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服务器最大内存带宽的实验


    介绍

    Intel Nehalem架构处理器内建了内存控制器,处理器之间通过QPI互联,是典型的NUMA系统。NUMA系统的特点是每一个节点都有自己的内存控制器,尽管每个节点都能访问所有节点上的内存,但是代价不一样,访问本地内存的速度比访问远程节点的速度要快。使用Intel Nehalem架构的处理器时,如果一个节点需要访问另一个节点的内存,那么数据需要通过CPU的QPI通道访问,因此会有一些延时。下面通过实验来测试内存带宽、QPI带宽以及访问远程节点和本地节点内存的性能差异。

    实验平台

    硬件:双Intel® Xeon® Processor E5606(8M Cache, 2.13 GHz, 4.80 GT/s Intel® QPI)处理器,每一个处理器有4个物理内核,并且带有3个内存通道。分别在两个处理器的一个通道上插一根4GB DDR3 1066内存,内存总计8GB。

    软件:最简64bit gentoo系统,kernel 3.0.6,开启numa支持,系统中除了系统守护进程之外只运行了nfsd和sshd。

    实验方案

    要测带宽就要跑满内存,但是真正要把内存带宽跑满还是需要一点技巧的。为了单纯地将读方向的带宽跑满,可以写一个循环读数组。这样有几个问题:

    • 如果不开启编译器优化,那么编译器会生成很多垃圾代码,不能充分利用内存带宽。
    • 不能将一个数组写入另一个数组,因为如果读写发生在同一个内存通道上,那么这个通道上会发生争用,无法占满带宽。因此为了纯粹地测试“读出数据”产生的带宽,应该将数组读入一个变量。
    • 如果开启-O优化,编译器会生成优化的代码,而这个优化的代码会把读内存优化掉,因为光读不写。
    • 如果将读入的变量声明为volatile,由于mov不能从内存位置复制到另一个内存位置,所以生成的代码会先将内存中的数据读入一个寄存器,然后再从寄存器写入变量的位置。
    • 这一款处理器的cache line为64字节。也就是说读入数组中的第一个字节的时候实际上后面的63个字节也加载到cache中了,所以后面数据的读取实际上走的是cache,没有跑内存。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以及问题引发的问题,这个实验采取的方法是开辟一个很大的缓冲区(256MB),然后通过循环将缓冲区的内容读入一个寄存器。循环步进为64字节,但是每一次只执行一次mov指令。实际上只复制了256M/64=4M次数据。这样可以保证每一次循环都从内存加载了数据,但是不能遍历整个缓冲区,不过也没有必要遍历缓冲区的所有字节,因为实验目的是把内存带宽跑满,而不是为了最快复制数据或正确复制数据。

    另外,为了测试跨节点内存访问,测试程序启两个线程,一个线程(1)生成缓冲区,然后创建另一个线程(2),将缓冲区地址传给线程2。线程2读数据。线程1和线程2分别绑定在两个CPU内核上。绑定之后,Linux的NUMA特性可以确保线程1分配的缓冲区在线程1绑定的节点所属的内存上,而线程2的读取数据的寄存器一定在线程2运行的CPU内核上。如果线程1和线程2在同一个节点(也就是同一个CPU)上,那么可以直接访问内存,而不用通过QPI。如果线程1和线程2不在同一个节点上,那么读取内存就需要通过QPI,必然会有性能损失。

    实验中通过intel提供的性能调优工具PTU查看当前QPI使用量和内存流量。

    实验过程

    实验代码如下所示:

