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学《被讨厌的勇气》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不幸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反过来说就是,幸福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iegie)的人际关系训练课给了我们一份清单,这份清单上面有20个问题,定期审视这些问题有利于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我们要放下与别人的竞争,追求自我的超越,与“理想的自己”进行比较。找到了最真实的自己,前行就不再迷茫。
==============
《被讨厌的勇气》书中的名言和金句:
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116页)
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145页)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158页)
阿德勒说“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164页)
特意自吹自擂的人其实是对自己没有自信。阿德勒明确指出“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177页)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186页)
之所以有很多人虽然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但却感觉不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194页)
很多人认为朋友越多越好,但果真如此吗?朋友或熟人的数量没有任何价值。这是与爱之主题有关的话题,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关系的距离和深度。(228页)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262页)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277页)
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那首先请弄清楚“这不是自己的课题”这一界限;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这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变得简单的第一步。(282页)
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314页)
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314页)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318页)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不幸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反过来说就是,幸福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344页)
有人认为你不好,那证明你活得自由,或许从中能感到以自我为中心的气息。(348页)
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366页)
闷在自己房间里就好比停留在杯子里躲在一个小小的避难所里一样。即使能够临时避雨,但暴风雨却不会停止。(367页)
就是通过为共同体也就是他人服务能够体会到“我对别人有用”,不是被别人评价说“很好”,而是主观上就能够认为“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价值。(391页)
关于共同体感觉问题,也有人向阿德勒本人提出过同样的疑问。当时,阿德勒的回答是这样的:“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来开始。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 (401页)
建立起共同体感觉。这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424页)
是按照“行为标准”来接受自己还是按照“存在标准”来接受自己,这正是一个有关“获得幸福的勇气”的问题。(467页)
人生中有时候无意间拿起的一本书就会完全改变之后的人生。(529页)
阿德勒说:“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如果不懂得如何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候就会因为想要满足他人期待或者不想伤害他人而导致虽有自己主张但无法传达,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539页)
-------------
1.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拥有的心理学”,而是“使用的心理学”。不在于我们被给予了什么(我们无法改变),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一切,都是我们的亲手选择。
2. 世上的人其实并不关注我,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之所以有很多人虽然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但却感觉不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当中。
3. 不能够逃避。无论多么困难的关系,都不可以选择逃避,必须勇敢去面对。即使最终发现成用剪刀剪断,也要首先选择面对。
4. 来接受心理咨询辅导的人,几乎没有任性者。(马东有一句: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5. 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往上推的态度,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
6. 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需要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7. 不去居高临下地命令其学习,而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8. 自我接纳,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
9. 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10. 悲伤的时候,尽管悲伤就可以。正是想要逃避痛苦或悲伤才不敢付诸行动,以至于与任何人都无法建立起深厚的关系。
11. 为什么会有奉献精神呢?这是因为能够把家人视为“伙伴”。在视他人为“敌人”的状态下,所做出的贡献也许是伪善的。
12. 如果所有人都能够认为“年轻人更超前”的话,世界就会发生重大改变。
13.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14. 幸福即贡献感。如果能真正拥有贡献感,那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
15. 人生很简单,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刹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令其过于深刻。
16. 毫不畏惧地把强烈的聚光灯打向“此时此刻”。
17. 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这颗引导之星,那么你就不会迷失,而且做什么都可以。
力量,到底从何而来?
有希望的感觉;简单的相信;感谢和照顾好自己。
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
----------------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Dale Carniegie)的人际关系训练课给了我们一份清单,这份清单上面有20个问题。
1)我有整洁的外表吗?
2)我是一个机敏、沉着的人吗?
3)我有一个令人愉悦的声音吗?
4)我的性格开朗吗?
5)我容易交到朋友吗?
6)我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吗?
7)我的热情是否真诚而又有感染力?
8)我会坚持到成功吗?
9)我是否真诚的对待他人?
10)我和别人相处的好吗?
11)我能接受建设性的批评吗?
12)我能记住别人的名字和样子吗?
13)我是个准时的人吗?
14)我有合作精神吗?
15)我是个好的倾听者吗?
16)我有偏见吗?
17)我可以在不冒犯的情况下给他人提出建议吗?
18)我喜欢团队合作吗?
19)我是个可靠的人吗?
20)我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吗?
《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通俗类哲学书。书中通过一位研究阿德勒心理学的教授和一位迷茫的青年的深夜对话,阐述了“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主要思想。
在意别人的视线、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着,这或许能够成为一种人生路标,但却是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即使自己再完美也会有人不喜欢你、不认同你。
如何消除这种烦恼?
阿德勒提出了“追求优越性”:自我不断前进,不与别人比高低。也就是说,我们要放下与别人的竞争,追求自我的超越,与“理想的自己”进行比较。找到了最真实的自己,前行就不再迷茫。
此时此刻。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我们能拥有的只有当下。
我试着改变自己,聚焦“此时此刻”,开始学会珍视每一个当下,尽量一心一用,不对过去感到焦虑,不担忧未来。我因内心的改变而豁然、充实,尽管完全实践它还需要时间。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际关系,如果这个宇宙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那么一切烦恼也都将消失。
当然,我们不可能让人际关系消失。人在本质上必须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根本不可能做到与他人完全隔离。
矛盾就在这里。道理都知道,但是真的要消除人际关系带给我们的烦恼,又谈何容易。人生来就不是一座孤岛。
知道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
我们生活和做事的刚需里,并没有“做事的意义”这一条。一件事情可以很客观,不需要刻意表扬,也不需要明确批评,观察并去感受、体验并活在当下。
如此客观的事情加上主观的体验和经历,就如书里所说的“我们赋予的意义”了。
上级的决策和自己息息相关,虽然提出这个决策内容是别人,但这时对这个决策的接受程度属于自己可控,完全可以拒绝或提出建议。
我们不强迫好朋友和自己想法一致、或对方必须理解自己,因为那是对方的课题,但对于分歧之处,我们完全有权利提出异议,当然,最好是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
=============
之前几篇总结的文章链接:
杂谈 | 关于健康减肥的最新科学研究和各种方法汇总(看这篇就够了)
心禅道是本人多年来追求心灵安宁之道的思考总结和资料收集整理并将持续进行探索更新,内容涉及各种心理学,佛学,禅修,冥想,灵修,内观,印度瑜伽,零极限,吸引力法则,坐享,轻疗愈,量子力学等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