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基础之异常处理


    Python3 错误和异常

    作为Python初学者,在刚学习Python编程时,经常会看到一些报错信息,在前面我们没有提及,这章节我们会专门介绍。

    Python有两种错误很容易辨认:语法错误和异常。

    python标准异常

    异常名称描述
    BaseException 所有异常的基类
    SystemExit 解释器请求退出
    KeyboardInterrupt 用户中断执行(通常是输入^C)
    Exception 常规错误的基类
    StopIteration 迭代器没有更多的值
    GeneratorExit 生成器(generator)发生异常来通知退出
    StandardError 所有的内建标准异常的基类
    ArithmeticError 所有数值计算错误的基类
    FloatingPointError 浮点计算错误
    OverflowError 数值运算超出最大限制
    ZeroDivisionError 除(或取模)零 (所有数据类型)
    AssertionError 断言语句失败
    AttributeError 对象没有这个属性
    EOFError 没有内建输入,到达EOF 标记
    EnvironmentError 操作系统错误的基类
    IOError 输入/输出操作失败
    OSError 操作系统错误
    WindowsError 系统调用失败
    ImportError 导入模块/对象失败
    LookupError 无效数据查询的基类
    IndexError 序列中没有此索引(index)
    KeyError 映射中没有这个键
    MemoryError 内存溢出错误(对于Python 解释器不是致命的)
    NameError 未声明/初始化对象 (没有属性)
    UnboundLocalError 访问未初始化的本地变量
    ReferenceError 弱引用(Weak reference)试图访问已经垃圾回收了的对象
    RuntimeError 一般的运行时错误
    NotImplementedError 尚未实现的方法
    SyntaxError Python 语法错误
    IndentationError 缩进错误
    TabError Tab 和空格混用
    SystemError 一般的解释器系统错误
    TypeError 对类型无效的操作
    ValueError 传入无效的参数
    UnicodeError Unicode 相关的错误
    UnicodeDecodeError Unicode 解码时的错误
    UnicodeEncodeError Unicode 编码时错误
    UnicodeTranslateError Unicode 转换时错误
    Warning 警告的基类
    DeprecationWarning 关于被弃用的特征的警告
    FutureWarning 关于构造将来语义会有改变的警告
    OverflowWarning 旧的关于自动提升为长整型(long)的警告
    PendingDeprecationWarning 关于特性将会被废弃的警告
    RuntimeWarning 可疑的运行时行为(runtime behavior)的警告
    SyntaxWarning 可疑的语法的警告
    UserWarning 用户代码生成的警告

    什么是异常?

    异常即是一个事件,该事件会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发生,影响了程序的正常执行。

    一般情况下,在Python无法正常处理程序时就会发生一个异常。

    异常是Python对象,表示一个错误。

    当Python脚本发生异常时我们需要捕获处理它,否则程序会终止执行。

    >>> 10 * (1/0)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
    ZeroDivisionError: division by zero
    >>> 4 + spam*3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
    NameError: name 'spam' is not defined
    >>> '2' + 2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
    TypeError: Can't convert 'int' object to str implicitly
    

    最后一行的错误消息指示发生了什么事。异常有不同的类型,其类型会作为消息的一部分打印出来:在这个例子中的类型有ZeroDivisionErrorNameErrorTypeError.打印出来的异常类型的字符串就是内置的异常的名称。这对于所有内置的异常是正确的,但是对于用户自定义的异常就不一定了(尽管这是非常有用的惯例)。标准异常的名称都是内置的标识符(不是保留的关键字)。

    这一行最后一部分给出了异常的详细信息和引起异常的原因。

    错误信息的前面部分以堆栈回溯的形式显示了异常发生的上下文。通常调用栈里会包含源代码的行信息,但是来自标准输入的源码不会显示行信息。

    内置的异常 列出了内置的异常以及它们的含义。

    语法错误

    Python 的语法错误或者称之为解析错,是初学者经常碰到的,如下实例

    >>> while True print('Hello world')
      File "<stdin>", line 1, in ?
        while True print('Hello world')
                       ^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这个例子中,函数 print() 被检查到有错误,是它前面缺少了一个冒号(:)。语法分析器指出了出错的一行,并且在最先找到的错误的位置标记了一个小小的’箭头’。错误是由箭头前面的标记引起的(至少检测到是这样的): 在这个例子中,检测到错误发生在函数 print(),因为在它之前缺少一个冒号(':'文件名和行号会一并输出,所以如果运行的是一个脚本你就知道去哪里检查错误了。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

    有的错误是程序编写有问题造成的,比如本来应该输出整数结果输出了字符串,这种错误我们通常称之为bug,bug是必须修复的。

    有的错误是用户输入造成的,比如让用户输入email地址,结果得到一个空字符串,这种错误可以通过检查用户输入来做相应的处理。

    还有一类错误是完全无法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预测的,比如写入文件的时候,磁盘满了,写不进去了,或者从网络抓取数据,网络突然断掉了。这类错误也称为异常,在程序中通常是必须处理的,否则,程序会因为各种问题终止并退出。

