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星|黄有璨《运营之光2.0珍藏版》:知识付费产品的运营细节与技巧


    运营之光(珍藏版):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2.0(案例强势升级!罗辑思维CEO脱不花倾情作序!)

    这本书名气比较大,从事互联网行业运营工作的朋友有必要读。

    作者的经历比较励志:初中毕业后做销售,一步步走入互联网运营领域。

    作者自述最重要的两个运营能力:看一篇网文的标题就能判断它是不是可以火起来;听一节网课就可以判断他是不是受作者公司用户的欢迎。此外作者做过从0到数百万用户的项目,对项目进度和节奏的掌控也有实战经验。

    作者最主要的运营经验集中在自己公司的知识付费产品。

    书中还提到不少运营的细节与技巧,跟知识付费相关的内容占了大头。

    大部分内容还是截至到2016年的。

    总体评价3星,有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例如,淘宝或滴滴出行这样的产品,一开始无论司机/商户太多了,还是买家/乘客太多了,可能都会有问题-会导致大量该类用户得不到好的体验从而离开。所以,平台类产品的运营会特别关注“节奏”,什么时候要拉什么人进来,拉多少合适,都很考究。P42

    2:综上,我们或许可以初步得到如下这么两个公式:传统产品价值=功能+体验;互联网产品价值=功能+体验+用户参与价值。P44

    3: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产品方向和产品形态决定运营的思路,反过来,又需要运营根据用户反馈和运营需求来决定产品的调整和迭代。P54

    4:(2)直到有一天,有一部分版主和管理员突然开窍了,这事为什么非得封杀不可呢?哥几个联合起来,开个经纪公司之类的,谁想发厂告直接找我们,我们负责给他们在论坛顶起来不就得了?这个钱,赚得名正言顺、无比自然。(3)再后来,各种不同论坛的版主也都纷纷被整合起来,这批人就成了最早的网络营销团队,或者说网络推手。P70

    5:(2)在任何一个“局”面前,你一定要先找到它的“破局点”,并倾尽全力,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动作(它们往往都必须落实到细节)使之成立和实现。P95

    6:我自己有一个习惯,但凡我在朋友圈、微信群等地方看到有超过3个人都在提一个我此前从来没听过的概念,我就一定会专门抽出30~50分钟,把这个我从来没听说过的东西彻头彻尾搞清楚。P98

    7:于是,为了离用户更近一些,我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让目已成为一个典刑的“学习控”。为了做到这一切,我在两个月内往返奔波,参加了大约50场主题各疑的线下学习课程和沙龙,与我们的目标用户大量交流和攀谈,并尝试看完成那些他们最常干的事:记笔记、画脑图、写日记、早起等,直到我慢慢真的变得很享受这一切然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P100

    8:在那之后,我发现,我们网站上线的课程,但凡让我觉得很喜欢的,上线后的销售额和报名量基本都不会差。而让我觉得不太喜欢的课程,往往结局都很惨淡。甚至,同样主题但讲师不同的两门课,有时候我在看一眼之后大体就能判断出哪一门课会更受用户欢迎。P100

    9:所以,这就是我想要分享给你的第二个内在“杠杆”:尽可能把自已变成一个真正的典型用户,让自己置身于真实用户的真实体验场景下,这样久而久之,你自然会慢慢拥有一种对于你的用户的“洞察力”。而这样的洞察力,很多时候也会成为一个优秀运营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P100

    10:·假如你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对方的注意力,你需要先抛出一个可以让对方大吃一惊、瞠目结舌或十分好奇的观点,瞬间击中对方,然后再逐一论证你的观点是否成立。·假如你面临的问题是说服对方接受你的一个观点,那么你更需要先从大量事实和一些细节的刻画出发,通过事实和细节引发对方的感知、共鸣和认同,再逐步引申出你的结论。P102

    11:一个优秀的运营和一个普通人的核心差别就是:优秀的运营拿到一个问题后,会先回归到流程,把整个问题的全流程梳理出来,然后从流程中寻找潜在解决方案;而普通人则更可能直接拍脑袋给出解决方案。P103

    12:这里我要先分享一个观点:一个特别靠谱的运营在着手解决问题开展工作的时候,会尽力让70%以上的事情变得对自己是可知可控的,只留下30%的“不确定”。而一个靠谱程度还没那么高的运营,则有可能正好相反-他会把70%的事情付之于“不确定”。P123

