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编辑工具vim


    多次提到过vim这个东西,它是linux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没有它很多工作都无法完成。早期的Unix都是使用的vi作为系统默认的编辑器的。你也许会有疑问,vi与vim有什么区别?可以这样简单理解,vim是vi的升级版。很多linux系统管理员都习惯用vi,那是因为他们接触linux的时候用的就是vi,vim后来才比较流行。所以,无所谓用vi和vim,只要你能达到你想要的目的即可。

    笔者看来vi 和vim最大的区别就是编辑一个文本时,vi不会显示颜色,而vim会显示颜色。显示颜色更易于用户进行编辑。其他功能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在linux系统下,使用vi还是vim完全取决你的个人爱好而已。笔者从一开始学linux就一直使用vim,所以也会一直以vim的角色来教授给你。

    vim的三种模式:一般模式、编辑模式、命令模式。这需要你牢记的,因为以前笔者刚刚从事linux工作的时候去面试,很多单位的笔试题就有这个知识点。

    * 一般模式: 当你vim filename 编辑一个文件时,一进入该文件就是一般模式了。在这个模式下,你可以做的操作有,上下移动光标;删除某个字符;删除某行;复制、粘贴一行或者多行。

    * 编辑模式:一般模式下,是不可以修改某一个字符的,只能到编辑模式了。从一般模式进入编辑模式,只需你按一个键即可(i,I,a,A,o,O,r,R)。当进入编辑模式时,会在屏幕的最下一行出现“INSERT或REPLACE”的字样。从编辑模式回到一般模式只需要按一下键盘左上方的ESC键即可。

    * 命令模式:在一般模式下,输入”:”或者”/”即可进入命令模式。在该模式下,你可以搜索某个字符或者字符串,也可以保存、替换、退出、显示行号等等。

    下面笔者教你如何在一个空白文档中写入一段文字,然后保存。

    输入vim test.txt直接回车进入一般模式。然后按"i" 字母进入编辑模式

    [image]

    会看到窗口的左下方出现”INSERT”字样,说明已经进入了编辑模式,此时就可以写入内容了。

    [image]

    等编辑完内容后,按ESC退出编辑模式,进入一般模式。此时在左下方的”INSERT”字样消失,然后按”:”进入命令模式,最后输入wq保存并退出vim。

    [image]

    这时,看一下test.txt文档的内容吧。

    [image]