    Python内置了一套异常处理机制,来帮助我们进行错误处理。

    此外,我们也需要跟踪程序的执行,查看变量的值是否正确,这个过程称为调试。Python的pdb可以让我们以单步方式执行代码。

    最后,编写测试也很重要。有了良好的测试,就可以在程序修改后反复运行,确保程序输出符合我们编写的测试。

    错误处理

    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错误,可以事先约定返回一个错误代码,这样,就可以知道是否有错,以及出错的原因。在操作系统提供的调用中,返回错误码非常常见。比如打开文件的函数open(),成功时返回文件描述符(就是一个整数),出错时返回-1

    用错误码来表示是否出错十分不便,因为函数本身应该返回的正常结果和错误码混在一起,造成调用者必须用大量的代码来判断是否出错:

    def foo():
        r = some_function()
        if r==(-1):
            return (-1)
        # do something
        return r
    
    def bar():
        r = foo()
        if r==(-1):
            print('Error')
        else:
            pass
    

    一旦出错,还要一级一级上报,直到某个函数可以处理该错误(比如,给用户输出一个错误信息)。

    所以高级语言通常都内置了一套try...except...finally...的错误处理机制,Python也不例外。

    try

    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看看try的机制:

    try:
        print('try...')
        r = 10 / 0
        print('result:', r)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as e:
        print('except:', e)
    finally:
        print('finally...')
    print('END')
    

    当我们认为某些代码可能会出错时,就可以用try来运行这段代码,如果执行出错,则后续代码不会继续执行,而是直接跳转至错误处理代码,即except语句块,执行完except后,如果有finally语句块,则执行finally语句块,至此,执行完毕。

    上面的代码在计算10 / 0时会产生一个除法运算错误:

    try...
    except: division by zero
    finally...
    END
    

    从输出可以看到,当错误发生时,后续语句print('result:', r)不会被执行,except由于捕获到ZeroDivisionError,因此被执行。最后,finally语句被执行。然后,程序继续按照流程往下走。

    如果把除数0改成2,则执行结果如下:

    try...
    result: 5
    finally...
    END
    

    由于没有错误发生,所以except语句块不会被执行,但是finally如果有,则一定会被执行(可以没有finally语句)。

    你还可以猜测,错误应该有很多种类,如果发生了不同类型的错误,应该由不同的except语句块处理。没错,可以有多个except来捕获不同类型的错误:

    try:
        print('try...')
        r = 10 / int('a')
        print('result:', r)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ValueError:', e)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as e:
        print('ZeroDivisionError:', e)
    finally:
        print('finally...')
    print('END')
    

    int()函数可能会抛出ValueError,所以我们用一个except捕获ValueError,用另一个except捕获ZeroDivisionError

    此外,如果没有错误发生,可以在except语句块后面加一个else,当没有错误发生时,会自动执行else语句:

    try:
        print('try...')
        r = 10 / int('2')
        print('result:', r)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ValueError:', e)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as e:
        print('ZeroDivisionError:', e)
    else:
        print('no error!')
    finally:
        print('finally...')
    print('END')
    

    Python的错误其实也是class,所有的错误类型都继承自BaseException,所以在使用except时需要注意的是,它不但捕获该类型的错误,还把其子类也“一网打尽”。比如:

    try:
        foo()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ValueError')
    except UnicodeError as e:
        print('UnicodeError')
    

    第二个except永远也捕获不到UnicodeError,因为UnicodeErrorValueError的子类,如果有,也被第一个except给捕获了。

    Python所有的错误都是从BaseException类派生的,常见的错误类型和继承关系看这里:

    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exceptions.html#exception-hierarchy

    使用try...except捕获错误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跨越多层调用,比如函数main()调用foo()foo()调用bar(),结果bar()出错了,这时,只要main()捕获到了,就可以处理:

    def foo(s):
        return 10 / int(s)
    
    def bar(s):
        return foo(s) * 2
    
    def main():
        try:
            bar('0')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rror:', e)
        finally:
            print('finally...')
    

