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结构各排序算法综述


    1. 概述

    排序算法是计算机技术中最基本的算法,许多复杂算法都会用到排序。尽管各种排序算法都已被封装成库函数供程序员使用,但了解排序算法的思想和原理,对于编写高质量的软件,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介绍了常见的排序算法,从算法思想,复杂度和使用场景等方面做了总结。

    2. 几个概念

    (1)排序稳定:如果两个数相同,对他们进行的排序结果为他们的相对顺序不变。例如A={1,2,1,2,1}这里排序之后是A = {1,1,1,2,2} 稳定就是排序后第一个1就是排序前的第一个1,第二个1就是排序前第二个1,第三个1就是排序前的第三个1。同理2也是一样。不稳定就是他们的顺序与开始顺序不一致。

    (2)原地排序:指不申请多余的空间进行的排序,就是在原来的排序数据中比较和交换的排序。例如快速排序,堆排序等都是原地排序,合并排序,计数排序等不是原地排序。

    总体上说,排序算法有两种设计思路,一种是基于比较,另一种不是基于比较。《算法导论》一书给出了这样一个证明:“基于比较的算法的最优时间复杂度是O(N lg N)”。对于基于比较的算法,有三种设计思路,分别为:插入排序,交换排序和选择排序。非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lg N),之所以复杂度如此低,是因为它们一般对排序数据有特殊要求。如计数排序要求数据范围不会太大,基数排序要求数据可以分解成多个属性等。

    3. 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

    正如前一节介绍的,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有三种设计思路,分别为插入,交换和选择。对于插入排序,主要有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对于交换排序,主要有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对于选择排序,主要有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其它排序:归并排序。

    3.1  插入排序

    (1) 直接插入排序

    特点:稳定排序,原地排序,时间复杂度O(N*N)

    思想:将所有待排序数据分成两个序列,一个是有序序列S,另一个是待排序序列U,初始时,S为空,U为所有数据组成的数列,然后依次将U中的数据插到有序序列S中,直到U变为空。

    适用场景:当数据已经基本有序时,采用插入排序可以明显减少数据交换和数据移动次数,进而提升排序效率。

    (2)希尔排序

    特点:非稳定排序,原地排序,时间复杂度O(n^lamda)(1 < lamda < 2), lamda和每次步长选择有关。

    思想:增量缩小排序。先将序列按增量划分为元素个数近似的若干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法对每组进行排序,然后不断缩小增量直至为1,最后使用直接插入排序完成排序。

    适用场景:因为增量初始值不容易选择,所以该算法不常用。

    3.2  交换排序

    (1)冒泡排序

    特点:稳定排序,原地排序,时间复杂度O(N*N)

    思想:将整个序列分为无序和有序两个子序列,不断通过交换较大元素至无序子序列首完成排序。

    适用场景:同直接插入排序类似

    (2)快速排序

    特点:不稳定排序,原地排序,时间复杂度O(N*lg N)

    思想:不断寻找一个序列的枢轴点,然后分别把小于和大于枢轴点的数据移到枢轴点两边,然后在两边数列中继续这样的操作,直至全部序列排序完成。

    适用场景:应用很广泛,差不多各种语言均提供了快排API

    3.3  选择排序

    (1)简单选择排序

    特点:不稳定排序(比如对3 3 2三个数进行排序,第一个3会与2交换),原地排序,时间复杂度O(N*N)

    思想:将序列划分为无序和有序两个子序列,寻找无序序列中的最小(大)值和无序序列的首元素交换,有序区扩大一个,循环下去,最终完成全部排序。

    适用场景:交换少

    (2) 堆排序

    特点:非稳定排序,原地排序,时间复杂度O(N*lg N)

    思想:小顶堆或者大顶堆

    适用场景:不如快排广泛

    3.4  其它排序

    (1) 归并排序

    特点:稳定排序,非原地排序,时间复杂度O(N*N)

    思想:首先,将整个序列(共N个元素)看成N个有序子序列,然后依次合并相邻的两个子序列,这样一直下去,直至变成一个整体有序的序列。

    适用场景:外部排序

    4. 非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

    非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基数排序,桶排序和计数排序。这些算法均是针对特殊数据的,不如要求数据分布均匀,数据偏差不会太大。采用的思想均是内存换时间,因而全是非原地排序。

    4.1 基数排序

    特点:稳定排序,非原地排序,时间复杂度O(N)

    思想:把每个数据看成d个属性组成,依次按照d个属性对数据排序(每轮排序可采用计数排序),复杂度为O(d*N)

    适用场景:数据明显有几个关键字或者几个属性组成

    4.2  桶排序

    特点:稳定排序,非原地排序,时间复杂度O(N)

    思想:将数据按大小分到若干个桶(比如链表)里面,每个桶内部采用简单排序算法进行排序。

    适用场景:0

    4.3  计数排序

    特点:稳定排序,非原地排序,时间复杂度O(N)

    思想:对每个数据出现次数进行技术(用hash方法计数,最简单的hash是数组!),然后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输出每个数据。

    使用场景:比基数排序和桶排序广泛得多。

    5.  总结

    对于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大部分简单排序(直接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都是稳定排序,选择排序除外;大部分高级排序(除简单排序以外的)都是不稳定排序,归并排序除外,但归并排序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对于非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它们都对数据规律有特殊要求 ,且采用了内存换时间的思想。排序算法如此之多,往往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选择最适合的排序算法。

    【上述转自】:http://dongxicheng.org/structure/sort/

    =====================================================

    【下述转自】:http://blog.csdn.net/yexinghai/article/details/4649923

    八大排序算法总结

    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原理:将数组分为无序区和有序区两个区,然后不断将无序区的第一个元素按大小顺序插入到有序区中去,最终将所有无序区元素都移动到有序区完成排序。

