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本书是告诉大学生们“大学究竟读什么”,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法、奋斗的道路,因为都是同龄人真实的故事和发自内心的声音,很容易产生共鸣,使你顿悟。
在大学,自学成分占大多数,像易晓东所说那样"有书和互联网的陪伴,一点都不感到空虚"。对于他来说,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却走了很多的弯路。因为看书太多可能沦为书呆子,上网太多也很可能成为网虫。最没有用的就是书呆子,也有无数陷入游戏世界的“侠客”们。最终回到了蒋宇东所说的那样——计院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的境地。
刘未鹏说:“把一条路走深了,走透了,只要不是一条不太靠谱的路,深入的过程总是会有很多的收获。只要不是太顽固,善于反省,总有一天会逐渐意识到越来越靠谱的路”。
接下来看看:蒋宇东——报TOEFL,接触到很多新思想,认识了很多有理想的朋友。
宋劲杉:多向别人学习,多向前人借鉴。
简朝阳:以非常OPEN的心态分享给所有人,有任何的问题,也都会提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
等等,此书处处可见的思想。知识分享是最大的复用---这个思想的指引下,创建了TopLanguage讨论组,汇集群体的智慧,惠及四方。
每个人的思维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同样的每个人的思想也总是那么的存在一点共同的思想,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经历,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奔跑,那就是真理。
一群已经毕业多年,生涯已经走上正轨的IT人,写下自己当年的岁月往事,只为了给像和当年的自己一样迷茫的小小IT人一些指导。
五个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他们来自不同级别的学校,来自不同条件的家庭,也都有不同的未来。但是他们却有很多相同点。
勤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书时,看到他们大学四年,都在不停的奋斗,那种近乎疯狂地劲头确实很让人感动。当说起自己的面试时,他们都是那样的自信——面试出的题,都是XX书里的,我早就做过——再麻烦的代码,我也能写好。很多人在说工作不好找,前途不好奔,但书中徐宥在自己的大四,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拿到了google中国的offer,然后选择了出国深造,同时走通三条路,不得不感到,正如他所说,书到用时,无心插柳。这都是长期的积累。
审视自我。他们都不是无头苍蝇,他们都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擅长学什么,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这都是审视自我的结果。高考以后,我们所选择的专业也许自己并不了解,甚至根本没有什么余地来选择。那么,我们还有时间,去选择我们未来的路。
大学和社会,差别是巨大的。学校里,我们似乎只用学习,不必管其他的事。其实不然,我们需要获得更多信息。当我们自身有着深厚的积淀,又得到了优质的信息,我们一定会成功。那些怀才不遇的人,何尝不是自己没有找到让自己闪光的机会的人呢。
再次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无论你是什么专业,也许能看到你自己的未来。
努力吧少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