    也就是说,不需要在每个可能出错的地方去捕获错误,只要在合适的层次去捕获错误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写try...except...finally的麻烦。

    异常处理

    捕捉异常可以使用try/except语句。

    try/except语句用来检测try语句块中的错误,从而让except语句捕获异常信息并处理。

    如果你不想在异常发生时结束你的程序,只需在try里捕获它。

    语法:

    以下为简单的try....except...else的语法:

    try:
    <语句>        #运行别的代码
    except <名字>:
    <语句>        #如果在try部份引发了'name'异常
    except <名字>,<数据>:
    <语句>        #如果引发了'name'异常,获得附加的数据
    else:
    <语句>        #如果没有异常发生
    

    try 语句按以下方式工作。

    • 首先,执行 try 子句tryexcept 关键字之间的语句)。
    • 如果未发生任何异常,忽略 except 子句try 语句执行完毕。
    • 如果在 try 子句执行过程中发生异常,跳过该子句的其余部分。如果异常的类型与 except 关键字后面的异常名匹配, 则执行 except 子句,然后继续执行 try 语句之后的代码。
    • 如果异常的类型与 except 关键字后面的异常名不匹配,它将被传递给上层的 try 语句;如果没有找到处理这个异常的代码,它就成为一个 未处理异常 ,程序会终止运行并显示一条如上所示的信息。

    try 语句可能有多个子句,以指定不同的异常处理程序。不过至多只有一个处理程序将被执行。处理程序只处理发生在相应 try 子句中的异常,不会处理同一个 try 子句的其他处理程序中发生的异常。一个 except 子句可以用带括号的元组列出多个异常的名字,例如:

    ... except (RuntimeError, TypeError, NameError):
    ...     pass
    

    最后一个 except 子句可以省略异常名称,以当作通配符使用。使用这种方式要特别小心,因为它会隐藏一个真实的程序错误!它还可以用来打印一条错误消息,然后重新引发异常 (让调用者也去处理这个异常):

    import sys
    
    try:
        f = open('myfile.txt')
        s = f.readline()
        i = int(s.strip())
    except OSError as err:
        print("OS error: {0}".format(err))
    except ValueError:
        print("Could not convert data to an integer.")
    except:
        print("Unexpected error:", sys.exc_info()[0])
        raise
    

     try ...except 语句有一个可选的 else 子句 ,其出现时,必须放在所有 except 子句的后面。如果需要在 try 语句没有抛出异常时执行一些代码,可以使用这个子句。例如:

    for arg in sys.argv[1:]:
        try:
            f = open(arg, 'r')
        except IOError:
            print('cannot open', arg)
        else:
            print(arg, 'has', len(f.readlines()), 'lines')
            f.close()
    

    使用 else 子句比把额外的代码放在 try 子句中要好,因为它可以避免意外捕获不是由 try ... except 语句保护的代码所引发的异常。

    当异常发生时,它可能带有相关数据,也称为异常的参数参数的有无和类型取决于异常的类型。

    except 子句可以在异常名之后指定一个变量。这个变量将绑定于一个异常实例,同时异常的参数将存放在 实例的args 中。为方便起见,异常实例定义了 __str__() ,因此异常的参数可以直接打印而不必引用 .args也可以在引发异常之前先实例化一个异常,然后向它添加任何想要的属性。

    >>> try:
    ...     raise Exception('spam', 'eggs')
    ... except Exception as inst:
    ...     print(type(inst))    # the exception instance
    ...     print(inst.args)     # arguments stored in .args
    ...     print(inst)          # __str__ allows args to be printed directly,
    ...                          # but may be overridden in exception subclasses
    ...     x, y = inst.args     # unpack args
    ...     print('x =', x)
    ...     print('y =', y)
    ...
    <class 'Exception'>
    ('spam', 'eggs')
    ('spam', 'eggs')
    x = spam
    y = eggs
    

    对于未处理的异常,如果它含有参数,那么参数会作为异常信息的最后一部分打印出来。

    异常处理程序不仅处理直接发生在 try 子句中的异常,而且还处理 try 子句中调用的函数(甚至间接调用的函数)引发的异常。例如:

    >>> def this_fails():
    ...     x = 1/0
    ...
    >>> try:
    ...     this_fails()
    ...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as err:
    ...     print('Handling run-time error:', err)
    ...
    Handling run-time error: int division or modulo by zero
    
    抛出异常

    可以通过编程来选择处理部分异常。看一下下面的例子,它会一直要求用户输入直到输入一个合法的整数为止,但允许用户中断这个程序(使用 Control-C 或系统支持的任何方法);注意用户产生的中断引发的是 KeyboardInterrupt 异常。

    >>> while True:
    ...     try:
    ...         x = int(input("Please enter a number: "))
    ...         break
    ...     except ValueError:
    ...         print("Oops!  That was no valid number.  Try again...")
    ...
    

    Python 使用 raise 语句抛出一个指定的异常。例如:

    >>> raise NameError('HiTher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
    NameError: HiThere
    

    raise 唯一的一个参数指定了要被抛出的异常。它必须是一个异常的实例或者是异常的类(也就是 Exception 的子类)。

    如果你只想知道这是否抛出了一个异常,并不想去处理它,那么一个简单的 raise 语句就可以再次把它抛出。

    >>> try:
            raise NameError('HiThere')
        except NameError:
            print('An exception flew by!')
            raise
       
    An exception flew by!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2, in ?
    NameError: HiThere
    