    要点:设立哨兵,作为临时存储和判断数组边界之用。

    实现:

    Void InsertSort(Node L[],int length)

    {

    Int i,j;//分别为有序区和无序区指针

    for(i=1;i<length;i++)//逐步扩大有序区

    {

    j=i+1;

    if(L[j]<L[i])

    {

    L[0]=L[j];//存储待排序元素

    While(L[0]<L[i])//查找在有序区中的插入位置,同时移动元素

    {

    L[i+1]=L[i];//移动

    i--;//查找

    }

    L[i+1]=L[0];//将元素插入

    }

    i=j-1;//还原有序区指针

    }

    }

    2.希尔排序

    原理:又称增量缩小排序。先将序列按增量划分为元素个数相同的若干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法进行排序,然后不断缩小增量直至为1,最后使用直接插入排序完成排序。

    要点:增量的选择以及排序最终以1为增量进行排序结束。

    实现:

    Void shellSort(Node L[],int d)

    {

    While(d>=1)//直到增量缩小为1

    {

    Shell(L,d);

    d=d/2;//缩小增量

    }

    }

    Void Shell(Node L[],int d)

    {

    Int i,j;

    For(i=d+1;i<length;i++)

    {

    if(L[i]<L[i-d])

    {

    L[0]=L[i];

    j=i-d;

    While(j>0&&L[j]>L[0])

    {

    L[j+d]=L[j];//移动

    j=j-d;//查找

    }

    L[j+d]=L[0];

    }

    }

    }

    交换排序

    1.冒泡排序

    原理:将序列划分为无序和有序区,不断通过交换较大元素至无序区尾完成排序。

    要点:设计交换判断条件,提前结束以排好序的序列循环。

    实现:

    Void BubbleSort(Node L[])

    {

    Int i ,j;

    Bool ischanged;//设计跳出条件

    For(j=n;j<0;j--)

    {

    ischanged =false;

    For(i=0;i<j;i++)

    {

    If(L[i]>L[i+1])//如果发现较重元素就向后移动

    {

    Int temp=L[i];

    L[i]=L[i+1];

    L[i+1]=temp;

    Ischanged =true;

    }

    }

    If(!ischanged)//若没有移动则说明序列已经有序,直接跳出

    Break;

    }

    }

    2.快速排序

    原理:不断寻找一个序列的中点,然后对中点左右的序列递归的进行排序,直至全部序列排序完成,使用了分治的思想。

    要点:递归、分治

    实现:

     

    选择排序

    1.直接选择排序

    原理:将序列划分为无序和有序区,寻找无序区中的最小值和无序区的首元素交换,有序区扩大一个,循环最终完成全部排序。

    要点:

    实现:

    Void SelectSort(Node L[])

    {

    Int i,j,k;//分别为有序区,无序区,无序区最小元素指针

    For(i=0;i<length;i++)

    {

    k=i;

    For(j=i+1;j<length;j++)

    {

    If(L[j]<L[k])

    k=j;

    }

    If(k!=i)//若发现最小元素,则移动到有序区

    {

    Int temp=L[k];

    L[k]=L[i];

    L[i]=L[temp];

    }

     

    }

    }

    2.堆排序

    原理:利用大根堆或小根堆思想,首先建立堆,然后将堆首与堆尾交换,堆尾之后为有序区。

    要点:建堆、交换、调整堆

    实现:

    Void HeapSort(Node L[])

    {

    BuildingHeap(L);//建堆(大根堆)

    For(int i=n;i>0;i--)//交换

    {

    Int temp=L[i];

    L[i]=L[0];

    L[0]=temp;

    Heapify(L,0,i);//调整堆

    }

    }

     

    Void BuildingHeap(Node L[])

    { For(i=length/2 -1;i>0;i--)

    Heapify(L,i,length);

    }

    归并排序

    原理:将原序列划分为有序的两个序列,然后利用归并算法进行合并,合并之后即为有序序列。

    要点:归并、分治

    实现:

    Void MergeSort(Node L[],int m,int n)

    {

    Int k;

    If(m<n)

    {

    K=(m+n)/2;

    MergeSort(L,m,k);

    MergeSort(L,k+1,n);

    Merge(L,m,k,n);

    }

    }

     

    基数排序

    原理:将数字按位数划分出n个关键字,每次针对一个关键字进行排序,然后针对排序后的序列进行下一个关键字的排序,循环至所有关键字都使用过则排序完成。

    要点:对关键字的选取,元素分配收集。

    实现:

    Void RadixSort(Node L[],length,maxradix)

    {

    Int m,n,k,lsp;

    k=1;m=1;

    Int temp[10][length-1];

    Empty(temp); //清空临时空间

    While(k<maxradix) //遍历所有关键字

    {

    For(int i=0;i<length;i++) //分配过程

    {

    If(L[i]<m)

    Temp[0][n]=L[i];

    Else

    Lsp=(L[i]/m)%10; //确定关键字

    Temp[lsp][n]=L[i];

    n++;

    }

    CollectElement(L,Temp); //收集

    n=0;

    m=m*10;

    k++;

    }

    }

  • 相关阅读:
    [leetcode]N-Queens II
    基于Linux的智能家居的设计(4)
    eclipse集成Python开发环境
    创业三年,离开公司,请各位看一下我的简历,指点一下未来的路
    Jquery实现选项卡功能
    R语言中两个数组(或向量)的外积怎样计算
    《Java程序猿面试笔试宝典》之组合与继承有什么差别
    Sublime Text3打造U盘便携Lua IDE
    php Laravel 框架之建立后台目录
    树的同构(25 分)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zhang/p/537761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