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TCP头部

    上面就是TCP协议头部的格式,它实在太重要了,是理解其它内容的基础,下面就将每个字段的信息都详细的说明一下。

    • Source Port和Destination Port:分别占用16位,表示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用于区别主机中的不同进程,而IP地址是用来区分不同的主机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配合上IP首部中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就能唯一的确定一个TCP连接;
    • Sequence Number:用来标识从TCP发端向TCP收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它表示在这个报文段中的的第一个数据字节在数据流中的序号;主要用来解决网络报乱序的问题;
    • Acknowledgment Number:32位确认序列号包含发送确认的一端所期望收到的下一个序号,因此,确认序号应当是上次已成功收到数据字节序号加1。不过,只有当标志位中的ACK标志(下面介绍)为1时该确认序列号的字段才有效。主要用来解决不丢包的问题;
    • Offset:给出首部中32 bit字的数目,需要这个值是因为任选字段的长度是可变的。这个字段占4bit(最多能表示15个32bit的的字,即4*15=60个字节的首部长度),因此TCP最多有60字节的首部。然而,没有任选字段,正常的长度是20字节;
    • TCP Flags:TCP首部中有6个标志比特,它们中的多个可同时被设置为1,主要是用于操控TCP的状态机的,依次为URG,ACK,PSH,RST,SYN,FIN。每个标志位的意思如下:
    URG:此标志表示TCP包的紧急指针域(后面马上就要说到)有效,用来保证TCP连接不被中断,并且督促中间层设备要尽快处理这些数据;
    ACK:此标志表示应答域有效,就是说前面所说的TCP应答号将会包含在TCP数据包中;有两个取值:0和1,为1的时候表示应答域有效,反之为0;
    PSH:这个标志位表示Push操作。所谓Push操作就是指在数据包到达接收端以后,立即传送给应用程序,而不是在缓冲区中排队;
    RST:这个标志表示连接复位请求。用来复位那些产生错误的连接,也被用来拒绝错误和非法的数据包;
    SYN:表示同步序号,用来建立连接。SYN标志位和ACK标志位搭配使用,当连接请求的时候,SYN=1,ACK=0;连接被响应的时候,SYN=1,ACK=1;这个标志的数据包经常被用来进行端口扫描。扫描者发送一个只有SYN的数据包,如果对方主机响应了一个数据包回来 ,就表明这台主机存在这个端口;但是由于这种扫描方式只是进行TCP三次握手的第一次握手,因此这种扫描的成功表示被扫描的机器不很安全,一台安全的主机将会强制要求一个连接严格的进行TCP的三次握手;
    FIN: 表示发送端已经达到数据末尾,也就是说双方的数据传送完成,没有数据可以传送了,发送FIN标志位的TCP数据包后,连接将被断开。这个标志的数据包也经常被用于进行端口扫描。
    • Window:窗口大小,也就是有名的滑动窗口,用来进行流量控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篇博文中并不会进行总结的;

    暂时需要的信息有:

    ACK : TCP协议规定,只有ACK=1时有效,也规定连接建立后所有发送的报文的ACK必须为1

    SYN(SYNchronization) : 在连接建立时用来同步序号。当SYN=1而ACK=0时,表明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对方若同意建立连接,则应在响应报文中使SYN=1和ACK=1. 因此,  SYN置1就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

    FIN (finis)即完,终结的意思, 用来释放一个连接。当 FIN = 1 时,表明此报文段的发送方的数据已经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连接

    TCP三次握手

    多么清晰的一张图,当然了,也不是我画的,我也只是引用过来说明问题了。

    第一次握手:

    建立连接。首先由Client发出请求连接即 SYN=1 ACK=0 , TCP规定SYN=1时不能携带数据,但要消耗一个序号,因此声明自己的序号是 seq=x。客户端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的确认;

    第二次握手: 

    Server 进行回复确认。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SYN报文段,需要进行确认,ack=x+1;同时,自己还要发送SYN请求信息,即 SYN=1 ACK=1 seq=y, ack=x+1, 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

    Client 再进行一次确认,但不用SYN 了,这时即为 ACK=1, seq=x+1, ack=y+1。这个报文段发送完毕以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TCP三次握手。

    为什么是三次握手而不是两次?