    调用堆栈

    如果错误没有被捕获,它就会一直往上抛,最后被Python解释器捕获,打印一个错误信息,然后程序退出。来看看err.py

    # err.py:
    def foo(s):
        return 10 / int(s)
    
    def bar(s):
        return foo(s) * 2
    
    def main():
        bar('0')
    
    main()
    

    执行,结果如下:

    $ python3 err.py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err.py", line 11, in <module>
        main()
      File "err.py", line 9, in main
        bar('0')
      File "err.py", line 6, in bar
        return foo(s) * 2
      File "err.py", line 3, in foo
        return 10 / int(s)
    ZeroDivisionError: division by zero
    

    出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哪里出错了。解读错误信息是定位错误的关键。我们从上往下可以看到整个错误的调用函数链:

    错误信息第1行: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告诉我们这是错误的跟踪信息。

    第2~3行:

    File "err.py", line 11, in <module>
        main()
    

    调用main()出错了,在代码文件err.py的第11行代码,但原因是第9行:

     File "err.py", line 9, in main
        bar('0')
    

    调用bar('0')出错了,在代码文件err.py的第9行代码,但原因是第6行:

    File "err.py", line 6, in bar
        return foo(s) * 2
    

    原因是return foo(s) * 2这个语句出错了,但这还不是最终原因,继续往下看:

    File "err.py", line 3, in foo
        return 10 / int(s)
    

    原因是return 10 / int(s)这个语句出错了,这是错误产生的源头,因为下面打印了:

    ZeroDivisionError: integer division or modulo by zero
    

    根据错误类型ZeroDivisionError,我们判断,int(s)本身并没有出错,但是int(s)返回0,在计算10 / 0时出错,至此,找到错误源头。

    记录错误

    如果不捕获错误,自然可以让Python解释器来打印出错误堆栈,但程序也被结束了。既然我们能捕获错误,就可以把错误堆栈打印出来,然后分析错误原因,同时,让程序继续执行下去。

    Python内置的logging模块可以非常容易地记录错误信息:

    # err_logging.py
    
    import logging
    
    def foo(s):
        return 10 / int(s)
    
    def bar(s):
        return foo(s) * 2
    
    def main():
        try:
            bar('0')
        except Exception as e:
            logging.exception(e)
    
    main()
    print('END')
    

    同样是出错,但程序打印完错误信息后会继续执行,并正常退出:

    $ python3 err_logging.py
    ERROR:root:division by zero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err_logging.py", line 13, in main
        bar('0')
      File "err_logging.py", line 9, in bar
        return foo(s) * 2
      File "err_logging.py", line 6, in foo
        return 10 / int(s)
    ZeroDivisionError: division by zero
    END
    

    通过配置,logging还可以把错误记录到日志文件里,方便事后排查。

    抛出错误

    因为错误是class,捕获一个错误就是捕获到该class的一个实例。因此,错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意创建并抛出的。Python的内置函数会抛出很多类型的错误,我们自己编写的函数也可以抛出错误。

    如果要抛出错误,首先根据需要,可以定义一个错误的class,选择好继承关系,然后,用raise语句抛出一个错误的实例:

    # err_raise.py
    class FooError(ValueError):
        pass
    
    def foo(s):
        n = int(s)
        if n==0:
            raise FooError('invalid value: %s' % s)
        return 10 / n
    
    foo('0')
    

    执行,可以最后跟踪到我们自己定义的错误:

    $ python3 err_raise.py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err_throw.py", line 11, in <module>
        foo('0')
      File "err_throw.py", line 8, in foo
        raise FooError('invalid value: %s' % s)
    __main__.FooError: invalid value: 0
    

    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定义我们自己的错误类型。如果可以选择Python已有的内置的错误类型(比如ValueErrorTypeError),尽量使用Python内置的错误类型。

    最后,我们来看另一种错误处理的方式:

    # err_reraise.py
    
    def foo(s):
        n = int(s)
        if n==0:
            raise ValueError('invalid value: %s' % s)
        return 10 / n
    
    def bar():
        try:
            foo('0')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ValueError!')
            raise
    
    bar()
    

    bar()函数中,我们明明已经捕获了错误,但是,打印一个ValueError!后,又把错误通过raise语句抛出去了,这不有病么?

    其实这种错误处理方式不但没病,而且相当常见。捕获错误目的只是记录一下,便于后续追踪。但是,由于当前函数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该错误,所以,最恰当的方式是继续往上抛,让顶层调用者去处理。好比一个员工处理不了一个问题时,就把问题抛给他的老板,如果他的老板也处理不了,就一直往上抛,最终会抛给CEO去处理。

    raise语句如果不带参数,就会把当前错误原样抛出。此外,在exceptraise一个Error,还可以把一种类型的错误转化成另一种类型:

    try:
        10 / 0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raise ValueError('input error!')
    

