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noip模拟9,11,13


    9.1 辣鸡

    可以把答案分成 每个矩形内部连线 和 矩形之间的连线 两部分
    前半部分即为(2(w-1)(h-1)),后半部分可以模拟求(就是讨论四种相邻的情况)
    如果(n^2)选择暴力模拟是有(35pts)
    发现按横坐标排序后,如果有一矩形与当前矩形横向不相邻,则之后矩形都是没有贡献的
    所以枚举时比较横坐标视情况跳出
    因为会产生贡献的矩形对并不多(不超过(4e5),具体还会小),所以这样优化以后可以通过

    9.2 模板

    暴力跳祖先的话是有(30pts)的,经过一番纯玄学特判可以拿到45pts
    类比之前主席树的某道题,我们统计答案的时候只关心每个颜色的第一次出现,所以可以以时间为值域开线段树,每个叶子节点存这个节点对球总数和颜色的贡献(0或1)
    在合并时,需要考虑当前每个颜色新的最早出现位置,可以开一个存每个颜色最早出现位置的线段树,然后先合并时间线段树,再合并颜色线段树,如果出现了相同颜色就比较,并在时间线段树里修改这个颜色在较晚位置的贡献值

    思路是偏的,代码能力不行,就很爽。

    9.3 超级树

    显然是dp,但是怎么想到这神仙转移啊
    考虑k级和k+1级之间的关系:k+1级就是两个k级加一个点连起来
    那么如果知道k级的方案数怎么推出k+1级呢
    新的这个点可能和两棵树以几种方式建立联系:

    • 不连边
    • 向左连边
    • 向右连边
    • 左右同时连边

    连边的时候,就要考虑,如果向左连边,有多少种选择方案,这样的问题
    这个选择方案数,需要枚举两侧边的位置的每一种情况,再乘上一个边数
    那么是不是可以按照边数分类,记录每个边数对应的情况数
    就有了状态定义的雏形:(f[i][j])表示(i)级树放(j)个边的方案数
    又发现,在转移时,如果有左边选两条和根接起来这种情况,左边选的两条边是不能相交的
    所以:(f[i][j])表示(i)级树放(j)个不相交边的方案数
    那么就有初始状态(f[1][0]=f[1][1]=1)
    (k)级方案,答案即为(f[k][1])

    状态定义想出来,再配合上面的分析过程,转移方程就会简单一些了
    状态定义很重要……

    11.1 方程的解

    (40pts)做法:直接面向数据范围特判
    正解:(exgcd),模拟一下,分类讨论
    先求出方程的一组解,然后按不定方程的结论可以得到其他的解
    首先得到一组正整数解,如果得不到就是没有解
    然后进行一系列加加减减,直到得不到正整数解,并计数
    就是基本的做法了
    但是需要特判,如果解变换时xy的变化量同号,就说明他们直接并肩上天就行了,解是无限的
    而如果a,b有0,就需要考虑这个方程有没有解,且如果有解就是无限个

    11.2 光

    大模拟
    因为光在对角线上走,对角线的特点就是横纵坐标和/差为定值
    那么可以用vector维护对角线上点的横坐标,每次查找反射点时二分
    注意如果出现了原地折返,答案要/2
    又因为起点不一定靠墙,开始时让他先撞一次墙,重新设定起点,再开始模拟

    11.3 visit

    考试时写出了式子,然后不会求了
    发现p数量少,所以用crt合并
    发现p很小,所以用lucas求组合。

    13.1 入阵曲

    考虑余数,先做二维前缀和
    数据范围告诉我们需要写一个(O(n^3))的东西
    可以在纵坐标枚举每一个区间,然后枚举每一个长度的从最左端开始的矩形,记录每个余数的个数,特别的设(cnt[0])初始为1
    那么每个余数有(frac{cnt(cnt-1)}{2})的贡献

    13.2 将军令

    数据小的时候直接状压暴搜
    发现最好的情况就是各点控制范围无交集,考虑贪心
    按深度排序,扫到一个点若未被控制就在他的k级父亲驻扎

    13.3 星空

    逐个操作很麻烦,考虑差分下的操作,其实就是可以反转两个位置的值
    将原序列差分,目标转化为将序列变为全0
    一个长为k的操作可以将坐标差为k的两个1变为0,通过不同操作的组合可以得到需要的值,考虑背包
    需要改变的位置很少,最多16个,考虑状压,记录每个不为0的数的位置,然后一次消两个,(f[S])为到状态(S)需要的最小步数,初始(f[all]=0),答案即为(f[0])

  • 相关阅读:
    分答是什么?
    判定表
    总结
    周结
    第五周周结
    周结
    一周总结(18周)
    一周总结(17周)
    一周总结(16周)
    一周总结(15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zzuozhe-gjy/p/1393102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