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元 exgcd 费马小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的理解和证明


    一、除法取模逆元

    如果我们要通过一个前面取过模的式子递推出其他要取模的式子,而递推式里又存在除法

    那么一个很尴尬的事情出现了,假如a[i-1]=100%31=7 a[i]=(a[i-1]/2)%31

    a[i]=50%31=19 ,但我们现在只知道a[i-1]=7,如何计算出a[i]=19呢? a[i]=(7/2)%31=3?

    其实本来是100是整除2的,但是对31取模后就不能整除了,所以我们要求出在mod 31意义下2的逆元是多少

    口算可得,2*16%31=1,所以2的逆元就是16,所以a[i]=(a[i-1]*inv(2))%31=7*16%31=19

    那么通过逆元我们就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a/b mod m 等价计算为 a*k mod m (k是b的模m乘法逆元)

    证明过程:

    由于k是b的模m乘法逆元。 即 b*k mod m == 1

    b*k = xm + 1

    k = (xm+1) / b

    则 a * k mod m = a * (xm + 1) / b mod m

     = a/b * (xm + 1) mod m

     = xa/b * m mod m + a / b mod m

     = a / b mod m

    所以以上两式等价。

    二、扩展欧几里得

    欧几里得定理, gcd(a, b)用来求a,b的最大公约数。 gcd(a, b) = gcd(b, a%b) = gcd

    扩展欧几里得定理:

    对于不完全为 0 的非负整数 a,b,gcd(a,b)表示 a,b 的最大公约数,必然存在整数对 x,y ,使得 gcd(a,b)=ax+by。

     

    1 void gcd(int a, int b, int &d, int &x, int &y)
    2 {
    3      if(!b) { d = a; x = 1; y = 0; }
    4      else { gcd(b, a%b, d, y, x); y -= x*(a/b); }
    5 }
    View Code
     
    通过扩展欧几里得定理,可以求出b的模m乘法逆元。
    由于 b*k mod m == 1 所以 b*k + m*n == 1 即求解方程中的k即可得到逆元 即函数中的x就是其逆元。
     
    三、费马小定理
    假如p是质数,且gcd(a,p)=1,那么 a(p-1)≡1(mod p)
    如果求解 a / b mod m 求 b 的模m乘法逆元,若b , m互质
    则 k* b mod m = 1 且 b ^ (m-1) mod m = 1 所以 k* b = b ^ (m-1)
    可直接得出b的模m乘法逆元为 b ^ (m-2)
    在算法中常模1e9+7为质数,可用费马小定理转换。

    四、逆元递推式

    inv[1]=1;
    inv[i]=(M-M/i)*inv[M%i]%M;//其中M为模数,要求为奇质数)

    它的推导过程如下:

    设t=M/i,k=M%i,那么
        t*i+k≡0(Mod M)
        -t*i≡k(Mod M)
    对上式两边同时除 i×k,进一步得到
        -t*inv[k]≡inv[i](Mod M)
    再把和替换掉,最终得到
        inv[i]=(M-M/i)*inv[M%i]%M

    中国剩余定理(理解一)

      在《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除以3余2),五五数之剩三(除以5余3),七七数之剩二(除以7余2),问物几何?”这个问题称为“孙子问题”,该问题的一般解法国际上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具体解法分三步:

      1. 找出三个数:从3和5的公倍数中找出被7除余1的最小数15,从3和7的公倍数中找出被5除余1 的最小数21,最后从5和7的公倍数中找出除3余1的最小数70。
      2. 用15乘以2(2为最终结果除以7的余数),用21乘以3(3为最终结果除以5的余数),同理,用70乘以2(2为最终结果除以3的余数),然后把三个乘积相加152+213+70215∗2+21∗3+70∗2得到和233。
      3. 用233除以3,5,7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05,得到余数23,即233%105=23233%105=23。这个余数23就是符合条件的最小数。

      就这么简单。我们在感叹神奇的同时不禁想知道古人是如何想到这个方法的,有什么基本的数学依据吗?

      我们将“孙子问题”拆分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从零开始,试图揣测古人是如何推导出这个解法的。

      首先,我们假设n1n1是满足除以3余2的一个数,比如2,5,8等等,也就是满足3k+2k>=03∗k+2(k>=0)的一个任意数。同样,我们假设n2n2是满足除以5余3的一个数,n3n3是满足除以7余2的一个数。

      有了前面的假设,我们先从n1n1这个角度出发,已知n1n1满足除以3余2,能不能使得n1+n2n1+n2的和仍然满足除以3余2?进而使得n1+n2+n3n1+n2+n3的和仍然满足除以3余2?