    只要是合理的转换逻辑就可以,但是,决不应该把一个IOError转换成毫不相干的ValueError

    小结

    Python内置的try...except...finally用来处理错误十分方便。出错时,会分析错误信息并定位错误发生的代码位置才是最关键的。

    程序也可以主动抛出错误,让调用者来处理相应的错误。但是,应该在文档中写清楚可能会抛出哪些错误,以及错误产生的原因。

    用户自定义异常

    程序可以通过创建新的异常类来命名自己的异常(Python 类的更多内容请参见 )。异常通常应该继承 Exception 类,直接继承或者间接继承都可以。

    异常类可以像其他类一样做任何事情,但是通常都会比较简单,只提供一些属性以允许异常处理程序获取错误相关的信息。创建一个能够引发几种不同错误的模块时,一个通常的做法是为该模块定义的异常创建一个基类,然后基于这个基类为不同的错误情况创建特定的子类:

    class Error(Exception):
        """Base class for exceptions in this module."""
        pass
    
    class InputError(Error):
        """Exception raised for errors in the input.
    
        Attributes:
            expression -- input expression in which the error occurred
            message -- explanation of the error
        """
    
        def __init__(self, expression, message):
            self.expression = expression
            self.message = message
    
    class TransitionError(Error):
        """Raised when an operation attempts a state transition that's not
        allowed.
    
        Attributes:
            previous -- state at beginning of transition
            next -- attempted new state
            message -- explanation of why the specific transition is not allowed
        """
    
        def __init__(self, previous, next, message):
            self.previous = previous
            self.next = next
            self.message = message
    

     不管有没有发生异常,在离开 try 语句之前总是会执行 finally 子句。try 子句中发生了一个异常,并且没有 except 字句处理(或者异常发生在 exceptelse 子句中),在执行完 finally 子句后将重新引发这个异常。try 语句由于 breakcontinereturn 语句离开时,同样会执行finally 子句。下面是一个更复杂些的例子:

    >>> def divide(x, y):
    ...     try:
    ...         result = x / y
    ...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         print("division by zero!")
    ...     else:
    ...         print("result is", result)
    ...     finally:
    ...         print("executing finally clause")
    ...
    >>> divide(2, 1)
    result is 2.0
    executing finally clause
    >>> divide(2, 0)
    division by zero!
    executing finally clause
    >>> divide("2", "1")
    executing finally claus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
      File "<stdin>", line 3, in divide
    TypeError: unsupported operand type(s) for /: 'str' and 'str'
    

    正如您所看到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执行 finally 子句。由两个字符串相除引发的 TypeError 异常没有被 except子句处理,因此在执行 finally 子句后被重新引发。

    在真实的应用程序中, finally 子句用于释放外部资源(例如文件或网络连接),不管资源的使用是否成功。

    大多数异常的名字都以"Error"结尾,类似于标准异常的命名。

    很多标准模块中都定义了自己的异常来报告在它们所定义的函数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这一章给出了类的详细信息。

    >>> class MyError(Exception):
            def __init__(self, value):
                self.value = value
            def __str__(self):
                return repr(self.value)
       
    >>> try:
            raise MyError(2*2)
        except MyError as e:
            print('My exception occurred, value:', e.value)
       
    My exception occurred, value: 4
    >>> raise MyError('oops!')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
    __main__.MyError: 'oops!'
    

    在这个例子中,类 Exception 默认的 __init__() 被覆盖。



    定义清理行为

    try 语句还有另外一个可选的子句,它定义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执行的清理行为。 例如:

    >>> try:
    ...     raise KeyboardInterrupt
    ... finally:
    ...     print('Goodbye, world!')
    ...
    Goodbye, world!
    KeyboardInterrupt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2, in ?
    

     以上例子不管try子句里面有没有发生异常,finally子句都会执行。

    如果一个异常在 try 子句里(或者在 except 和 else 子句里)被抛出,而又没有任何的 except 把它截住,那么这个异常会在 finally 子句执行后再次被抛出。

    下面是一个更加复杂的例子(在同一个 try 语句里包含 except 和 finally 子句):

    >>> def divide(x, y):
            try:
                result = x / y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print("division by zero!")
            else:
                print("result is", result)
            finally:
                print("executing finally clause")
       
    >>> divide(2, 1)
    result is 2.0
    executing finally clause
    >>> divide(2, 0)
    division by zero!
    executing finally clause
    >>> divide("2", "1")
    executing finally claus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
      File "<stdin>", line 3, in divide
    TypeError: unsupported operand type(s) for /: 'str' and 'str'
    
     

    预定义的清理行为

    一些对象定义了标准的清理行为,无论系统是否成功的使用了它,一旦不需要它了,那么这个标准的清理行为就会执行。

    这面这个例子展示了尝试打开一个文件,然后把内容打印到屏幕上:

    for line in open("myfile.txt"):
        print(line, end="")
    

    以上这段代码的问题是,当执行完毕后,文件会保持打开状态,并没有被关闭。

    关键词 with 语句就可以保证诸如文件之类的对象在使用完之后一定会正确的执行他的清理方法:

    with open("myfile.txt") as f:
        for line in f:
            print(line, end="")
    