    13:所以,比较合理和可行的做法,就是平常确保内容水准维持在60~70分,与此同时,每隔1~2周,必须有一篇90分以上的内容放出来刺激用户对你的认知。P155

    14:比如,假设活动内容完全相同,对照下面两组活动名。A·果壳线下达人分享沙龙45期南京场开启报名。·三节课产品运营特训班开始招募。·简书与魅族联合品牌征文活动启动。B·强行科普!“万有青年烩”第45期南京场的一切!3年培养300位顶尖互联网人!三节课“3.3计划”第0期低调启动!我就是要送你一万元!简书神转折大赛! P217

    15:其一,一个顶尖的运营一定是有能力通过内容运营(对于内容的选题、策划、聚合和创造等)、创意策划、活动、渠道推广等手段中的一种或多种来获得具体产出的(如显著拉升了某个指标),他们知道满足什么条件更容易受到用户的喜欢,也知道主要抓住哪些点能迅速调动起用户的参与意愿和积极性。P305

    16:这里往往有几个比较深入的问题需要考虑清楚——一次传播如何才能做成功、做火起来;在火的基础上,怎样才能让一次成功的传播跟你的产品价值和运营产生直接的关联,而不是虽然很火,但火完什么也没留下。如果上述两个问题都解决好了,运营端该做些什么来与这个成功的传播形成配合和联动。P305

    17:G的最牛之处,在于他超强的目标分解事务管理和执行能力。他总是能把一件事情拆解成各种明确的行动步骤,再通过N多高大上的表格和工具来把这些事务都管理起来,最终成为一个SOP(标准作业程序)。这让他有了异于常人的能力-一比如,像我这样的正常人,负责微博营销的极限是一周内可以搞定3个项目的推广,G通过他的工具,有可能同时做好七八个项目的推广落地,且保证干净利落。P322

    18:以我为例,现在一篇文章我大体一看,基本都可以判断出用户的主要阅读障碍点在哪里,以及怎么调整一些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效果会更好。看一个标题,我大体也能判断出它的打开率是多少,准确率基本在80%以上,并且在标题不好的时候,我还能想到一些其他的思路给出不同的标题。P325

    19:同理,如果一堂课程看起来没有吸引力,我知道把它跟其他的课程进行对比更容易促成用户决策,以及如果加上某些“早鸟票”“团购折扣”之类的东西,就会让它的报名数在一段时间内显著提升。我也知道,怎么做能够增进用户对你的好感,怎么做能够跟用户建立一种真正朋友般的信任关系。P325

    20:我曾经是一个传统行业的销售,最高学历仅为初中。2008年我进入互联网行业做运营。近几年,因为我自己操盘过一些还不错的项目和运营案例,加上平常也比较喜欢分享,在运营圈慢慢有了点儿知名度,很多运营新人会跑来问我一些问题。P327

    21:插句题外话,从我自身的经历和接触过的朋友来看,无论是产品还是运营,在互联网行业里混得还算不错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那种对于互联网有着某些与生俱来的热爱的人,且他们在线上世界里,往往都可以轻易找到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P329

    22:在这3年销售工作中,我磨炼出了一项新技能:我能够在面对一个陌生客户时,通过我的所言所行获得对方的信任,俗称“搞定人”(但我不属于那种路子很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销售)。而我进入互联网的契机,恰恰与这项技能有直接关系。P329

    23:我在第九课堂完整经历一个产品的从0到1的过程,我们完全从0起步,把这本网站做到了5万付费用户,年销售额400多万元,这个经历是异常宝贵的。P333

    24:想要结识高手,就先试着把你与高手之间的交流互动变成一种“价值交换式”的。P336

    25:我就曾经帮一个做K12产品的朋友负责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工作,但几个月下来,我们发现无论是我还是他,状态都很别扭,而背后的核心原因就是:我并不喜欢K12这个领域,甚至内心有些反感和抵触这个领域内的一些现状和做法。在这种状态下的我,一定无法做好对应的工作。P360

    全文完


     2018左其盛好书榜(截至11月30日)

     2018左其盛差评榜(截至11月30日)

     2018读过评过的400多本书(截至10月31日)

     本号近800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更多良心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 相关阅读:
    Windows10右键添加“在此处打开命令窗口"
    赋值简单理解
    应用 EditPlus 配置 Java 编译环境
    进程和线程的区别
    Java栈与堆
    进程与线程的简单解释
    java的多态性(二)
    内部类详解(很详细)
    java的super和this关键字用法总结
    Java类成员(成员变量和方法)的覆盖与隐藏归纳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uoqs/p/1007362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