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基础学习总结(三)


    4.if语句

      If语句可以检查判定当前条件,并执行相应措施。

    1 if a in A:
    2     if a 条件:
    3     执行命令1
    4   else5       执行命令2
    6 
    7 if判断条件还可以简写
    8 if x:
    9     print('True')

      只要x是非零数值、非空字符串、非空list等,就判断为True,否则为False。

    4.1条件测试(条件判断)

      1.每个if语句的核心都是条件判断True或False,这种表达式称为条件测试

      2.Python根据条件测试的值True或False来判断是否执行下面的代码,如果if语句的判断为True,就执行下面代码,判断为False会忽略下面的代码。

      3.在python中,任何不为0,Null或空对象的东西都为True。

    4.2检查是否相等

      1.Python比较大小是区分大小写

      2.!= 表示不相等,感叹号表示不,可以比较数字,字符。

    4.3检查多个条件

      1.使用关键词and连接,都满足为True,一个没有满足都为False。为改善可读性,可将每个测试写在( )中。

      2.使用关键词or连接,满足一个就为True,都不满足才为False。

    4.4检查特定的值是否包含在列表中

      1.使用关键词in来判断包含关系。

      2.使用关键词 not in 来判断不包含关系。

    4.5布尔表达式

      1.布尔表达式是条件测试的别名,结果一样都是True或False。布尔值和布尔代数的表示完全一致,一个布尔值只有True、False两种值,要么是True,要么是False,在Python中,可以直接用True、False表示布尔值(请注意大小写

      2.布尔值可以用and、or和not运算。布尔操作符。

    >>> True and True
    True
    >>> True and False
    False
    >>> False and False
    False
    >>> not True
    False

    4.6if 语句

      1.简单if语句,一个测试,一个操作,注意缩进,和冒号。

      2.if-else语句  一个条件测试,2个操作。

      3.if-elif-else结构 多条件测试,elif是else if的缩写,完全可以有多个elif。

    1 if <条件判断1>:
    2     <执行1
    3 elif <条件判断2>:
    4     <执行2>
    5 elif <条件判断3>:
    6     <执行3>
    7 else:
    8     <执行4>

      4.if语句执行有个特点,它是从上往下判断,如果在某个判断上是True,把该判断对应的语句执行后,就忽略掉剩下的elif和else。

      5.可省略else,用elif代替,避免引入更多错误信息。

      6.语法格式== 、>= 和<= 等比较运算符两边各添加一个空格,例如,if age < 4: 要比 if age<4: 好。

    5.字典

      Python内置了字典:dict的支持,dict全称dictionary,在其他语言中也称为map,使用键-值(key-value)存储,具有极快的查找速度。

    特点:

      1.无序的,字典是动态数据,字典由{ }组成,分号隔开。字典包含键和值,一 一对应。

      2.与键相关联的值可以是数字、字符串、列表乃至字典,可将任何Python对象用作字典中的值。

      3.正确使用dict非常重要,需要牢记的第一条就是dict的key必须是不可变对象。

    set:

      1. set和dict类似,也是一组key的集合,但不存储value由于key不能重复,所以,在set中,没有重复的key。

      2.set可以看成数学意义上的无序和无重复元素的集合,因此,两个set可以做数学意义上的交集、并集等操作:&交集;  | 并集

      3.set和dict的唯一区别仅在于没有存储对应的value,但是,set的原理和dict一样,所以,同样不可以放入可变对象,因为无法判断两个可变对象是否相等,也就无法保证set内部“不会有重复元素”。试试把list放入set,看看是否会报错。

      4.通过add(key)方法可以添加元素到set中,可以重复添加,但不会有效果。

      5.通过remove(key)方法可以删除元素。

    list和dict对比

    和list比较,dict有以下几个特点:

        1.查找和插入的速度极快,不会随着key的增加而变慢;

        2.需要占用大量的内存,内存浪费多。

    而list相反:

        1.查找和插入的时间随着元素的增加而增加;

        2.占用空间小,浪费内存很少。

    所以,dict是用空间来换取时间的一种方法。

    5.1访问字典的值

    1.键值访问

      知道键值可以访问值:

    >>> test = {'a': 1, 'b': 2, 'c': 3, 'd': 4}
    >>> test['a']
    1
    >>> test['b']
    2

      要避免key不存在的错误,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in判断key是否存在:

    >>> 'a' in test
    True
    >>> 'b' in test
    True
    >>> 'e' in test
    False

    2.get方法

      是通过dict提供的get方法,如果key不存在,可以返回None,或者自己指定的value:

    >>>d.get('Thomas')
    >>>d.get('Thomas', -1) #在d中不存在'Thomas',返回-1
    -1
    
    >>> picnicItems = {'apples': 5, 'cups': 2}
    >>> 'I am bringing ' + str(picnicItems.get('cups', 0)) + ' cups.'
    'I am bringing 2 cups.'
    >>> 'I am bringing ' + str(picnicItems.get('eggs', 0)) + ' eggs.'
     'I am bringing 0 eggs.