    执行该语句后,文件 f 将始终被关闭,即使在处理某一行时遇到了问题。提供预定义的清理行为的对象,和文件一样,会在它们的文档里说明。

    调试

    程序能一次写完并正常运行的概率很小,基本不超过1%。总会有各种各样的bug需要修正。有的bug很简单,看看错误信息就知道,有的bug很复杂,我们需要知道出错时,哪些变量的值是正确的,哪些变量的值是错误的,因此,需要一整套调试程序的手段来修复bug。

    第一种方法简单直接粗暴有效,就是用print()把可能有问题的变量打印出来看看:

    def foo(s):
        n = int(s)
        print('>>> n = %d' % n)
        return 10 / n
    
    def main():
        foo('0')
    
    main()
    

    执行后在输出中查找打印的变量值:

    $ python3 err.py
    >>> n = 0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ZeroDivisionError: integer division or modulo by zero
    

    print()最大的坏处是将来还得删掉它,想想程序里到处都是print(),运行结果也会包含很多垃圾信息。所以,我们又有第二种方法。

    断言

    凡是用print()来辅助查看的地方,都可以用断言(assert)来替代:

    def foo(s):
        n = int(s)
        assert n != 0, 'n is zero!'
        return 10 / n
    
    def main():
        foo('0')
    

     assert的意思是,表达式n != 0应该是True,否则,根据程序运行的逻辑,后面的代码肯定会出错。

    如果断言失败,assert语句本身就会抛出AssertionError

    $ python3 err.py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AssertionError: n is zero!
    

     程序中如果到处充斥着assert,和print()相比也好不到哪去。不过,启动Python解释器时可以用-O参数来关闭assert

    $ python3 -O err.py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ZeroDivisionError: division by zero
    

     关闭后,你可以把所有的assert语句当成pass来看。

    logging

    print()替换为logging是第3种方式,和assert比,logging不会抛出错误,而且可以输出到文件:

    import logging
    
    s = '0'
    n = int(s)
    logging.info('n = %d' % n)
    print(10 / n)
    

    logging.info()就可以输出一段文本。运行,发现除了ZeroDivisionError,没有任何信息。怎么回事?

    别急,在import logging之后添加一行配置再试试:

    import logging
    logging.basicConfig(level=logging.INFO)
    

    看到输出了:

    $ python3 err.py
    INFO:root:n = 0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err.py", line 8, in <module>
        print(10 / n)
    ZeroDivisionError: division by zero
    

    这就是logging的好处,它允许你指定记录信息的级别,有debuginfowarningerror等几个级别,当我们指定level=INFO时,logging.debug就不起作用了。同理,指定level=WARNING后,debuginfo就不起作用了。这样一来,你可以放心地输出不同级别的信息,也不用删除,最后统一控制输出哪个级别的信息。

    logging的另一个好处是通过简单的配置,一条语句可以同时输出到不同的地方,比如console和文件。

    pdb

    第4种方式是启动Python的调试器pdb,让程序以单步方式运行,可以随时查看运行状态。我们先准备好程序:

    # err.py
    s = '0'
    n = int(s)
    print(10 / n)
    

    然后启动:

    $ python3 -m pdb err.py
    > /Users/michael/Github/learn-python3/samples/debug/err.py(2)<module>()
    -> s = '0'
    

    以参数-m pdb启动后,pdb定位到下一步要执行的代码-> s = '0'。输入命令l来查看代码:

    (Pdb) l
      1     # err.py
      2  -> s = '0'
      3     n = int(s)
      4     print(10 / n)
    

    输入命令n可以单步执行代码:

    (Pdb) n
    > /Users/michael/Github/learn-python3/samples/debug/err.py(3)<module>()
    -> n = int(s)
    (Pdb) n
    > /Users/michael/Github/learn-python3/samples/debug/err.py(4)<module>()
    -> print(10 / n)
    

    任何时候都可以输入命令p 变量名来查看变量:

    (Pdb) p s
    '0'
    (Pdb) p n
    0
    

    输入命令q结束调试,退出程序:

    (Pdb) q
    

    这种通过pdb在命令行调试的方法理论上是万能的,但实在是太麻烦了,如果有一千行代码,要运行到第999行得敲多少命令啊。还好,我们还有另一种调试方法。

    pdb.set_trace()

    这个方法也是用pdb,但是不需要单步执行,我们只需要import pdb,然后,在可能出错的地方放一个pdb.set_trace(),就可以设置一个断点:

    # err.py
    import pdb
    
    s = '0'
    n = int(s)
    pdb.set_trace() # 运行到这里会自动暂停
    print(10 / n)
    

    运行代码,程序会自动在pdb.set_trace()暂停并进入pdb调试环境,可以用命令p查看变量,或者用命令c继续运行:

