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GIL(global interpreter lock)
GIL中文叫全局解释器锁,我们执行一个文件会产生一个进程,那么我们知道进程不是真正的执行单位,而是资源单位,所以进程中放有解释器(cpython)和py文件,也就是解释器需要解释的文件,即CPU要运行的文件。
GIL:
GIL本质上是一个互斥锁,是一个加在解释器身上的互斥锁,
在同一个进程内,所有的线程要想执行都必须要先抢到GIL锁,才能执行解释器代码。
优点:
保证cpython解释器内存管理的线程安全。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运行。
缺点:
同一进程内所有的线程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执行,运行效率低,也就是说cpython解释器的多线程无法实现并行,但是可以实现并发。
实现并发的原理:一个线程遇到I/O操作就切换线程,同时强制释放该线程的GIL,给其他线程使用。
GIL与互斥锁:
1.100个线程去抢GIL锁,即抢执行权限 2. 肯定有一个线程先抢到GIL(暂且称为线程1),然后开始执行,一旦执行就会拿到lock.acquire() 3. 极有可能线程1还未运行完毕,就有另外一个线程2抢到GIL,然后开始运行,但线程2发现互斥锁lock还未被线程1释放,于是阻塞,被迫交出执行权限,
即释放GIL 4.直到线程1重新抢到GIL,开始从上次暂停的位置继续执行,直到正常释放互斥锁lock,然后其他的线程再重复2 3 4的过程
三个需要注意的点: #1.线程抢的是GIL锁,GIL锁相当于执行权限,拿到执行权限后才能拿到互斥锁Lock,其他线程也可以抢到GIL,但如果发现Lock仍然没有被释放则阻塞,即便是拿到执行权限GIL也要立刻交出来 #2.join是等待所有,即整体串行,而锁只是锁住修改共享数据的部分,即部分串行,要想保证数据安全的根本原理在于让并发变成串行,join与互斥锁都可以实现,毫无疑问,互斥锁的部分串行效率要更高 #3. 一定要看本小节最后的GIL与互斥锁的经典分析 复制代码 GIL VS Lock 机智的同学可能会问到这个问题,就是既然你之前说过了,Python已经有一个GIL来保证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线程来执行了,为什么这里还需要lock? 首先我们需要达成共识: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共享的数据,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线程来修改共享的数据 然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保护不同的数据就应该加不同的锁。 最后,问题就很明朗了,GIL 与Lock是两把锁,保护的数据不一样,前者是解释器级别的(当然保护的就是解释器级别的数据,比如垃圾回收的数据),后者是保护用户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的数据,很明显GIL不负责这件事,只能用户自定义加锁处理,即Lock 过程分析:所有线程抢的是GIL锁,或者说所有线程抢的是执行权限 线程1抢到GIL锁,拿到执行权限,开始执行,然后加了一把Lock,还没有执行完毕,即线程1还未释放Lock,有可能线程2抢到GIL锁,开始执行,执行过程中发现Lock还没有被线程1释放,于是线程2进入阻塞,被夺走执行权限,有可能线程1拿到GIL,然后正常执行到释放Lock。。。这就导致了串行运行的效果 既然是串行,那我们执行 t1.start() t1.join t2.start() t2.join() 这也是串行执行啊,为何还要加Lock呢,需知join是等待t1所有的代码执行完,相当于锁住了t1的所有代码,而Lock只是锁住一部分操作共享数据的代码。 因为Python解释器帮你自动定期进行内存回收,你可以理解为python解释器里有一个独立的线程,每过一段时间它起wake up做一次全局轮询看看哪些内存数据是可以被清空的,此时你自己的程序 里的线程和 py解释器自己的线程是并发运行的,假设你的线程删除了一个变量,py解释器的垃圾回收线程在清空这个变量的过程中的clearing时刻,可能一个其它线程正好又重新给这个还没来及得清空的内存空间赋值了,结果就有可能新赋值的数据被删除了,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python解释器简单粗暴的加了锁,即当一个线程运行时,其它人都不能动,这样就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这可以说是Python早期版本的遗留问题。
我们通过一个图来进一步了解这个过程:
二 线程池与进程池:
首先我们明确一点:进程与线程都不能无限开!!!!我们的内存是一定的。
那么池的作用是什么:用来限制并发的任务数目,限制我们的计算机在一个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去并发的执行任务。
池内进程:用于计算密集型。
池内线程:用于IO密集型。
from concurrent.futures import ProcessPoolExecutor,ThreadPoolExecutor import time def task(): print('%s is running') time.sleep(2) if __name__ == '__main__': for i in range(10): 进程池:p=ProcessPoolExecutor(max_workers=5)#当我们不在里面填值的时候默认开启的进程数为CPU的核数。我们一般CPU为4核。 线程池:p=ThreadPoolExecutor(max_workers=10)#当我们不填值时,默认开启的线程数是CPU核数的五倍也就是:cpu*5
程序的运行状态:
阻塞:程序运行过程遇到I/O,程序变为阻塞状态,释放CPU资源。
非阻塞:
在运行态或则就绪态:没有遇到I/O或则通过某种手段让程序即使遇到I/O也不会停在原地,继续执行其他的操作,尽可能的多占用cpu。
提交任务的两种方式:或则调用任务的两种方式
同步:效率低
提交任务后就在原地等待,直到任务运行完毕后拿到任务的返回值才会继续执行下一行代码,强调一点。同步的等待与阻塞的等待是不一样的,
同步的等待可能也会遇到I/O操作,但是并不是阻塞,程序还是在运行状态的,因为这个时候程序还是在执行同步的任务。 异步:效率高
提交任务后,不在原地等,直接执行下一行代码。等到任务运行结束后会通知异步,任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