码:

    // 注意: 需要引入jQuery和underscore
    $(function() {
        // 获取window的引用:
        var $window = $(window);
        // 获取包含data-src属性的img,并以jQuery对象存入数组:
        var lazyImgs = _.map($('img[data-src]').get(), function (i) {
            return $(i);
        });
        // 定义事件函数:
        var onScroll = function() {
            // 获取页面滚动的高度:
            var wtop = $window.scrollTop();
            // 判断是否还有未加载的img:
            if (lazyImgs.length > 0) {
                // 获取可视区域高度:
                var wheight = $window.height();
                // 存放待删除的索引:
                var loadedIndex = [];
                // 循环处理数组的每个img元素:
                _.each(lazyImgs, function ($i, index) {
                    // 判断是否在可视范围内:
                    if ($i.offset().top - wtop < wheight) {
                        // 设置src属性:
                        $i.attr('src', $i.attr('data-src'));
                        // 添加到待删除数组:
                        loadedIndex.unshift(index);
                    }
                });
                // 删除已处理的对象:
                _.each(loadedIndex, function (index) {
                    lazyImgs.splice(index, 1);
                });
            }
        };
        // 绑定事件:
        $window.scroll(onScroll);
        // 手动触发一次:
        onScroll();


    onScroll函数最后要手动触发一次,因为页面显示时,并未触发scroll事件。如果图片已经在可视区域内,这些图片仍然是loading状态,需要手动触发一次,就可以正常显示。
  • 相关阅读:
    工作中Linux常用命令
    自动化测试
    Firefox/Chrome WebDriver浏览器驱动
    Appium
    Python+selenium进行浏览器的连接ChromeOptions
    文件及异常捕获处理
    面向对象练习题
    python函数&面向对象
    python基础
    python8道练习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onjoyFang/p/663995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