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尔特思维教程》-第6章(行动)- 第5节:思维的目的


    【学习目的】

           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又目的的,思维也是如此,因此,在进行思考前,我们应该向自己提出问题:思维的目的是什么?我想以什么结束?确定思维的目的很重要。

    【问题】

           如前几节所述,一个推销员已经知道自己的目标是顾客,也对这个目标做了扩展和缩小,下一步,他的目的是什么?

    【介绍】

           本节和接下来的四节讲述思维的五个阶段。本节题图展示来所有5个阶段的标志。

           “PISCO”是指灭个过程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PISCO”可以被作为一个简单的参照工具来使用。这5个过程和前面3个步骤可以合起来叫做TEC-PISCO过程(Target-Expand-Contract-Purpose-Input-Solution-Choice-Operation),但是这只是为了方便起见。

           图解展示了思维的5个阶段:

           1.目的(Purpose):思考者相达到什么目的?

           2.输入(Input):什么进入了思维。

           3.解决方案(Solution):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

           4.选择(Choice):从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

           5.运用(Operation):运用步骤,把思维变成行动。

           这五个阶段就是PISCO,本课讲述第一个阶段:目的。

           我为什么这样思维?

           1.我想达到什么目标?

           2.问题是什么?

           3.什么样的结果让我满意?

           4.思维结束的时候,我应该拥有什么?

           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都是一个意思,即,思维有目的。

           有些人可能会对目的、目标、客体、对象等等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目标是注意力的对象:正是在这一点上注意力猜得到了指引,目的是我们最终以简单描述来结束的东西。

           在实际使用中,目的和目标经常交互使用。试图找出他们之间哲学上的区别不会更有帮助,而会更让人困惑:“目的”一词应该在全文中使用,它被描述成思维的结束点。

           思维的目的是什么?我想以什么结束?

           它们是定义思维目的的核心短语。接下来就是表达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方式。除非思考者的目的、最后的目标非常清楚,否则他的思维可能不会有效。

    【定义】

           目的的类型

           大体上,目的可以分为两类:总体目的和确切目的。总体目的指的是思维发生的总领域,如“选择一个职业”就是个总体目的。确切目的指的是需用细节描述的思维的定点,如“我决定下周做什么,以帮助我们选择一份工作。”

           目的的类型也可以被叫做相关的思维类型,或思维的种类。如果对目的做详细的分类,就必须确定:你想以一个结论、计划还是只表达一个观点来结束?你思维的目的是研究一个主题,还是证明某事?有一个特定的问题要解决,还是需要一个新的想法?这里进一步列出来目的的详细类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应该在目的的分类上面花太多的时间,但可以一直参考它们。

           目的的四种主要类型是:发现、组织、决定、产生。

           1.发现类型:

           (1)探索

           (2)理解

           (3)发现

           (4)证据

           (5)获得信息

           (6)描述

           2.组织类型

           (1)观点

           (2)结论

           (3)争议

           (4)组织

           (5)计划

           3.决定类型

           (1)决定

           (2)选择

           (3)审查

           (4)评价

           (5)备选方案

           4.产生类型

           (1)问题

           (2)创新

           (3)创造性

           上面都是人们在思维结束时想得到的东西。你可能想以更加理解某事,评论一个决定,拥有一个计划,获得一个确定观点等来作为结局。

           思维的总体目的一般局限在思维发生的普遍领域:职业、家庭作业、家庭、父母、堵车等等。思维通常不会超越这个普遍的目的。

           思维的确切的目的必须用细节来定义,这是要回答和解决的确定问题,它需要定义和指出。可能会有可以选择的确切目的。它们被按顺序指出和处理。太集中来回有危险,但如果没有中心点的话会更加危险。PISCO关于目的的解释部分展示了一个代表一般目的的外围,一个小的代表确切目的的内圈。重点应该放在寻找确切目的上。

    【范例】

           1.在交叉询问一场车祸中的证人。律师思维的目的是什么?

           这取决于律师是在辩护还是起诉。如果是辩护,律师可能表明证人不可靠,证人的证据能排除他的当事人的责任。如果是起诉,律师可能想表明证人是可靠的,证据并不主要。除非律师非常清楚,不然他就会把事情搞混。

           这个事例说明,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让重点保持在思维的目的上,而不是在一般的目标上。因此,律师思维的目的,问题和评价的选择,应该根据律师立场的不同而不同。搞清楚自己的思维目的对律师很重要。

           2.一个超市发现丢了很多肥皂。侦探被叫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思维的目的是什么?去抓住拿了肥皂的人吗?去找出为什么只有肥皂不见得原因?是找到不让肥皂丢失的方法?还是给整个商店建立更好的安全措施?只有在清楚地知道每个阶段的目的时,他们的思维才会有效。

           这个事例解释了思维的目的可能会有很多选择。虽然它们看起来是在一般领域之内,但它们实际上导向了不同的思维。例如,抓住小偷可能让人满意,但除了给小偷设置了一些障碍之外,它可能没有解决商店安全的问题。这里的重点是,认识到在相同的总体目的之内,有很多可选择的确切目的。

           3.即使存在周围居民反对和放射性污染的危险,电力公司还是决定在一个地方建立一个核电站。他们说,他们已经研究过所有的选择,最后才挑中了这一项目。但是,他们思维的重点是在这个区域建立什么类型的电站的问题,而不是是否应该建造,或者在哪儿建造的问题。

           这个事例说明,结论可能满足思维的目的,但是如果目的不同,那么结论也会不同。它同时表明,原以为一样的目的可能事实上并不相同。

    【原则】

           确认思维的目的

           1.如果需要思维,要对目的很明确:如果某事值得思考,那么确认思维的确切目的也是值得的。

           2.对目的要清楚:在总体上认清楚目的还不够,你必须能够确切说出。

           3.每个目的是分离的:如果有不同的目的,每一个目的都必须单独定义。

           4.一直把目的记在心里:在思维的任何阶段,都必须牢记检验目的。

           5.知道你想结束的地方:确认思维目的的意思是:确切地知道你想在什么地方结束。

    【本节总结】

           本节的核心是努力去定义思维的目的,分清目的的类型,最终找到确切的目的:我想以什么结束?

    关于本书的所有章节内容,可以参考以下文章链接:

    读过的书籍及思考-02-《柯尔特思维教程》

  • 相关阅读:
    four day (linux基础学习1)
    three day(网络基础)
    two day(操作系统)
    Oldboy One day(计算机基础)
    mybatis调用存储过程
    调用jiathis分享接口
    汉字转换拼音工具类
    Ajax前后台交互 返回普通格式和JSON格式
    Bootstrap与EasyUI入门
    MD5,sha1加密工具类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angjiyou/p/1459062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