      1 #define _GNU_SOURCE
      2 #include <stdio.h>
      3 #include <stdlib.h>
      4 #include <sched.h>
      5 #include <pthread.h>
      6 #include <sys/time.h>
      7 #include <sys/times.h>
      8 
      9 #define SIZE_IN_MB 256
     10 #define NUM_BYTE (SIZE_IN_MB*1024*1024)
     11 #define NUM_LONG (NUM_BYTE/sizeof(long))
     12 #define CACHELINE_SIZE 64
     13 
     14 /* wall time */
     15 struct timeval start_time, stop_time, elapse_time;
     16 /* process time */
     17 struct tms start_process, stop_process, elapse_process;
     18 
     19 typedef struct
     20 {
     21     cpu_set_t binding;
     22     size_t    times;
     23     long*      datap;
     24 } reader_args_t;
     25 
     26 typedef struct
     27 {
     28     cpu_set_t binding;
     29     cpu_set_t reader_binding;
     30     size_t    reader_times;
     31 } gen_args_t;
     32 
     33 void* read_data(void *arg)
     34 {
     35     reader_args_t *my_args = (reader_args_t *)arg;
     36 
     37     /* do binding */
     38     sched_setaffinity(0, sizeof(cpu_set_t), &(my_args->binding));
     39 
     40     /* int *buf = (int *)malloc( (my_args->datasz) * sizeof(int));*/
     41     gettimeofday(&start_time, NULL);
     42     times(&start_process);
     43     long *datap;
     44     for (size_t times = 0; times < my_args->times; ++times)
     45     {
     46         datap = my_args->datap;
     47         __asm__ ("movq %0, %%rax\n\t"
     48                  :
     49                  :"m"(datap)
     50                  );
     51         for (size_t i = 0; i < NUM_BYTE / CACHELINE_SIZE; ++i)
     52         {
     53             __asm__ ("movq (%%rax), %%rcx\n\t"
     54                      "addq $64, %%rax\n\t"
     55                      : 
     56                      : "a"(datap)
     57                      : "%rcx");
     58         }
     59     }
     60     return ((void *)0);
     61 }
     62 
     63 void* gen_data(void *arg)
     64 {
     65     pthread_t reader_tid;
     66     void *tret;
     67     gen_args_t *my_args = (gen_args_t *)arg;
     68 
     69     /* do binding */
     70     sched_setaffinity(0, sizeof(cpu_set_t), &(my_args->binding));
     71 
     72     unsigned long* data = (long*)malloc(NUM_LONG * sizeof(long));
     73     printf("The address of source data is %p\n", data);
     74     for (size_t i = 0; i < NUM_LONG; ++i)
     75         data[i] = 0x5a5a5a5a5a5a5a5a;
     76 
     77     reader_args_t *reader_args = (reader_args_t *)malloc(sizeof(reader_args_t));
     78     reader_args->binding = my_args->reader_binding;
     79     reader_args->times = my_args->reader_times;
     80     reader_args->datap = data;
     81     pthread_create(&reader_tid, NULL, read_data, (void*)reader_args);
     82     pthread_join(reader_tid, &tret);
     83 
     84     free(data);
     85 
     86     return ((void *)0);
     87 }
     88 
     89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90 {
     91     if (argc < 4)
     92     {
     93         fprintf(stderr, "Usage: %s <times> <from> <to>\n", argv[0]);
     94         exit(EXIT_FAILURE);
     95     }
     96     pthread_t gen_tid;
     97     void *tret;
     98     gen_args_t *gen_args = (gen_args_t *)malloc(sizeof(gen_args_t));
     99     gen_args->reader_times = (size_t)atoi(argv[1]);
    100     cpu_set_t from_binding, to_binding;
    101     CPU_ZERO(&from_binding);
    102     CPU_ZERO(&to_binding);
    103     CPU_SET(atoi(argv[2]), &from_binding);
    104     CPU_SET(atoi(argv[3]), &to_binding);
    105     gen_args->binding = from_binding;
    106     gen_args->reader_binding = to_binding;
    107     pthread_create(&gen_tid, NULL, gen_data, (void *)gen_args);
    108     pthread_join(gen_tid, &tret);
    109     gettimeofday(&stop_time, NULL);
    110     times(&stop_process);
    111     timersub(&stop_time, &start_time, &elapse_time);
    112     printf("time cost %ld.%06ld secs.\n",
    113             elapse_time.tv_sec,
    114             elapse_time.tv_usec);
    115 
    116     return 0;
    117 }

    read_data()是读取数据的线程调用的线程函数。这个函数里面通过内嵌汇编确保真的将数据读入了rcx寄存器。将数据读入寄存器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写数据的干扰。

    这个程序可以在参数中选择要复制的次数,以及两个线程分别绑在哪个CPU内核上。在这个实验平台中,第一个CPU的4个内核对应的id是0,1,2,3;第二个CPU的4个内核对应的id是4,5,6,7。

    因此,运行

    zsy-gentoo thread_read # ./thread_read 500 0 0
    The address of source data is 0x7f1aeda5a010
    time cost 16.759935 secs.