    其实vim为全键盘操作的编辑器,所以在各个模式下都有很多功能键盘的。下面笔者列举一下,其中笔者认为常用的会用红色标出,需要你多加练习,另外不常用的你也要知道的。

    一般模式下移动光标
    h或向左方向键
    光标向左移动一个字符
    j或者向下方向键
    光标向下移动一个字符
    K或者向上方向键
    光标向上移动一个字符
    l或者向右方向键
    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
    Ctrl + f 或者pageUP键
    屏幕向前移动一页
    Ctrl + b 或者pageDOWN键
    屏幕向后移动一页
    Ctrl + d
    屏幕向前移动半页
    Ctrl + u
    屏幕向后移动半页
    +
    光标移动到非空格符的下一列
    -
    光标移动到非空格符的上一列
    n空格(n是数字)
    按下数字n然后按空格,则光标向右移动n个字符,如果该行字符数小于n,则光标继续从下行开始向右移动,一直到n
    0(数字0)或者Shift+6
    移动到本行行首
    Shift+4
    即’$’移动到本行行尾
    H
    光标移动到当前屏幕的最顶行
    M
    光标移动到当前屏幕的中央那一行
    L
    光标移动到当前屏幕的最底行
    G
    光标移动到文本的最末行
    nG(n是数字)
    移动到该文本的第n行
    gg
    移动带该文本的首行
    n回车(n是数字)
    光标向下移动n行
    一般模式下查找与替换
    /word
    向光标之后寻找一个字符串名为word的字符串,当找到第一个word后,按”n”继续搜后一个
    ?word
    想光标之前寻找一个字符串名为word的字符串,当找到第一个word后,按”n”继续搜前一个
    :n1,n2s/word1/word2/g
    在n1和n2行间查找word1这个字符串并替换为word2,你也可以把”/”换成”#”
    :1,$s/word1/word2/g
    从第一行到最末行,查找word1并替换成word2
    :1,$s/word1/word2/gc
    加上c的作用是,在替换前需要用户确认
    一般模式下删除复制粘贴
    x,X
    x为向后删除一个字符,X为向前删除一个字符
    nx(n为数字)
    向后删除n个字符
    dd
    删除光标所在的那一行
    ndd(n为数字)
    删除光标所在的向下n行
    d1G
    删除光标所在行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
    dG
    删除光标所在行到末行的所有数据
    yy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行
    nyy
    复制从光标所在行起向下n行
    p,P
    p复制的数据从光标下一行粘贴,P则从光标上一行粘贴
    y1G
    复制光标所在行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
    yG
    复制光标所在行到末行的所有数据
    J
    讲光标所在行与下一行的数据结合成同一行
    u
    还原过去的操作
    进入编辑模式
    i
    在当前字符前插入字符
    I
    在当前行行首插入字符
    a
    在当前字符后插入字符
    A
    在当前行行末插入字符
    o
    在当前行下插入新的一行
    O
    在当前行上插入新的一行
    r
    替换光标所在的字符,只替换一次
    R
    一直替换光标所在的字符,一直到按下ESC
    命令模式
    :w
    将编辑过的文本保存
    :w!
    若文本属性为只读时,强制保存
    :q
    退出vim
    :q!
    不管编辑或未编辑都不保存退出
    :wq
    保存,退出
    :e!
    将文档还原成最原始状态
    ZZ
    若文档没有改动,则不储存离开,若文档改动过,则储存后离开,等同于:wq
    :w [filename]
    编辑后的文档另存为filename
    :r [filename]
    在当前光标所在行的下面读入filename文档的内容
    :set nu
    在每行的行首显示行号
    :set nonu
    取消行号
    n1,n2 w [filename]
    将n1到n2的内容另存为filename这个文档
    :! command
    暂时离开vim运行某个linux命令,例如 :! ls /home 暂时列出/home目录下的文件,然后会提示按回车回到vim

    暂时就讲这么多了。如果你全部掌握,你就是vim高手啦。如果你觉得太多,只要记住笔者标红部分即可,其他的用时再过来查就ok啦。下面笔者给你留一个小作业,希望你要认真完成!

    1. 请把/etc/init.d/iptables 复制到/root/目录下,并重命名为test.txt

    2. 用vim打开test.txt并设置行号

    3. 分别向下、向右、向左、向右移动5个字符

    4. 分别向下、向上翻两页

    5. 把光标移动到第49行

    6. 让光标移动到行末,再移动到行首

    7. 移动到test.txt文件的最后一行

    8. 移动到文件的首行

    9. 搜索文件中出现的 iptables 并数一下一共出现多少个

    10. 把从第一行到第三行出现的iptables 替换成iptable

    11. 还原上一步操作

    12. 把整个文件中所有的iptables替换成iptable

    13. 把光标移动到50行,删除字符”$”

    14. 还原上一步操作

    15. 删除第50行

    16. 还原上一步操作

    17. 删除从37行到42行的所有内容

    18. 还原上一步操作

    19. 复制48行并粘贴到52行下面

    20. 还原上一步操作(按两次u)

    21. 复制从37行到42行的内容并粘贴到44行上面

    23. 还原上一步操作(按两次u)

    24. 把37行到42行的内容移动到19行下面

    25. 还原上一步操作(按两次u)

    26. 光标移动到首行,把/bin/sh 改成 /bin/bash

    27. 在第一行下面插入新的一行,并输入”# Hello!”

    28. 保存文档并退出

  • 相关阅读:
    centos7安装ELS7.2.1
    简单搭建es环境并配置keyword检索
    拦截器执行顺序及查看方法
    JPA同时支持精准搜索和模糊搜索
    Vue开发之devtools
    Linux配置本地yum源
    Nginx编译安装
    VS2017 DUMP文件调试
    磁共振序列相关知识点记录
    C#高级编程笔记(一)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ugeanran/p/848134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