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阶篇:3)设计积累的目标和流程


    本章目的:明确结构设计积累的目标和流程,积累是结构工程师的价值所在之一。
     

    1.积累的目标

    1.1 设计和材料标准(内部和外部)

    • Design and Material standards (internal and external);
    这类资料如下图所示。
    标准是国家、行业、公司共同承认的文件,其经过严格审核的,自然是第一等的资料。
    我们在做设计时候,最好所有的结构特征时都能找到对应的标准。
     

    1.2 文件-从相似设计中学到的最佳实践、经验教训等的记录

    • Documentation – records of best practices, lessons learned, etc.from similar designs。
    这类资料如下图所示:
    文Documentation件就表面上可靠程度而言达不如标准,但原因却是多样的,如:
    ①时代发展速度过快,其文件没来得及过标准申请。
    ②出于技术保密的考虑,不愿做标准申请。
    所以实际上某些文件的参考价值却是远胜于标准的!
     
    标准和文件(standards 和Documentation)是就是经验的升华,是可以作为现有设计的书面依据。(头口上的经验却常常不能)
    若再加上标杆分析研究Benchmarking studies,就构成了DFMEA预防控制最常用的三种手段。
    标杆研究一般属于进入公司后,确定项目才会进行的事情,但上有的两种资料却是平时一点一滴需要做好的事情,无论对一个公司或个人。
    其实平时所评价一个工程师的经验,也无非是指这两种资料积累与运用罢了。
     

    1.3 成熟的图纸

    一张图纸从开始绘制到能运用到大量生产(爬坡成功的那种),实际上是要经历过很多次修正,甚至从头绘制的。哪怕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工程师,也不敢说自己能一次性绘制出不错的图纸。
    像是作者也经历过好几次从零开始设计产品了,破有感触。
    一张成熟的图纸,实际上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公司少走不少的弯路,也可以从这张图纸上得到不少制造的答案。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机械公司,都会对自家的图纸这么保密,对别家的图纸这么觊觎的原因。
    虽然从作者的角度来看,需要一些公共的可参考图纸,才能很好的促进机械设计的发展。就像githup上的代码一样。
     

    2.设计积累的流程

    1)收集;
    2)分类;
    3)系统化;
    4)运用。
    这是作者简单整理的,可做一些参考。
     

    2.1 收集

    收集的话一定要有意识的关注收集的来源,如:
    1)网络的QQ群与专业的论坛
    好的群与论坛里都会定期分享一些资料,多是本着让大家共同提高的理念,毕竟机械是一个很难提升的行业。
     
    2)技术博客
    这一点真的是IT行业做的好,作者也有意识的去找一些机械的技术博客网站,但也只找到了一些新浪和一些个人网站的博客资料,并且不成系统。
    感觉可能出于行业限制,机械行业的大牛们会去写书,但不会去写博客。
    这方面的资料算是一个行业的基础环境,如同土壤一般。而写技术博客对于自己,对于机械行业的同胞,都是很有提高作用的(这点作者有些体会,特别对于知识的完善与梳理一块)。希望看到的同行业者,也能去写一写,哪怕写的不好。
     
    3)图书馆
    2011年的时候,一位老工程师还带作者去图书馆找资料的,但现在的话算了,图书馆只能算是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吧,个人蛮喜欢的。
     
    4)付费资料
    付费资料的价值很难定义,若是一个人持有的全套资料,一般反而价值不大,因为并没有经过梳理,只是单纯的量比较大而已,作者不建议购买。其他网上论一二份算钱的付费资料视情况而定。
    关键看有没有做到系统化或资料对现有情况的帮助吧。
    付费资料是现下的一个风口,好一点的如网络培训班也算。
     
