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思维导图

    数据链路层

    •   逻辑链路控制(LLC Sublayer)
    •   介质访问控制(MAC Sublayer)
      •   解决某一时刻由哪个工作站共享信道的问题

    数据通信方式

    •   单播
    •   广播(以太网采用)
    •   组播

    广播网络面临的问题

    •   广播信道/多路访问信道上确定下一个访问者
    •        介质的多路访问控制/介质的访问控制MAC
      •   静态分配——预先分配给各用户
        •   用户数量少且用户数目固定
        •        通信量大且流量稳定
        •        不适合突发性业务
      •        动态分配——信道时开放的,无预分配
        •   多路访问协议(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   随机访问协议
            •   ALOHA协议
            •        CSMA协议
            •        CSMA/CD协议(以太网采用此协议)
          •        受控访问协议  

    二、 ALOHA协议

    两个版本

    •   纯ALOHA协议
      •   任性,想发就发
      •        冲突危险期:2t,信道利用率:18.4%
    •   分隙ALOHA协议(隙——时槽) 
      •   把时间分成时隙(时间片)
      •        时隙 = 帧时T
      •        发送帧必须在时隙的起点,所以冲突只发生在时隙的起点 
      •        冲突危险期缩短为T
      •        一旦某个站占用某个时隙并发送成功,则在该时隙内不会发生冲突
      •        冲突危险期:t,信道利用率:36.8%

    吞吐率(Throughout)S

    •   在发送时间T(一个帧时)内发送成功的平均帧数
    •   0<S<1

    运载负载(Carried load)G

    •   也叫网络负载
    •   一个帧时内T内所有通信站总共发送的帧平均值(包括原发和重发的帧)
    •   显然,G大于等于S  

    三、  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

    非持续式——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

    •   监听介质正在被使用,会等待一个随机分布的时间

    持续式——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  

    •   帧听介质正在被使用,会持续帧听
    •   发生碰撞,等待一个随机时间

      

    CSMA/CD(CSMA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
    • 其实是:1-持续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
    • 先听后发、边听边发
    •   

    冲突检测的要求

    •   时隙宽度 = 最大冲突检测时间(冲突窗口)
      •     保证在一个时隙内能够检测到最远距离的冲突
    •   发送有效帧的时间 >= 最大冲突检测时间(冲突窗口)
      •     防止因为在发生冲突时,已完成短帧发送而无法知道实际上已经发送失败

    冲突窗口

    •   冲突危险期
    •   数值上等同于:信号在最远两个工作站的传输延迟的2倍

      

    四、以太网

    • 事实上的以太网标准:IEEE802.3以太网
    • 位于OSI参考模型的下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两种以太网

    •   经典以太网(3M——10Mbps)
    •   交换式以太网(10M、100M、1G,广泛使用)    

    三种以太网线缆参数对比

    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技术(CSMA/CD)

    计算冲突等待的时间——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

    优点

    •   简单性和灵活性
    •      易于维护
    •   支持TCP/IP,互联容易
    •   善于借鉴:4B/5B...
    •         KISS: Keep It Simple, Stupid

    帧结构(802.3帧结构——1.5层)

    DIX以太网的帧结构——2层

    区分字段时类型还是长度

    帧的长度必须大于64byte

    小结

    •   IEEE802.3以太网跟DIX以太网帧的主要差别时前导码和类型/长度字段
    •   通过查看类型/长度的值是否大于0x600(1536)来判定时类型字段还是长度字段
    •   物理地址(MAC地址)由48位构成,其中前24位OUI,需要向IEEE申请
    •   MAC地址不可更改,全球唯一
    •   帧最长1518字节,最短64字节(包括帧头帧尾,不含前导码)

    六、  二层交换的基本格式

    • 连接LAN
    • 二层交换不关心三层协议
    • 交换机是网桥的现代名称

    不同网络的连接

    • 不同的帧格式——重新封装
    • 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缓存
    • 不同的最大帧长度——切割
    • 不同的安全策略
    • 不同的服务质量要求

    透明的网桥

    •  通过透明网桥(transparent bridges)将多个LAN连接起来,硬件和软件不需做任何变化
    •  透明网桥工作在混杂模式(promiscuous mode),它接收所有的帧
    •  当一个帧到达网桥时,它必须做出丢弃(discard)还是转发(forward)的决策
    •  决策时通过在网桥内部的地址表(hash table)中查找目的MAC地址而作出的

    当一个帧到达网桥/交换机的时候

    • 广播(泛洪,flooding)
      •        MAC地址表为空的时候,大量采用广播
      •   当网桥未知目的地址时(表示查不到),它广播这个帧
    • 逆向学习(backward learning)
      •   信息对:源地址及其到达的端口    

    网桥如何适应拓扑的变化

    • 往表中加入记录的同时,也必须打上时戳
    • 如果到达帧的源地址在表中已有记录,更新时戳
    • 周期性地扫描表,删除超时的记录

    工作原理

    • 目的端口与源端口相同,丢弃;不同,转发;未知,广播

    二层交换的基本原理

    •   泛洪/扩散
    •   转发
    •   过滤

    网桥/交换机隔离了冲突,是冲突域的边界

     七、  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逻辑无回路的树

    冗余拓扑产生问题:

    •   多帧传送
    •   广播风暴
    •   MAC地址库的不稳定

    Radia   Perlman(生成树算法)

    IEEE802.1D将该算法标准化为: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 

    • STP可能产生非最优路径,付出了代价
    • 当逻辑STP树上的某点出故障了,非指定端口将会被重新启动

     算法:

    • 每个网络有一个根网桥
    • 每个网桥有一个根端口
    • 每个网段有一个制定的端口
    • 剩下的非指定端口不被使用 

     八、  二层设备

    NIC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

    网桥

    交换机——多端口的网桥

    •  无分片交换
    •  直接交换
    •  存储转发
  • 相关阅读:
    样式
    读取网页图片(包含代理)
    C# 替换“换行符”写法
    Iframe中弹出消息问题
    程序list
    C#对象序列化
    软件工程——个人总结
    软件工程——团队作业4
    软件工程———团队答辩
    软件工程--团队作业三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xj-262410/p/1062060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