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客网Java刷题知识点之什么是代码块、普通代码块、静态代码块、同步代码块、构造代码块以及执行顺序


      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这种形式的程序段我们将其称之为代码块,所谓代码块就是用大括号({})将多行代码封装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数据体,用于实现特定的算法。一般来说代码块是不能单独运行的,它必须要有运行主体。在Java中代码块主要分为四种:

    public class Test {  
        {  
            ////  
        }  
    }  

    普通代码块

           普通代码块是我们用得最多的也是最普遍的,它就是在方法名后面用{}括起来的代码段。普通代码块是不能够单独存在的,它必须要紧跟在方法名后面。同时也必须要使用方法名调用它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void test(){  
            System.out.println("普通代码块");  
        }  
    }  

     静态代码块

           想到静态我们就会想到static,静态代码块就是用static修饰的用{}括起来的代码段,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对静态属性进行初始化。

    public class Test {  
        static{  
            System.out.println("静态代码块");  
        }  
    }  

     同步代码块

           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修饰,并使用“{}”括起来的代码片段,它表示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线程进入到该方法块中,是一种多线程保护机制。

    构造代码块

           在类中直接定义没有任何修饰符、前缀、后缀的代码块即为构造代码块。我们明白一个类必须至少有一个构造函数,构造函数在生成对象时被调用。构造代码块和构造函数一样同样是在生成一个对象时被调用,那么构造代码在什么时候被调用?如何调用的呢?看如下代码:

    public class Test {  
        /** 
         * 构造代码 
         */  
        {  
            System.out.println("执行构造代码块...");  
        }  
          
        /** 
         * 无参构造函数 
         */  
        public Test(){  
            System.out.println("执行无参构造函数...");  
        }  
          
        /** 
         * 有参构造函数 
         * @param id  id 
         */  
        public Test(String id){  
            System.out.println("执行有参构造函数...");  
        }  
    }  

      上面定义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类,该类包含无参构造函数、有参构造函数以及构造代码块,同时在上面也提过代码块是没有独立运行的能力,它必须要有一个可以承载的载体,那么编译器会如何来处理构造代码块呢?编译器会将代码块按照他们的顺序(假如有多个代码块)插入到所有的构造函数的最前端,这样就能保证不管调用哪个构造函数都会执行所有的构造代码块。

      上面代码等同于如下形式:

    public class Test {  
        /** 
         * 无参构造函数 
         */  
        public Test(){  
            System.out.println("执行构造代码块...");  
            System.out.println("执行无参构造函数...");  
        }  
          
        /** 
         * 有参构造函数 
         * @param id  id 
         */  
        public Test(String id){  
            System.out.println("执行构造代码块...");  
            System.out.println("执行有参构造函数...");  
        }  
      
    }  
      
           运行结果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Test();  
            System.out.println("----------------");  
            new Test("1");  
        }  
    ------------  
    Output:  
    执行构造代码块...  
    执行无参构造函数...  
    ----------------  
    执行构造代码块...  
    执行有参构造函数...  

        从上面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在new一个对象的时候总是先执行构造代码,再执行构造函数,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构造代码不是在构造函数之前运行的,它是依托构造函数执行的。正是由于构造代码块有这几个特性,所以它常用于如下场景:

          1、 初始化实例变量

           如果一个类中存在若干个构造函数,这些构造函数都需要对实例变量进行初始化,如果我们直接在构造函数中实例化,必定会产生很多重复代码,繁琐和可读性差。这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构造代码块来实现。这是利用编译器会将构造代码块添加到每个构造函数中的特性。

          2、 初始化实例环境

           一个对象必须在适当的场景下才能存在,如果没有适当的场景,则就需要在创建对象时创建此场景。我们可以利用构造代码块来创建此场景,尤其是该场景的创建过程较为复杂。构造代码会在构造函数之前执行。

           上面两个常用场景都充分利用构造代码块的特性,能够很好的解决在实例化对象时构造函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利用构造代码不仅可以减少代码量,同时也是程序的可读性增强了。特别是当一个对象的创建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实现一些复杂逻辑,这个时候如果在构造函数中实现逻辑,这是不推荐的,因为我们提倡构造函数要尽可能的简单易懂,所以我们可以使用构造代码封装这些逻辑实现部分。

    静态代码块、构造代码块、构造函数执行顺序

           从词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区别。静态代码块,静态,其作用级别为类,构造代码块、构造函数,构造,其作用级别为对象。

           1、 静态代码块,它是随着类的加载而被执行,只要类被加载了就会执行,而且只会加载一次,主要用于给类进行初始化。

           2、 构造代码块,每创建一个对象时就会执行一次,且优先于构造函数,主要用于初始化不同对象共性的初始化内容和初始化实例环境。

           3、 构造函数,每创建一个对象时就会执行一次。同时构造函数是给特定对象进行初始化,而构造代码是给所有对象进行初始化,作用区域不同。

           通过上面的分析,他们三者的执行顺序应该为:静态代码块 > 构造代码块 > 构造函数。

    public class Test {  
        /**  
         * 静态代码块  
         */  
        static{  
            System.out.println("执行静态代码块...");  
        }  
          
        /**  
         * 构造代码块  
         */  
        {  
            System.out.println("执行构造代码块...");  
        }  
          
        /**  
         * 无参构造函数  
         */  
        public Test(){  
            System.out.println("执行无参构造函数...");  
        }  
          
        /**  
         * 有参构造函数  
         * @param id  
         */  
        public Test(String id){  
            System.out.println("执行有参构造函数...");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  
            new Test();  
            System.out.println("----------------------");  
            new Test("1");  
        }  
    }  
    -----------  
    Output:  
    执行静态代码块...  
    ----------------------  
    执行构造代码块...  
    执行无参构造函数...  
    ----------------------  
    执行构造代码块...  
    执行有参构造函数...  

      对象的初始化顺序:

      首先执行父类静态的内容,父类静态的内容执行完毕后,接着去执行子类的静态的内容,当子类的静态内容执行完毕之后,再去看父类有没有非静态代码块,如果有就执行父类的非静态代码块,父类的非静态代码块执行完毕,接着执行父类的构造方法;父类的构造方法执行完毕之后,它接着去看子类有没有非静态代码块,如果有就执行子类的非静态代码块。子类的非静态代码块执行完毕再去执行子类的构造方法。总之一句话,静态代码块内容先执行,接着执行父类非静态代码块和构造方法,然后执行子类非静态代码块和构造方法。

  • 相关阅读:
    170821-关于SpringMVC的知识点
    170820-关于JSP页面的知识点
    170819-关于JSTL的知识点
    170819-关于EL表达式的知识点
    170817关于文件下载的知识点
    170814关于Cookie的知识点
    170817关于文件上传的知识点
    170817关于JSON知识点
    170817关于AJAX的知识点
    爬虫框架Scrapy之详解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lslch/p/747102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