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kdown


    关于Markdown

    Markdown 是一种轻量级标记语言,创始人为 John Gruber 和 Aaron Swartz。它允许人们“使用易读易写的纯文本格式编写文档,然后转换成有效的 XHTML(或者 HTML)文档”。这种语言吸收了很多在电子邮件中已有的纯文本标记的特性。

    1.为什么要推荐Markdown?

    都开始写公众号文章了吧,总的有点仪式感吧。一开始是打算用普通的文本编辑器来写文章的,基本的编辑,插入图片都是没得啥子问题的,但是如果想讲自己的写得文章可以在更多的平台上展现的更自然,更有层次结构,阅读器来更加的舒服,那就需要一个格式化的文本标记语言,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markdown,好,话不多少,直接进入主题。(本文章为平时学习所记录的,在后期整理后所得)

    2.编写 Markdown 就如同编写纯文本一样简单、纯粹:

    • 它方便修改和发布;
    • 支持多种格式,表格,数学表达式的插入
    • 很容易转换为 HTML 代码;
    • 有众多语言及应用的相关扩展;
    • 在 GitHub 等环境中有很好的应用;
    • 是编写文档、记录笔记、撰写文章的合适选择。

    一、段落与换行

    1.段落的前后必须是空行:

    空行指的是行内什么都没有,或者只有空白符(空格或制表符)

    相邻两行文本,如果中间没有空行 会显示在一行中(换行符被转换为空格)

    2.如果需要在段落内强制加入换行():

    可以在前一行的末尾加入至少两个空格然后换行写其它的文字

    3.Markdown 中的多数区块都需要在两个空行之间。

    二、标题

    1.Setext 形式

    H1

    H2

    = 和 - 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通常的做法是使其和标题文本的长度相同,这样看起来比较舒服。

    2.atx 形式

    ① 可以用对称的 # 包括文本:

    H1

    ② 也可以只在左边使用 #:

    H1

    H2

    H3

    H4

    H5
    H6

    ③ 成对的 # 左侧和只在左边使用的 # 左侧都不可以有任何空白,但其内侧可以使用空白。

    左侧使用了空格

    三、引用

     > 1.引用内容
     > 2.Markdown 区块
     > 2.Markdown 区块

    1.引用内容2.Markdown 区块3.Markdown 区块

     > 最外层
     > > 第一层嵌套
     > > > 第二层嵌套

    最外层

    第一层嵌套

    第二层嵌套

     > 区块中使用列表
     > 1. 第一项
     > 2. 第二项
     > + 第一项
     > + 第二项
     > + 第三项

    区块中使用列表

    1. 第一项
    2. 第二项
    • 第一项
    • 第二项
    • 第三项

    列表中使用区块

    如果要在列表项目内放进区块,那么就需要在 > 前添加四个空格的缩进。

    区块中使用列表实例如下:

     * 第一项
         > 今天
         > 学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梦想
     * 第二项
    • 第一项

      今天学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梦想

    • 第二项

    四、列表

    1.无序列表

    • 可以使用 * 作为标记
    • 也可以使用 +
    • 或者 -

    2.有序列表

    1. 有序列表以数字和 . 开始;
    2. 数字的序列并不会影响生成的列表序列;
    3. 但仍然推荐按照自然顺序(1.2.3...)编写。

    3.相关事项

    1. 无序列表项的开始是:符号 空格;
    2. 有序列表项的开始是:数字 . 空格;
    3. 空格至少为一个,多个空格将被解析为一个;
    4. 如果仅需要在行前显示数字和 .:
    5. 可以使用:数字 . 来取消显示为列表

    五、代码区块

    1.可以使用缩进来插入代码块:

      // Tab开头
     Markdown
      // 四个空格开头

    代码块前需要有至少一个空行,且每行代码前需要有至少一个 Tab 或四个空格;

    2.也可以通过 ``,插入行内代码(` 是 Tab 键上边、数字 1 键左侧的那个按键):