    5)免费的网络资料
    谷歌,度娘搜索。
     
    6)平台资料
    有人说平台不是本事,但作者确定这种家伙一定在胡说,天时地利什么时候不是本事了。一个好的平台(公司和行业),可以免费得到很多系统资料,甚至不用刻意去收集,并且能运用自如。
    如果从业者确定自己是在一个好的平台,去努力收集吧,一定会收获多多。反之,若是技术传承一张白纸,就可以考虑跳槽了(说的过分了,但只有台电脑的公司真的比较糟糕)。
     

    2.2 分类

    不是说资料有了就可以了,为了将其能有效的运用,分类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个人的全套资料不值钱,通常因为是这个原因,只是混杂在一起或是简单的分类。
     
    作者看到过很多这样的分享,以前还很喜欢。但最近总是在思考,这样真的好么?这种杂合在一起的资料,只会给人一种虚假的知识拥有感,实际上拿到资料包还不知道从哪里看起。
    甚至到从电脑里面删除为止,都没看过几眼。(作者就干过类似的事情)
     
    所以资料需要分类,分类的评价标准是:有系统归类和运用方式,资料完善不缺失。
    同时,注重资料的更新换代。
     

    2.3 系统化

    仅仅是分类是不够的,还需要系统化,归为己有。
    系统化,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已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或者流程进行归类、整理或加工,使其集中起来作有系统的排列,以便于使用的活动。
    每个人都有一两份重要的资料,但这并不能对一位工程师有本质的提高。只有搭建完善的Know-how体系,系统化所拥有的标准文档,才能将一位菜鸟提高到工程师的高度。
    结构设计师可以从零开始,明确一个产品结构设计的各个环节,并将资料对应归档并完善到最小一步,最后搭建出自己的Know-how体系。大工程啊。
     

    2.4 运用

    1)手动查找
    依据工程师的经验去查找,这是最常用却是最落后的手段。
    //《机械设计手册》现在已经是第六版了,其知识的收集和分类的都是非常的完整的,但是系统化和运用却有明显的欠缺。这本书还是停留在被动让人出问题查找,而不是主动辅助设计的阶段。
     
    2)系统化查找
    首先明确自己的系统搭建的不错,在对应自己所处的阶段,查找相应的资料。这个也是作者要在自己平台上干的事情(八字还没有一撇呢,看到的也不需要多问)。
     
    3)软件帮助查询
    这其实是作者最希望做的,在学习编程的途中,作为一个机械工程师感受颇多的是,其编程软件对程序设计的帮助。一些编程软件常常将资料编入编程软件的底层,只要程序员去编写,便可以自动获取对应的资料,甚至连防错和排版都可以一键完成,强大到让一个机械工程师羡慕嫉妒恨啊。
    下图是作者在前端软件敲了一个字的结果,想当然,软件工作者不会把代码一个字不错的都记录下来。
     
    还有其他如下, 
     
     
    而在机械设计软件主流3d设计软件中,是远远达不到这种水准,至于AutoCad之类的2d软件就更没有了。
    但对于机械行业的从业者而言,自身并不能做二次开发之类的功能,而能开发这些功能的人并不会有意识的去开发它,这是一个瓶颈。
    所以就未来而言,机械行业工程师掌握一定的编程能力,能对应开发一些小程序帮助自己,相当于给了自己一些buff,绝对是一条强化之路。
    但太难太难太难了,作者最近开始考虑还是和现有软件设计工程师合作吧╮(╯▽╰)╭。
     

    3.后记

    最后寄一言:博学而知,善用之!

     

    此刻最美
  • 相关阅读:
    线程等待和通知
    什么是代码?code?
    代理(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代理,什么是代理服务器,使用代理服务器的目的是什么?
    计算领域,编码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linux中,通过crontab -e编辑生成的定时任务,写在哪个文件中
    linux,shell中if else if的写法,if elif
    linux,shell脚本中获取脚本的名字,使用脚本的名字。
    linux,crontab定时任务中为脚本指定使用参数,crontab的脚本中是否可以带参数
    ssh在本地调用远程主机上的命令,不登录远程主机shell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jc9915/p/924103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