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666119.html
前几天写了一篇“国家基金项目申请书中的科学问题与关键问题”的博文,那是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就这两个重要问题谈的一点体会。前些日子参加院里一个讨论今年申请国家基金项目情况的会议,主要是给申请者,尤其是青年基金申请者提点建议,完善他们的基金本子,提高项目的命中率。这是院里每年惯例。会上教授们也谈到或听到一些每年评审国家基金项目情况,有几点可供大家参考。
1、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平常要注意经常与国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尤其是在国内召开的领域内学术会议,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不要当你的基金本子到了评审人手中好像一个陌生人,至少要让人家感到“似曾相识”,稍微一想就能想到是你,而且在人家心里,你是一个学问做的还好的谦逊形象,慢慢融入国内学术圈子。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人缘。尤其是那些学术研究做的比较好的人也不能光注重参加在国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那样国内一些头面人物会认为你不支持国内的学术交流,而国家基金项目毕竟还是要靠这些人评审。记得一位杰青说,列你的成果文献时也要注意列一些中文文献,否则到那些反感SCI评审人哪儿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尤其要注意及时将自己发表的成果主动与国内领域内代表性人物交流,谦虚一点叫“请教”。一位教授举了一个他亲自经历的案例。我校某个学院的一位年轻教授连续申请国家基金项目3次没有获得批准。这位教授给他建议,将自己发表的最新成果论文主动送给国内领域内几位重量级人物,并谦逊地表示“希望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第二年年轻教授的基金项目中了。
2、国家基金申请书的文字篇幅要适中,文字要精练,不要太长。据说每年5月份左右是基金项目评审的高峰期,每个评审专家都会收到多份基金本子,最多的专家会收到几十个本子,我最多一年也收到过14份申请书。所以一般评审专家不可能认真全文阅读你的基金本子,只能重点阅读申请书中内容。尽管每个评审人看本子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重点看:(1)、题目是否有新意,让评审人眼睛一亮的感觉;(2)、400字摘要很关键,要开门见山,切中主题。我刚看的几份申请书有的空话套话占了好几句。尽管是摘要也要按照立项的基本要求来撰写:我的体会是选题科学依据(150个字)、采用的研究方法路线(150个字)、预期成果(100个字);(3)、“立项依据”中提出的科学问题是否准确;(4)、在基础部分,对于青年基金主要看博士期间表现,面上基金可能就会看你是否已经有了“硬通货-论文”。内容庞杂的部分多数出现在对国内外同行调研部分,介绍过于详细,文献也列的太多,需要精选。要注意文献中既要有经典文献(可能比较老),也要有新文献,最好能有几篇2013年的文献,显示申请人具有及时追踪国内外同行研究状况的意识。
我看过一个杰青和长江学者朋友的重点基金项目申请书。他向组内全体人员展示目的是希望大家(主要是他的学生)除了项目选题与调研等关键问题外,还要注意申请书书面形式上的东西,例如文字,排版时的行距,文献标注细微之处(例如他要设法安排文献出现在新的一页)。一份精美的书面文字材料很容易获得评审人的印象分,尤其对于那些比较看重这一点的人。他将这个态度与申请人的严谨学风联系上。因此,我们不必要在这个不太费劲(指文字编排)的事情上丢分。
3、正确对待一些基金评审中的“另类评审意见”,不要被这些意见所迷惑。这类意见往往是圈内老好人写的。意见写的很好,且同意资助,但级别给的不高(申请人看不到,只有桌面评委看到)。因为根据以往的惯例,现在只有综合评价为2个A(即优秀)+1个B(良好),在早年5个评审人时只有3优2良才能上桌面(120%)。所以,对于一个评审人无论意见写的如何,只要给B等级,实际上就是不同意资助的意思。在资助等级中也是这样,在目前行情下,只有给“优先资助”才是真心实意同意资助这个项目。
祝愿今年那些真心实意做研究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如愿以偿,获得心中思念的国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