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6 Async/Await与Promise区别


    自从Node的7.6版本,已经默认支持async/await特性了。如果你还没有使用过他,或者对他的用法不太了解,这篇文章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个特性“不容错过”。本文辅以大量实例,相信你能很轻松的看懂,并了解Javascript处理异步的一大杀器。

    初识Async/await

    对于还不了解Async/await特性的同学,下面一段是一个“速成”培训。
    Async/await 是Javascript编写异步程序的新方法。以往的异步方法无外乎回调函数和Promise。但是Async/await建立于Promise之上。对于Javascript处理异步,是个老生常谈却历久弥新的话题:

    从最早的回调函数,到 Promise 对象,再到 Generator 函数,每次都有所改进,但又让人觉得不彻底。它们都有额外的复杂性,都需要理解抽象的底层运行机制。
    异步编程的最高境界,就是根本不用关心它是不是异步。

    async 函数就是隧道尽头的亮光,很多人认为它是异步操作的终极解决方案。

    Async/await语法

    试想一下,我们有一个getJSON方法,该方法发送一个异步请求JSON数据,并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这个promise对象的resolve方法传递异步获得的JSON数据。具体例子的使用如下:

    const makeRequest = () =>
        getJSON()
            .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return "done"
            })
    
    makeRequest()
    

      在使用async/await时,写法如下:

    const makeRequest = async () => {
        console.log(await getJSON())
        return "done"
    }
    
    makeRequest()
    

      

    对比两种写法,针对第二种,我需要进一步说明:

    1)第二种写法(使用async/await),在主体函数之前使用了async关键字。在函数体内,使用了await关键字。当然await关键字只能出现在用async声明的函数体内。该函数会隐式地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函数体内的return值,将会作为这个Promise对象resolve时的参数。
    可以使用then方法添加回调函数。当函数执行的时候,一旦遇到await就会先返回,等到异步操作完成,再接着执行函数体内后面的语句。

    2)示例中,await getJSON() 说明console.log的调用,会等到getJSON()返回的promise对象resolve之后触发。

    我们在看一个例子加强一下理解,该例子取自阮一峰大神的《ECMAScript 6 入门》一书:

    function timeout(ms)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setTimeout(resolve, ms);
        });
    }
    
    async function asyncPrint(value, ms) {
        await timeout(ms);
        console.log(value);
    }
    
    asyncPrint('hello world', 50);
    

      上面代码指定50毫秒以后,输出hello world。

    Async/await究竟好在哪里?

    那么,同样是处理异步操作,Async/await究竟好在哪里呢?
    我们总结出以下6点。

    简约而干净Concise and clean

    我们看一下上面两处代码的代码量,就可以直观地看出使用Async/await对于代码量的节省是很明显的。对比Promise,我们不需要书写.then,不需要新建一个匿名函数处理响应,也不需要再把数据赋值给一个我们其实并不需要的变量。同样,我们避免了耦合的出现。这些看似很小的优势其实是很直观的,在下面的代码示例中,将会更加放大。

    错误处理Error handling

    Async/await使得处理同步+异步错误成为了现实。我们同样使用try/catch结构,但是在promises的情况下,try/catch难以处理在JSON.parse过程中的问题,原因是这个错误发生在Promise内部。想要处理这种情况下的错误,我们只能再嵌套一层try/catch,就像这样:

    const makeRequest = () => {
        try {
        getJSON()
            .then(result => {
                // this parse may fail
                const data = JSON.parse(result)
                console.log(data)
            })
            // uncomment this block to handle asynchronous errors
            // .catch((err) => {
            //   console.log(err)
            // })
            } 
        catch (err) {
            console.log(err)
        }
    }
    

      但是,如果用async/await处理,一切变得简单,解析中的错误也能轻而易举的解决:

     const makeRequest = async () => {
          try {
              // this parse may fail
              const data = JSON.parse(await getJSON())
              console.log(data)
          } 
          catch (err) {
              console.log(err)
          }
       }
    

      

    条件判别Conditionals

    想象一下这样的业务需求:我们需要先拉取数据,然后根据得到的数据判断是否输出此数据,或者根据数据内容拉取更多的信息。如下:

    const makeRequest = () => {
        return getJSON()
            .then(data => {
                if (data.needsAnotherRequest) {
                    return makeAnotherRequest(data)
                            .then(moreData => {
                                console.log(moreData)
                                return moreData
                            })
                } 
                else {
                    console.log(data)
                    return data
                }
            })
    }

    这样的代码会让我们看的头疼。这这么多层(6层)嵌套过程中,非常容易“丢失自我”。
    使用async/await,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写出可读性更高的代码:

    const makeRequest = async () => {
        const data = await getJSON()
        if (data.needsAnotherRequest) {
            const moreData = await makeAnotherRequest(data);
            console.log(moreData)
            return moreData
        } 
        else {
            console.log(data)
            return data    
        }
    }

    中间值Intermediate values

    一个经常出现的场景是,我们先调起promise1,然后根据返回值,调用promise2,之后再根据这两个Promises得值,调取promise3。使用Promise,我们不难实现:

    const makeRequest = () => {
        return promise1()
            .then(value1 => {
                // do something
                return promise2(value1)
                    .then(value2 => {
                        // do something          
                        return promise3(value1, value2)
                    })
            })
    }

    如果你难以忍受这样的代码,我们可以优化我们的Promise,方案是使用Promise.all来避免很深的嵌套。
    就像这样:

    const makeRequest = () => {
        return promise1()
            .then(value1 => {
                // do something
                return Promise.all([value1, promise2(value1)])
            })
            .then(([value1, value2]) => {
                // do something          
                return promise3(value1, value2)
            })
    }

    Promise.all这个方法牺牲了语义性,但是得到了更好的可读性。
    但是其实,把value1 & value2一起放到一个数组中,是很“蛋疼”的,某种意义上也是多余的。

    同样的场景,使用async/await会非常简单:

    const makeRequest = async () => {
        const value1 = await promise1()
        const value2 = await promise2(value1)
        return promise3(value1, value2)
    }

    总结

    Async/await是近些年来JavaScript最具革命性的新特性之一。他让读者意识到使用Promise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供了自身来代替Promise的方案。
    当然,对这个新特性也有一定的担心,体现在:
    他使得异步代码变的不再明显,我们好不容易已经学会并习惯了使用回调函数或者.then来处理异步。新的特性当然需要时间成本去学习和体会;
    退回来说,熟悉C#语言的程序员一定会懂得这些学习成本是完全值得的。

  • 相关阅读:
    upgrade和update的区别
    批处理文件的几种路径扩展
    CMD does not support UNC paths as current directories.的巧妙解决方案
    让批处理不回显错误信息
    python中那纠结的os.system()与空格处理
    jQuery Mobel 学习相关资料整理(一)
    c#获取某月的第一天和某月的最后一天
    Umbraco网站制作(七) 调用外部用户控件
    Umbraco网站制作(八) 实现伪静态
    Timeout 时间已到。在操作完成之前超时时间已过或服务器未响应。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eneryYang/p/1011368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