    $ python3 err.py 
    > /Users/michael/Github/learn-python3/samples/debug/err.py(7)<module>()
    -> print(10 / n)
    (Pdb) p n
    0
    (Pdb) c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err.py", line 7, in <module>
        print(10 / n)
    ZeroDivisionError: division by zero
    

    这个方式比直接启动pdb单步调试效率要高很多,但也高不到哪去。

    IDE

    如果要比较爽地设置断点、单步执行,就需要一个支持调试功能的IDE。目前比较好的Python IDE有PyCharm:

    http://www.jetbrains.com/pycharm/

    另外,Eclipse加上pydev插件也可以调试Python程序。

    小结

    写程序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调试,程序往往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流程来运行,你期待执行的语句其实根本没有执行,这时候,就需要调试了。

    虽然用IDE调试起来比较方便,但是最后你会发现,logging才是终极武器。

    单元测试

    如果你听说过“测试驱动开发”(TDD:Test-Driven Development),单元测试就不陌生。

    单元测试是用来对一个模块、一个函数或者一个类来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

    比如对函数abs(),我们可以编写出以下几个测试用例:

    1. 输入正数,比如11.20.99,期待返回值与输入相同;

    2. 输入负数,比如-1-1.2-0.99,期待返回值与输入相反;

    3. 输入0,期待返回0

    4. 输入非数值类型,比如None[]{},期待抛出TypeError

    把上面的测试用例放到一个测试模块里,就是一个完整的单元测试。

    如果单元测试通过,说明我们测试的这个函数能够正常工作。如果单元测试不通过,要么函数有bug,要么测试条件输入不正确,总之,需要修复使单元测试能够通过。

    单元测试通过后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们对abs()函数代码做了修改,只需要再跑一遍单元测试,如果通过,说明我们的修改不会对abs()函数原有的行为造成影响,如果测试不通过,说明我们的修改与原有行为不一致,要么修改代码,要么修改测试。

    这种以测试为驱动的开发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确保一个程序模块的行为符合我们设计的测试用例。在将来修改的时候,可以极大程度地保证该模块行为仍然是正确的。

    我们来编写一个Dict类,这个类的行为和dict一致,但是可以通过属性来访问,用起来就像下面这样:

    >>> d = Dict(a=1, b=2)
    >>> d['a']
    1
    >>> d.a
    1
    

    mydict.py代码如下:

    class Dict(dict):
    
        def __init__(self, **kw):
            super().__init__(**kw)
    
        def __getattr__(self, key):
            try:
                return self[key]
            except KeyError:
                raise AttributeError(r"'Dic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s'" % key)
    
        def __setattr__(self, key, value):
            self[key] = value
    

    为了编写单元测试,我们需要引入Python自带的unittest模块,编写mydict_test.py如下:

    import unittest
    
    from mydict import Dict
    
    class TestDict(unittest.TestCase):
    
        def test_init(self):
            d = Dict(a=1, b='test')
            self.assertEqual(d.a, 1)
            self.assertEqual(d.b, 'test')
            self.assertTrue(isinstance(d, dict))
    
        def test_key(self):
            d = Dict()
            d['key'] = 'value'
            self.assertEqual(d.key, 'value')
    
        def test_attr(self):
            d = Dict()
            d.key = 'value'
            self.assertTrue('key' in d)
            self.assertEqual(d['key'], 'value')
    
        def test_keyerror(self):
            d = Dict()
            with self.assertRaises(KeyError):
                value = d['empty']
    
        def test_attrerror(self):
            d = Dict()
            with self.assertRaises(AttributeError):
                value = d.empty
    

    编写单元测试时,我们需要编写一个测试类,从unittest.TestCase继承。

    test开头的方法就是测试方法,不以test开头的方法不被认为是测试方法,测试的时候不会被执行。

    对每一类测试都需要编写一个test_xxx()方法。由于unittest.TestCase提供了很多内置的条件判断,我们只需要调用这些方法就可以断言输出是否是我们所期望的。最常用的断言就是

    assertEqual():
    
    self.assertEqual(abs(-1), 1) # 断言函数返回的结果与1相等
    

    另一种重要的断言就是期待抛出指定类型的Error,比如通过d['empty']访问不存在的key时,断言会抛出KeyError

    with self.assertRaises(KeyError):
        value = d['empty']
    

    而通过d.empty访问不存在的key时,我们期待抛出AttributeError

    with self.assertRaises(AttributeError):
        value = d.empty
    

    运行单元测试

    一旦编写好单元测试,我们就可以运行单元测试。最简单的运行方式是在mydict_test.py的最后加上两行代码:

    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这样就可以把mydict_test.py当做正常的python脚本运行:

    $ python3 mydict_test.py
    

     另一种方法是在命令行通过参数-m unittest直接运行单元测试:

    $ python3 -m unittest mydict_test
    .....
    ----------------------------------------------------------------------
    Ran 5 tests in 0.000s
    
    OK
    

    这是推荐的做法,因为这样可以一次批量运行很多单元测试,并且,有很多工具可以自动来运行这些单元测试。

    setUp与tearDown

    可以在单元测试中编写两个特殊的setUp()tearDown()方法。这两个方法会分别在每调用一个测试方法的前后分别被执行。

    setUp()tearDown()方法有什么用呢?设想你的测试需要启动一个数据库,这时,就可以在setUp()方法中连接数据库,在tearDown()方法中关闭数据库,这样,不必在每个测试方法中重复相同的代码:

    class TestDict(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print('setUp...')
    
        def tearDown(self):
            print('tearDown...')
    

