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会搞科研吗?


        初涉科研,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的处境大都经历过。研究生毕业已两年,现在想起一心一意搞科研的日子还觉得痛苦万分。现在由于工作需要,再加上确实是想弥补一下自己的短板,所以重新拾起科研,势在必行。

        科研真的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难吗?是的,科研工作确实很难:

        第一,搞科研需要浓厚的兴趣和坚强的毅力才能坚持下去;

        第二,科学研究需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科学研究需要出成果,需要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才能持续下去。

        从我自身经验以及观察周边人物的科研过程,慢慢发现,我们也可以轻松玩转科研。

    1. 首先,要有兴趣。一般地,人们往往对自己熟悉的但又不完全知悉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此处姑且称之为亲切的好奇心),因此不妨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目前,大多是研究生是懵懵懂懂地选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进入科研训练过程后,有些人越研究越有兴趣,如鱼得水;而有些人则越深入越感到乏味,步履维艰。为什么会这样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研究方法问题。有些人掌握了相对科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科研训练的时候自然事半功倍,于是越来越受到激励,研究兴趣也愈发浓厚;而有些人在整个科研过程中都是一片混沌,耗尽心力不说,还得不到良好的反馈,因此陷入恶性循环,从此对科研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惧怕、厌恶情绪。
    2.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从事科研的主体——人来说,科研主体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卓越的信息力以及良好的阅读能力。
    • 批判性思维能力——即问对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分析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可参考《金字塔原理》以及《程序员的思维修炼》
    • 卓越的信息力——搜集信息、获取信息、管理信息(知识)的能力。先说搜集信息的能力。谈到搜集信息,大多数人直觉地反映要用百度、谷歌。是的,我们可以用搜索引擎帮助我们找到信息。可是仅仅找到还不行,还需要经过去伪存真、剔除无关信息的过程。当搜索引擎带来的海量信息增加了我们的搜集成本时,我们可以考虑通过专门的学术评价工具找到相关的高质量信息源——归根结底是找论文或图书,此类工具包括:SCI——找高影响力论文、期刊,找领域专家;各个国家的大学机构排名网站——可以筛选出相关研究领域排名靠前的大学机构,从而定位到领域专家,进而找到其研究方向的论文,USNews科学网博客圈。其次是获取信息。通常在搜索引擎上找到文章但下载不下来时,最经济实惠的办法就是向图书馆求助——可以进入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库进行检索,也可以向图书馆申请原文传递。再次是管理信息的能力。朋友todoit刚推荐了一个很强大的文献管理工具zotero,使用方法来自阳志平老师的博客
    • 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的读写能力,还包括总结归纳演绎的能力。读Paper也是一种能力,不仅要坚持读,还要会读。可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及来自人大经济论坛的一个热帖:与文献共舞:学术牛人们怎样读外国文献?

     写下一点心得,算是给自己的总结,要坚持下去,做出成绩,取得物质精神的双丰收。

  • 相关阅读:
    Joomla 3.9.13 二次注入分析(CVE-2019-19846)
    Wordpress未授权查看私密内容漏洞 分析(CVE-2019-17671)
    Thinkphp 5.1.24 parseKey缺陷导致聚合注入 分析
    Thinkphp 5.1.7 parseData缺陷导致insert/update注入 分析
    Oracle笔记2
    Oracle笔记1
    k8s之helm入门
    k8s之自定义指标API部署prometheus
    k8s之资源指标API部署metrics-server
    k8s之调度器、预选策略及优选函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oe927/p/379160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