      注意:返回None的时候Python的交互式命令行不显示结果。

    3.setdefault()方法

      setdefault()方法提供了一种方式,在一行中完成这件事。传递给该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要检查的键。第二个参数,是如果该键不存在时要设置的值。如果该键确实存在,方法就会返回键的值。

    >>> spam = {'name': 'Pooka', 'age': 5}
    >>> spam.setdefault('color', 'black') #键不存在,返回'black'
    'black'

    4.pprint 模块

      导入 pprint 模块,就可以使用 pprint()和pformat()函数,它们将“漂亮 打印”一个字典的字。

    pprint.pprint(someDictionaryValue)
    print(pprint.pformat(someDictionaryValue))

    5.2添加键和值

      字典是动态数据,可以随时在其中添加键和值,通过key加入数据:

    1 alien_0 = {'color': 'green', 'points': 5} 
    2 alien_0['x_position'] = 0
    3 alien_0['y_position'] = 25
    4 print(alien_0)
    5 {'color': 'green', 'points': 5, 'x_position': 0, 'y_position': 25}

    5.3删除键和值

      1.要删除一个key,用pop(key)方法,对应的value也会从dict中删除:

    >>> test = {'a': 1, 'b': 2, 'c': 3, 'd': 4}
    >>> test.pop('a')
    1
    >>> test
    {'b': 2, 'c': 3, 'd': 4}

      2.使用del :

    >>> del test['c']
    >>> test
    {'b': 2, 'd': 4}

    5.4遍历字典 item()

      Python 字典(Dictionary) items() 函数以列表返回可遍历的(键, 值) 元组数组。

      for key, value in user_0.items():

      实际:

      for name, language in favorite_languages.items():

      简单变量名:

      for k, v in user_0.items()

      注意,即便遍历字典时,键—值对的返回顺序也与存储顺序不同。Python不关心键—值对的存储顺序,而只跟踪键和值之间的关联关系。

      判断一个对象是可迭代对象,方法是通过collections模块的Iterable类型判断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 isinstance('abc', Iterable) # str是否可迭代

      Python内置的enumerate函数可以把一个list变成索引-元素对,这样就可以在for循环中同时迭代索引和元素本身。

      使用内建的isinstance函数可以判断一个变量是不是字符串。

    5.4.1遍历字典所有的键(for循环)

      Python的循环有两种,一种是for...in循环,依次把list或tuple中的每个元素迭代出来,看例子:

    for name in favorite_languages.keys():

      遍历字典时,会默认遍历所有的键,因此,如果将上述代码中的for name in favorite_languages.keys(): 替换为for name in favorite_languages: ,输出将不变。 如果显式地使用方法keys() 可让代码更容易理解,你可以选择这样做,但如果你愿意,也可省略它。

    5.4.2按顺序遍历字典所有的键

    sorted() 

      使用函数sorted() 来获得按特定顺序排列的键列表的副本。

    按首字母排序:

      一种办法是在for 循环中对返回的键进行排序。为此,可使用函数sorted() 来获得按特定顺序排列的键列表的副本。

    5.4.3遍历字典中所有的值

    values()

    使用方法values() ,它返回一个值列表,而不包含任何键。

    for language in favorite_languages.values():

    为剔除重复项,可使用集 合set()。集合 类似于列表,但每个元素都必须是独一无二的:

    for language in set(favorite_languages.values()):

    5.5嵌套

      还可以使用两层循环,可以生成全排列。

    >>> a = [1, 2, 3]
    >>> for n in a:
    ...     for m in a:
    ...         print(n, m)
    ...
    1 1
    1 2
    1 3
    2 1
    2 2
    2 3
    3 1
    3 2
    3 3

    5.5.1字典列表

    1 alien_0 = {'color': 'green', 'points': 5} 
    2 alien_1 = {'color': 'yellow', 'points': 10} 
    3 alien_2 = {'color': 'red', 'points': 15}
    4 aliens = [alien_0, alien_1, alien_2]

    5.5.2在字典中存储字典

      字典中嵌套字典

    5.6退出循环(break)

      在循环中,break语句可以提前退出循环。这个语句通常必须配合if语句使用。

    5.7continue

      在循环过程中,也可以通过continue语句,跳过当前的这次循环,直接开始下一次循环。这个语句通常也必须配合if语句使用。

  • 相关阅读:
    android 通知栏 notifcation
    通过ResultSet获取到rs的记录数的几种方法
    网上书城随笔
    jdbc 事务
    正则表达式
    String,StringBuffer与StringBuilder的区别??
    Java 之 FileReader FileInputStream InputStreamReader BufferedReader 作用与区
    算法
    呵呵
    Hibernat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t19994/p/712800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