      这就牵涉到一个最基本数学定理,如果有a%b=ca%b=c,则有(a+kb)%b=c(k)(a+k∗b)%b=c(k为非零整数),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除法运算的余数为cc,那么被除数与kk倍的除数相加(或相减)的和(差)再与除数相除,余数不变。这个是很好证明的。

      以此定理为依据,如果n2n2是3的倍数,n1+n2n1+n2就依然满足除以3余2。同理,如果n3n3也是3的倍数,那么n1+n2+n3n1+n2+n3的和就满足除以3余2。这是从n1n1的角度考虑的,再从n2n2,n3n3的角度出发,我们可推导出以下三点:

      1. 为使n1+n2+n3n1+n2+n3的和满足除以3余2,n2n2和n3n3必须是3的倍数。
      2. 为使n1+n2+n3n1+n2+n3的和满足除以5余3,n1n1和n3n3必须是5的倍数。
      3. 为使n1+n2+n3n1+n2+n3的和满足除以7余2,n1n1和n2n2必须是7的倍数。

      因此,为使n1+n2+n3n1+n2+n3的和作为“孙子问题”的一个最终解,需满足:

      1. n1n1除以3余2,且是5和7的公倍数。
      2. n2n2除以5余3,且是3和7的公倍数。
      3. n3n3除以7余2,且是3和5的公倍数。

      所以,孙子问题解法的本质是从5和7的公倍数中找一个除以3余2的数n1n1,从3和7的公倍数中找一个除以5余3的数n2n2,从3和5的公倍数中找一个除以7余2的数n3n3,再将三个数相加得到解。在求n1n1,n2n2,n3n3时又用了一个小技巧,以n1n1为例,并非从5和7的公倍数中直接找一个除以3余2的数,而是先找一个除以3余1的数,再乘以2。也就是先求出5和7的公倍数模3下的逆元,再用逆元去乘余数

      这里又有一个数学公式,如果a%b=ca%b=c,那么(ak)%b=a%b+a%b++a%b=c+c++c=kc(k>0)(a∗k)%b=a%b+a%b+…+a%b=c+c+…+c=k∗c(k>0),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除法的余数为cc,那么被除数的kk倍与除数相除的余数为kck∗c。展开式中已证明。

      最后,我们还要清楚一点,n1+n2+n3n1+n2+n3只是问题的一个解,并不是最小的解。如何得到最小解?我们只需要从中最大限度的减掉掉3,5,7的公倍数105即可。道理就是前面讲过的定理“如果a%b=ca%b=c,则有(akb)%b=c(a−k∗b)%b=c”。所以n1+n2+n3%105(n1+n2+n3)%105就是最终的最小解。

      这样一来就得到了中国剩余定理的公式:

    设正整数两两互素,则同余方程组

                                 

    有整数解。并且在模下的解是唯一的,解为

                                   

    其中,而的逆元。

     
     

    中国剩余定理扩展——求解模数不互质情况下的线性方程组:

      普通的中国剩余定理要求所有的互素,那么如果不互素呢,怎么求解同余方程组?

      这种情况就采用两两合并的思想,假设要合并如下两个方程:

      那么得到:

      我们需要求出一个最小的xx使它满足:

      那么x1x1和x2x2就要尽可能的小,于是我们用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求出x1x1的最小正整数解,将它代回a1+m1x1a1+m1x1,得到xx的一个特解xx′,当然也是最小正整数解。

      所以xx的通解一定是xx′加上lcm(m1,m2)klcm(m1,m2)∗k,这样才能保证xx模m1m1和m2m2的余数是a1a1和a2a2。由此,我们把这个xx′当做新的方程的余数,把lcm(m1,m2)lcm(m1,m2)当做新的方程的模数。(这一段是关键

      合并完成:

    中国剩余定理(理解二)

    中国剩余定理可以描述为:

    若某数x分别被d1、、…、dn除得的余数为r1、r2、…、rn,则可表示为下式:
    x=R1r1+R2r2+…+Rnrn+RD
    其中R1是d2、d3、…、dn的公倍数,而且被d1除,余数为1;(称为R1相对于d1的数论倒数)
    R1 、

    R2 、

    …  、

    Rn是d1、d2、…、dn-1的公倍数,而且被dn除,余数为1;
    D是d1、d2、…、的最小公倍数;
    R是任意整数(代表倍数),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
    且d1、、…、必须互质,以保证每个Ri(i=1,2,…,n)都能求得.