    表示程序运行500次,两个线程都在CPU内核0上,因此这是节点内读取。这一次的读取时间是16.8秒。

    运行这条命令的时候,PTU显示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内存通道2上读数据的流量为8140MB/s。这是1066的通道,所以理论带宽为1066*8 = 8528,因此实测带宽为理论带宽的95%以上。

    下面运行

    1 zsy-gentoo thread_read # ./thread_read 500 3 4
    2 The address of source data is 0x7f29a8bd7010
    3 time cost 19.825897 secs.

    这一次,缓冲区在第一个节点上,而数据读取在第二个节点上,所以会产生跨节点通信。PTU显示如下图所示:

    这一次,虽然读取数据发生在第二个节点,但是实际的数据在第一个节点上,所以内存流量全部都发生在第一个节点上,QPI负责从第一个节点上访问数据。由于跨节点访问,所以读取数据的时间从16.8秒降为19.8秒。这一次很明显节点1的内存带宽受制于QPI所以没有跑满。

    那么这是不是说明QPI的带宽就是6.8GB/s呢?根据Intel的qpi白皮书文档,4.80 GT/s的QPI相当于19.2GB/s的理论带宽,单向带宽就是19.2/2 = 9.6GB/s。

    下面做另一个实验。把第二块CPU的内存取出,放在第一块CPU的一个空闲通道上,这样第一块CPU就有2个通道,理论内存带宽倍增,第二块CPU没有内存,因此第二块CPU上的任何数据访问都要通过QPI。

    首先运行以下命令:

    zsy-gentoo thread_read # ./thread_read 500 4 4
    The address of source data is 0x7f5228a02010
    time cost 20.358352 secs.

    在第二块CPU上通过QPI访问数据,这是PTU显示如下:

    可以看出QPI使用率达到了前一个实验中的使用率。在第一块CPU上的两个内存通道都有流量,而且因为操作系统的调度,这两个内存通道流量均衡,共同承担了数据访问,但是这两个内存通道的使用率明显偏低。

    下面在第二块CPU上再启一个访问数据的程序,看一看QPI使用率是否会增加。

    zsy-gentoo thread_read # ./thread_read 500 4 4 &
    zsy-gentoo thread_read # ./thread_read 500 6 6 &

    这时PTU显示如下:

    这时可以看到QPI使用率提升到了8.3GB/s,说明并发访问能够提升QPI的使用率。可是此时内存通道的使用率仍然不高,两个内存通道都达到一半左右。因此,再增加第二块CPU上的内存访问负载,运行第三个访问内存程序。

    zsy-gentoo thread_read # ./thread_read 500 4 4 &
    zsy-gentoo thread_read # ./thread_read 500 6 6 &
    zsy-gentoo thread_read # ./thread_read 500 5 5 &

    这时PTU显示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QPI使用率并没有明显增加。因此可以看出在这个实验平台上QPI的单向带宽大约为8.3GB/s,是理论带宽的86%。



  • 相关阅读:
    java 原子量Atomic举例(AtomicReference)
    Android 用LinkedList实现队列
    Android常用组件,太全了
    java io系列20之 PipedReader和PipedWriter
    Android ExecutorService 的理解与使用
    Android Thread.setDaemon设置说明
    Hadoop HDFS编程 API入门系列之简单综合版本1(四)
    Hadoop HDFS编程 API入门系列之合并小文件到HDFS(三)
    Hadoop HDFS编程 API入门系列之路径过滤上传多个文件到HDFS(二)
    Hadoop HDFS编程 API入门系列之从本地上传文件到HDFS(一)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engsyao/p/254682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