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了解计算广告(一)
核心术语
首先,在深入了解计算广告之前, 有必要先对一些核心术语做简单的介绍:
- 广告主:有广告需求的客户公司,也称为需求方
- 媒体:可以是网站或者app,即有多余的广告位可以出售,也称为供给方
- RTB(Real Time Bidding,实时竞价):综合利用算法、大数据技术在网站或移动应用上对在线的流量实时评估价值,然后出价的竞价技术
- DSP(需求方平台):为各广告主或者代理商提供实时竞价投放平台,可以在该平台上管理广告活动及其投放策略,并且通过技术和算法优化投放效果,从中获得收益
- SSP(供应方平台):为各媒体提供一致、集成的广告位库存管理环境
- DMP(数据管理平台):整合各方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数据管理、数据调用等,用来指导广告主进行广告优化和投放决策
- Ad Exchange,简称Adx(广告交易平台):同时接入了大量的DSP和SSP,给双方提供一个“交易场所”,将SSP方的广告展示需求以拍卖的方式卖给DSP方。可以类比于股票交易中的证券大厅角色
- CTR(点击率):广告点击与广告展现的比例,这是广告主、各大DSP厂商都非常重视的一个数字,从技术角度看,这一数字可以影响到广告的排序、出价等环节,从业务来看,这是运营人员的考核指标之一
- CVR(转化率):转化(主要由广告主定义,可以是一次下单或是一次下载app等)次数与到达次数的比例
- eCPM(千次展示期望收入):点击率 * 点击价值,这个数字在计算广告中是核心指标,涉及到对召回广告的排序策略,以及最终出价策略
- CPM(Cost per mille):每千次展现收费,最常见的广告模式,即不考虑点击次数、转化次数,只要广告在网站上被展现给一千个人看到就收费,是大型网站变现的最有效的方式。对广告主来说,适合于注重推广品牌的广告,力求最快最广的触及大众
- CPC(Cost per click):每次点击收费,无论广告被展现了多少次,只要没有产生点击就不收费。对于广告主来说选择 CPC 模式可以有助于提升点击量、发现潜在用户,进而可以真正做到精准营销;对于广大DSP厂商来说,这种收费模式也是获取利润的最有效来源之一
- CPA(Cost per action):每次动作收费,此处的动作一般定义为转化,可以是注册、咨询、交易、下载、留言等等,按照转化的数量来收费。对于广告主来说,这是性价比较高的一种收费方式,但是对于DPS和媒体方来说,想要把这种收费做好,却是有相当的难度。因此,目前也只有大厂或者技术实力深厚的DSP厂商才有能力接这种单子
- 其他的还有CPT(按展现时间收费)、CPL(按潜在线索收费)、CPS(按成功销售收费)等模式,由于应用没有那么广泛,在此不一一介绍了。
竞价流程
在RTB模式出现之后,我们发现展现的广告越来越精准了,好像网站知道用户是谁、用户在做什么、用户对什么感兴趣,因此,在了解了上述这些核心术语之后,接下来就以网站用户角度,从流程上解析RTB是如何做到精准展示广告的。
-
- 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
- 浏览器发送广告请求给网站服务器,即SSP方
- SSP将广告展示需求发送给Adx
- Adx组织一次竞价,将本次的竞价请求通知给所有DSP方,并传输用户ID、用户IP以及广告位信息等等
- 各家DSP监听服务收到Adx发来的竞价请求后,根据发送来的当前用户的信息、上下文信息、代理的广告主信息对照投放需求,评估该请求
- 各家DSP将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参与出价,若参与,则将出价结果通知Adx
- Adx收到所有出价响应后根据出价排序,通知出价最高的DSP胜出,同时将胜者的竞价信息告知SSP
- 胜者DSP会收到Adx发送的竞价消息(WinNotice),表示该次展现已经竞价成功。DSP此时将广告物料传送至浏览器展示。至此,一次完整的竞价流程就完成了
有两点需要说明:
- 以上流程需在100毫秒之内完成,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到,这样才能让访问网站的用户马上看到广告。
- 虽然竞价最后的胜者是出价最高的DSP,但其实际支付的价格是出价第二高的报价再加上一个最小值,这就是著名的广义二阶拍卖(GSP)。这种定价模式的好处主要是为了避免各家DSP在多次竞价中,下一次的出价只需比上一次的胜出价格高一点点即可,从而导致出价越来越低。在GSP模式下,每个胜者只需要支付次高出价的金额,这样各家DSP也就没有动力相互压价。GSP是一种稳定的竞价方式,可操作性很强,现阶段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广告平台都使用这一种竞价方式。
举个例子:
假设有四个花瓶爱好者竞拍一个花瓶,A的出价为200,B的出价为150,C的出价为180,D的出价为175。那么A成功竞拍得到花瓶,但他支付的价格并不是自己的出价200,而是出价第二高的价格,即A需要支付180。
再来谈谈广义第二高价,假设在按CPM付费的情景下,有四个广告主竞拍三个广告位(三个广告位是有差异的,越前面的越好),A广告主的出价为200,B广告主出价180,C广告主出价170,D广告主出价150。那么A广告主获得第一个广告位,其CPM=180,B广告主获得第二个广告位,其CPM=170,C广告主获得第三个广告位,其CPM=150。
在竞价过程中,供给方是按照自身的eCPM来对广告进行排序的。在按CPM计费的情况下,eCPM = CPM,所以该过程和我们上面的解释是一致的。但在CPC计费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此时我们不仅要关心广告主的出价,还要关心各广告的点击率。假设我们还是有4个广告主ABCD,竞拍三个广告位,供给方对于4个广告的点击率预估如下:
在上图的最后一列,我们将按照CPC竞价转换为了按照CPM竞价。好了,很显然的方案是,A获得第一个广告位,B获得第二个广告位,C获得第三个广告位。接下来的问题是,广告主A、B和C实际支付的CPC怎么确定呢?A按照CPM=8来定价,即A广告主实际支付的CPM=8,换算为CPC为8 / 1000 / 1.6% = 0.5。所以,实际中,各广告主实际支付的CPC为:
在实际中,通常会给出一个市场保留价MRP(Market Reserve Price),即广告主出价的最低价格,假设上面例子中MRP = 0.25 ,那么C广告主的实际出价也会变为0.25,而非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