    (注:因为R1对d1求余为1,所以R1r1对d1求余为r1,这就是为什么是R1对d1求余为1的目的,其次,R2r2,R3r3…Rnrn对d1求余都是0)

    如要讨论中国利余定理,同余(congruence)的概念可算是必须。

    给定一个正整数n,我们说两个数a、b是对模n同余,如果a-b是n的倍数。用符号a≡b(mod n)来代表。一般来说,a≡b(mod n)等同于a=b+kn,而a,b,k,n都是整数,所以,13≡1(mod 6)、19≡1(mod 6)。 

    但同余并不只是一个代号,而是有很方便和有趣的特性。(一)整数加法跟普通加法相似,a+c≡(b+c)(mod n);(二)整数乘法跟普通乘法相似,ac≡bc(mod n),而a,b,c,n都是整数。但如果ac≡bc(mod n),则不一定a≡b(mod n)。 

    以「鬼谷算」为例,假设x是那个未知数,而除3,5,7后的余数分别为r1,r2,r3。因此有 

    x≡r1(mod 3) 
     
    x≡r2(mod 5) 
     
    x≡r3(mod 7) 
     
    而另一方面

    70=(5x7)x2≡1(mod 3)、70≡0(mod 5)及70≡0(mod 7) 
     
    21=(3x7)x1≡1(mod 5)、21≡0(mod 3)及21≡0(mod 7) 
     
    15=(3x5)x1≡1(mod 7)、15≡0(mod 3)及15≡0(mod 5) 
     
    由同余的特性,我们有 

    70r1≡r1(mod 3)、70r1≡0(mod 5)及70r1≡0(mod 7) 
     
    21r2≡0(mod 3)、 21r2≡r2(mod 5)及21r2≡0(mod 7) 
     
    15r3≡0(mod 3)、 15r3≡0(mod 5)及15r3≡r3(mod 7) 
     

    因此亦有 

    70r1+21r2+15r3≡r1(mod 3) 
     
    70r1+21r2+15r3≡r2(mod 5) 
     
    70r1+21r2+15r3≡r3(mod 7) 

    所以

    x≡70r1+21r2+15r3+3m

    x≡70r1+21r2+15r3+5n
    x≡70r1+21r2+15r3+7p

     最后得到这个精彩的结果,x≡(70r1+21r2+15r3)(mod 105),而105正便是3,5,7的最小公偣数。所以其实在很多数字可以满足这几个余数条件的,要找到最小值才要减105。

    对于中国剩余定理有个简单理解并记忆的方法:

    中国剩余定理的思想在于先找到一个满足条件的数,不管是不是最小的,如果不是最小的就不断减公倍数,中国剩余定理的巧妙在于把满足条件的数分成三个部分相加,例如:
    假设满足条件的数为:M=3*5*a+5*7*b+3*7*c
    先让它满足条件1:除以3余1,我们看M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能被3整除,只要第二部分除以3余1就行了,选择b=2就满足
    再满足条件2:除以5余2,考虑第三部分就行了,选择c=2就满足
    最后满足条件3:除以7余3,考虑第一部分就行了,选择a=3
    这样M=3*5*3+5*7*2+3*7*2=157,比公倍数大,减去公倍数,157-105=52是满足条件最小数

    以我个人理解写成下面这个形式(以3个数为例)

    X被a,b,c处分别余r1,r2,r3。表示为:

    X%a = r1                     x%b = r2                     x%c = r3

    bc*k1 % a = 1     ac*k3 % b = 1     ab*k3 % c = 1

    所以

    x = bc * k1 * r1 + ac * k2 * r2 + ab * k3 * r3

    参考博客:

    戳这里

    戳这里

    戳这里

    戳这里

    戳这里

  • 相关阅读:
    【知识整理】这可能是最好的性能优化教程(一)
    【工作感悟】Android 开发者,如何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MySql 主从复制
    MyCat 介绍、分片规则、调优的内容收集
    MyCat 安装部署,实现数据库分片存储
    [转]Activemq管理和基本介绍
    [转]ActiveMQ 即时通讯服务 浅析
    Redis 3.0集群 Window搭建方案
    【转】史上最全的“大数据”学习资源整理
    【转】【漫画解读】HDFS存储原理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min/p/846873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