    可以再次运行测试看看每个测试方法调用前后是否会打印出setUp...tearDown...

    小结

    单元测试可以有效地测试某个程序模块的行为,是未来重构代码的信心保证。

    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要覆盖常用的输入组合、边界条件和异常。

    单元测试代码要非常简单,如果测试代码太复杂,那么测试代码本身就可能有bug。

    单元测试通过了并不意味着程序就没有bug了,但是不通过程序肯定有bug。

    文档测试

    如果你经常阅读Python的官方文档,可以看到很多文档都有示例代码。比如re模块就带了很多示例代码:
    >>> import re
    >>> m = re.search('(?<=abc)def', 'abcdef')
    >>> m.group(0)
    'def'
    

    可以把这些示例代码在Python的交互式环境下输入并执行,结果与文档中的示例代码显示的一致。

    这些代码与其他说明可以写在注释中,然后,由一些工具来自动生成文档。既然这些代码本身就可以粘贴出来直接运行,那么,可不可以自动执行写在注释中的这些代码呢?

    答案是肯定的。

    当我们编写注释时,如果写上这样的注释:

    def abs(n):
        '''
        Function to get absolute value of number.
    
        Example:
    
        >>> abs(1)
        1
        >>> abs(-1)
        1
        >>> abs(0)
        0
        '''
        return n if n >= 0 else (-n)
    

     无疑更明确地告诉函数的调用者该函数的期望输入和输出。

    并且,Python内置的“文档测试”(doctest)模块可以直接提取注释中的代码并执行测试。

    doctest严格按照Python交互式命令行的输入和输出来判断测试结果是否正确。只有测试异常的时候,可以用...表示中间一大段烦人的输出。

    让我们用doctest来测试上次编写的Dict类:

    # mydict2.py
    class Dict(dict):
        '''
        Simple dict but also support access as x.y style.
    
        >>> d1 = Dict()
        >>> d1['x'] = 100
        >>> d1.x
        100
        >>> d1.y = 200
        >>> d1['y']
        200
        >>> d2 = Dict(a=1, b=2, c='3')
        >>> d2.c
        '3'
        >>> d2['empty']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KeyError: 'empty'
        >>> d2.empty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AttributeError: 'Dic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empty'
        '''
        def __init__(self, **kw):
            super(Dict, self).__init__(**kw)
    
        def __getattr__(self, key):
            try:
                return self[key]
            except KeyError:
                raise AttributeError(r"'Dic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s'" % key)
    
        def __setattr__(self, key, value):
            self[key] = value
    
    if __name__=='__main__':
        import doctest
        doctest.testmod()
    

    运行python3 mydict2.py

    $ python3 mydict2.py
    

    什么输出也没有。这说明我们编写的doctest运行都是正确的。如果程序有问题,比如把__getattr__()方法注释掉,再运行就会报错:

    $ python3 mydict2.py
    **********************************************************************
    File "/Users/michael/Github/learn-python3/samples/debug/mydict2.py", line 10, in __main__.Dict
    Failed example:
        d1.x
    Exception raised: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AttributeError: 'Dic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x'
    **********************************************************************
    File "/Users/michael/Github/learn-python3/samples/debug/mydict2.py", line 16, in __main__.Dict
    Failed example:
        d2.c
    Exception raised: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AttributeError: 'Dic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c'
    **********************************************************************
    1 items had failures:
       2 of   9 in __main__.Dict
    ***Test Failed*** 2 failures.
    

    注意到最后3行代码。当模块正常导入时,doctest不会被执行。只有在命令行直接运行时,才执行doctest。所以,不必担心doctest会在非测试环境下执行。

  • 相关阅读:
    超强视频分割/剪辑软件-Ultra Video Splitter绿色便携版
    超强视频分割/剪辑软件-Ultra Video Splitter绿色便携版
    ASP.NET做WEB开发的工具选择
    ASP.NET做WEB开发的工具选择
    C#中的局部类型
    OpenCV2:幼儿园篇 第四章 访问图像
    OpenCV2:幼儿园篇 第三章 导出图像
    OpenCV2:幼儿园篇 第二章 读取图像
    OpenCV2:幼儿园篇 第一章 创建图像并显示
    MFC隐藏在黑暗之中的大坑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angyux/p/610802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