    TCP四次分手

    当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过三次握手建立了TCP连接以后,当数据传送完毕,肯定是要断开TCP连接的啊。那对于TCP的断开连接,这里就有了神秘的“四次分手”。

    第一次分手:

    当客户A(可以使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器端)没有东西要发送时就要断开连接,A会发送一个报文(没有数据),其中 FIN =1,seq=u。此时,A进入FIN_WAIT_1状态;这表示A没有数据要发送给B了;

    第二次分手:

    服务器B收到A发送的FIN报文段,会给A一个信儿,即ACK=1,ack=u+1,seq=v;此时A进入FIN_WAIT_2状态,等待B请求释放连接。

    第三次分手:

    B向A请求释放链接,也是FIN=1 , 并且 ACK=1,seq=w,ack = u+1,同时B进入LAST_ACK状态;

    第四次分手:

    A收到B发送的FIN报文段,回复一个确认信息,即ACK=1,seq=u+1,ack=w+1,并进入 TIME_WAIT 状态。B收到A的ACK报文段以后,就关闭连接;此时,A等待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Server端已正常关闭,那么,A也可以关闭连接了。

    为什么要4次呢?

    因为TCP是全双工模式,这就意味着,当A发出FIN报文段时,只是表示A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是还可以接受B发来的数据。当B返回ACK报文时,表示已经知道A没有数据发送了,但此时B仍发送数据给A。所以需要发送FIN给A,这是就表示B也没有数据要发送给A了,之后彼此就会愉快的分手。

    如果要正确的理解四次分手的原理,就需要了解四次分手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 FIN_WAIT_1: 这个状态要好好解释一下,其实FIN_WAIT_1和FIN_WAIT_2状态的真正含义都是表示等待对方的FIN报文。而这两种状态的区别是:FIN_WAIT_1状态实际上是当SOCKET在ESTABLISHED状态时,它想主动关闭连接,向对方发送了FIN报文,此时该SOCKET即进入到FIN_WAIT_1状态。而当对方回应ACK报文后,则进入到FIN_WAIT_2状态,当然在实际的正常情况下,无论对方何种情况下,都应该马上回应ACK报文,所以FIN_WAIT_1状态一般是比较难见到的,而FIN_WAIT_2状态还有时常常可以用netstat看到。(主动方)
    • FIN_WAIT_2:上面已经详细解释了这种状态,实际上FIN_WAIT_2状态下的SOCKET,表示半连接,也即有一方要求close连接,但另外还告诉对方,我暂时还有点数据需要传送给你(ACK信息),稍后再关闭连接。(主动方)
    • CLOSE_WAIT:这种状态的含义其实是表示在等待关闭。怎么理解呢?当对方close一个SOCKET后发送FIN报文给自己,你系统毫无疑问地会回应一个ACK报文给对方,此时则进入到CLOSE_WAIT状态。接下来呢,实际上你真正需要考虑的事情是察看你是否还有数据发送给对方,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你也就可以 close这个SOCKET,发送FIN报文给对方,也即关闭连接。所以你在CLOSE_WAIT状态下,需要完成的事情是等待你去关闭连接。(被动方)
    • LAST_ACK: 这个状态还是比较容易好理解的,它是被动关闭一方在发送FIN报文后,最后等待对方的ACK报文。当收到ACK报文后,也即可以进入到CLOSED可用状态了。(被动方)
    • TIME_WAIT: 表示收到了对方的FIN报文,并发送出了ACK报文,就等2MSL后即可回到CLOSED可用状态了。如果FINWAIT1状态下,收到了对方同时带FIN标志和ACK标志的报文时,可以直接进入到TIME_WAIT状态,而无须经过FIN_WAIT_2状态。(主动方)
    • CLOSED: 表示连接中断。
  • 相关阅读:
    char 型变量中能不能存贮一个中文汉字,为什么?
    du 和 df 的定义,以及区别?
    怎样查看一个 linux 命令的概要与用法?假设你在/bin 目录中偶然看到一个你从没见过的的命令,怎样才能知道它的作用和用法呢?
    把后台任务调到前台执行使用什么命令?把停下的后台任务在后台执行起来用什么命令?
    如何使用 Spring Boot 实现分页和排序?
    如何在 Spring Boot 中禁用 Actuator 端点安全性?
    Dubbo 集群容错有几种方案?
    Collection和 Collections的区别?
    当你需要给命令绑定一个宏或者按键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怎样一页一页地查看一个大文件的内容呢?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aomeng/p/1049081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