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s://blog.csdn.net/coolwriter/article/details/79720921
常用的智能指针有memory头文件里面的auto_ptr,还有boost库里的shared_ptr。两者的实现机制不同,但功能是类似的,就是能自动管理资源。他们体现的思想就是RAII(Resources Acquisition Is Initialzeation 资源取得的时机便是初始化时机)。
举个形象的例子就是:
auto_ptr ap(new int(10));
或者是:
shared_ptr sp(new int(10));
可以看到,这里根本就没有出现原生指针,而是直接将new出来的内存交给了一个“管理者”。这个管理者可以是auto_ptr,也可以是shared_ptr,他们的存在,使得程序员可以真的忘记delete了,当ap或者sp的生命周期结束时,他们会将资源释放出来,交还给系统。比如:
void fun()
{
auto_ptr<int> ap(new int(10));
*ap = 20;
}
// ap 在fun()结束后会自动回收掉
auto_ptr和shared_ptr的区别在于管理方法不同。
auto_ptr这个管理者是一个很霸气的boss,他只想独管资源,而不允许其他管理者插手,否则他就退出管理,把这个资源交给另一方,自己再也不碰了。
举个例子:
auto_ptr<int> boss1(new int(10)); // 这个时候boss1对这个资源进行管理
auto_ptr<int> boss2(boss1);
// 这个时候boss2要插手进来,boss1很生气,所以把管理权扔给了boss2,自己就不管事了。所以boss2持有这个资源,而boss1不再持有(持有的是null)。
所以同一时刻,只有一个auto_ptr能管理相同的资源。
这里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比如:
auto_ptr<int> boss1(new int(10));
auto_ptr<int> boss2(new int(10));
boss1还持有资源吗?答案是有的,因为new执行了两次,虽然内存空间里的初始值是一样的,但地址并不同,所以不算相同的资源。
再来,为了把问题讲清楚,这里就让原生指针再出场一下
int *p = new int(10);
auto_ptr<int> boss1(p);
auto_ptr<int> boss2(p);
boss1还持有资源吗?
答案是当程序运行到第三句的时候,就弹出assertion failed的红叉,程序崩溃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p所指向的是同一块资源,所以boss2发出管理手段后,boss1肯定要有动作的。第三句话调用boss2的构造函数,但构造函数中boss2识别出来p所指向的资源已经被占用了,所以会assertion failed。
auto_ptr不支持STL容器,因为容器要求“可复制”,但auto_ptr只能有一个掌握管理权。另外,auto_ptr也不能用于数组,因为内部实现的时候,用的是delete,而不是delete[]。
shared_ptr则顾名思义,他是一个分享与合作的管理者,他的内部实现是引用计数型的,每多一次引用,计数值就会+1,而每一次引用的生命周期结束时,计数值就会-1,当计数值为0的时候,说明内存没有管理者管理了,最后一个管理这个内存的管理者就会将之释放。
再回到我们之前的例子:
shared_ptr<int> boss1(new int(10)); // 这个时候boss1对这个资源进行管理
shared_ptr<int> boss2(boss1); // boss2携手boss1对这个资源进行管理
注意这个时候boss1并没有交出管理权,boss2的加入只对对象内部的计数指针造成了影响,在外部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可以使用boss1和boss2来管理资源。
最后总结一下:
-
为了防止资源泄漏,使用RAII思想,它们在构造函数中获得资源,并在析构函数中释放资源。
-
两个常用的RAII类是shared_ptr和auto_ptr,但前者一般是更佳的选择,因为其copy行为比较直观,若选择auto_ptr,复制动作会使它指向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