    例如 Markdown

    3.代码块中的文本(包括 Markdown 语法)都会以原格式显示,而特殊字符会被转换为 HTML 实体。

    六、分隔线

    1.可以在一行中使用三个或更多的 *、- 或 _ 产生分隔线:




    2.多个 * 之间可以有空格(空白符),但不能有其他字符:



    七、链接

    1.行内式

     [链接名称](链接地址)
     或者
     <>

    例如:

     这是一个链接 [百度](https://www.百度.com)

    显示结果如下:

    2.参考式

    ① 首先,定义链接:

     [Google](http://www.google.com/)

    第二个方括号内为链接独有的 识别符,可以是字母、数字、空白或标点符号。识别符是 不区分大小写 的;

    ② 然后定义链接内容:

    其格式为:[识别符] : 空白符 URL title

    其中,URL可以使用 <> 包括起来,title 可以使用 ""、''、() 包括(考虑到兼容性,建议使用 ""),title 部分也可以换行;

    链接内容的定义可以放在同一个文件的 任意位置

    ③ 也可以省略 识别符,使用链接文本作为 识别符

     [Google][] [Google]: http://www.google.com/ "Google"

    3.自动链接

    使用 <> 包括的 URL 或邮箱地址会被自动转换为超链接:

     http://www.google.com/
     [123@email.com](mailto:123@email.com)

    该方式适合行内较短的链接,会使用 URL 作为链接文字。邮箱地址会自动编码,以逃避抓取机器人。

    八、图片

    Markdown插图片有三种方法,各种Markdown编辑器的插图方式也都包含在这三种方法之内。

    插图最基础的格式就是:

    Alt text:图片的Alt标签,用来描述图片的关键词,可以不写。

    图片链接:可以是图片的本地地址或者是网址。

    "optional title":鼠标悬置于图片上会出现的标题文字,可以不写。

    1. 插入本地图片

    只需要在基础语法的括号中填入图片的位置路径即可,支持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例如:

     ![dalinlogo](F:/Essay/assets/image-dalin.png)

    显示如下:

    不灵活不好分享,本地图片的路径更改或丢失都会造成markdown文件调不出图。

    2. 插入网络图片

    只需要在基础语法的括号中填入图片的网络链接即可,现在已经有很多免费/收费图床和方便传图的小工具可选。例如:

    将图片存在网络服务器上,非常依赖网络。

    3. 把图片存入markdown文件

    用base64转码工具把图片转成一段字符串,然后把字符串填到基础格式中链接的那个位置。

    • 基础用法:

      这个时候会发现插入的这一长串字符串会把整个文章分割开,非常影响编写文章时的体验。如果能够把大段的base64字符串放在文章末尾,然后在文章中通过一个id来调用,文章就不会被分割的这么乱了。

      至于base64的图片编码如何得来,这里不做说明,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

    九、强调

    1.使用 ** 或 __ 包括的文本会被转换为``,通常表现为斜体:

    这是用来 演示 的_文本_

    2.使用 或 包括的文本会被转换为``,通常表现为加粗:

    这是用来 演示文本

    3.用来包括文本的 * 或 _ 内侧不能有空白,否则 * 和 _ 将不会被转换:

    这是用来* 演示*的_文本 _

    4.如果需要在文本中显示成对的 * 或 _,可以在符号前加入 即可:

    这是用来_演示_的_文本_

    5.、*、_ 和 __ 都必须 成对使用

    十、Task List

    ```

    • Code
      • HTML
      • CSS
      • JavaScript
    • Sleep
      ```

    显示如下;

  • 相关阅读:
    UIView常见方法总结
    ios UIview And Button TomCat
    (转)OC各种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方法
    8个改变让大脑变年轻
    (转)UIImageView响应点击事件
    ios UI 图片排列(简单实现)
    ios UIImage
    ios UIView 按钮
    html第一天--html常用标签
    工具软件类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aLinY/p/c4f9387f8d70aedf453478dce0dbad5c.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