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软件系统中,某些类型由于自身的逻辑,它具有两个或多个维度的变化,那么如何应对这种“多维度的变化”?如何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来使得该类型能够轻松的沿着多个方向进行变化,而又不引入额外的复杂度?
例子:设想如果要绘制矩形、圆形、椭圆、正方形,我们至少需要4个形状类,但是如果绘制的图形需要具有不同的颜色,如红色、绿色、蓝色等,此时至少有如下两种设计方案:
方案1:
方案2:
对于有两个变化维度(即两个变化的原因)的系统,采用方案二来进行设计系统中类的个数更少,且系统扩展更为方便。设计方案二即是桥接模式的应用。桥接模式将继承关系转换为关联关系,从而降低了类与类之间的耦合,减少了代码编写量。
概念
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的变化。
当一个抽象可能有多个实现时,通常用继承来协调他们。抽象类的定义对该抽象的接口。而具体的子类则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实现,但是此方法有时不够灵活。继承机制将抽象部分与他的视线部分固定在一起,使得难以对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独立地进行修改、扩充和充用。
适用
- 你不希望在抽象和他的实现部分之间有一个固定的邦定关系,如在程序的运行时刻实现部分应该可以被选择或者切换。
- 类的抽象以及他的视像都可以通过生成子类的方法加以扩充。这时bridge模式使你可以对不同的抽象接口和实现部分进行组合,并对他们进行扩充。
- 对一个抽象的实现部分的修改应该对客户不产生影响,即客户的代码不需要重新编译。
- 你想对客户完全隐藏抽象的实现部分。
- 你想在多个实现间共享实现,但同时要求客户并不知道这一点。
类图
组成角色
抽象类(Abstraction):定义抽象类的接口,维护一个指向Implementor类型对象的指针
扩充抽象类(RefinedAbstraction):扩充由Abstraction定义的接口
实现类接口(Implementor):定义实现类的接口,该接口不一定要与 Abstraction的接口完全一致;事实上这两个接口可以完全不同。一般来讲, Implementor接口仅提供基本操作,而 Abstraction则定义了基于这些基本操作的较高层次的操作。
具体实现类(ConcreteImplementor):实现Implementor接口并定义它的具体实现。
代码
AbstractShape.java
package com.yydcdut;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Shape { Color color; public AbstractShape(Color color) { super(); this.color = col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draw(); }
颜色接口
package com.yydcdut; public interface Color { String getColor(); }
正方形Squre继承图形抽象类
package com.yydcdut; public class Square extends AbstractShape { public Square(Color color) { super(col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使用"+color.getColor()+"画正方形"); } }
圆形Cirlce继承图形抽象类
package com.yydcdut; public class Circle extends AbstractShape { public Circle(Color color) { super(col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使用"+color.getColor()+"画圆"); } }
Red红色实现颜色Color接口
package com.yydcdut; public class Red implements Colo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Color() { return "红色"; } }
Green绿色实现颜色Color接口
package com.yydcdut; public class Green implements Colo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Color() { return "绿色"; } }
测试:
package com.yydcdu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lor color = new Green(); AbstractShape shape = new Square(color); shape.draw(); } }
效果:
使用绿色画正方形
总结
Bridge模式有以下一些优点:
- 分离接口及其实现部分 一个实现未必不变地绑定在一个接口上。抽象类的实现可以在运行时刻进行配置,一个对象甚至可以在运行时刻改变它的实现。将Abstraction与Implementor分离有助于降低对实现部分编译时刻的依赖性,当改变一个实现类时,并不需要重新编译 Abstraction类和它的客户程序。为了保证一个类库的不同版本之间的二进制兼容性,一定要有这个性质。另外,接口与实现分离有助于分层,从而产生更好的结构化系统,系统的高层部分仅需知道Abstraction和Implementor即可。
- 提高可扩充性 你可以独立地对Abstraction和Implementor层次结构进行扩充。
- 实现细节对客户透明 你可以对客户隐藏实现细节,例如共享 Implementor对象以及相应的引用计数机制(如果有的话) 。
桥接模式的缺点
- 桥接模式的引入会增加系统的理解与设计难度,由于聚合关联关系建立在抽象层,要求开发者针对抽象进行设计与编程。
- 桥接模式要求正确识别出系统中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因此其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模拟情景:
现需要提供大中小3种型号的画笔,能够绘制5种不同颜色,如果使用蜡笔,我们需要准备3*5=15支蜡笔,也就是说必须准备15个具体的蜡笔类。而如果使用毛笔的话,只需要3种型号的毛笔,外加5个颜料盒,用3+5=8个类就可以实现15支蜡笔的功能。
实际上,蜡笔和毛笔的关键一个区别就在于笔和颜色是否能够分离。即将抽象化(Abstraction)与实现化(Implementation)脱耦, 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地变化"。关键就在于能否脱耦。蜡笔的颜色和蜡笔本身是分不开的,所以就造成必须使用15支色彩、大小各异的蜡笔来绘制图画。而毛笔与颜 料能够很好的脱耦,各自独立变化,便简化了操作。在这里,抽象层面的概念是:"毛笔用颜料作画",而在实现时,毛笔有大中小三号,颜料有红绿蓝黑白等5 种,于是便可出现3×5种组合。每个参与者(毛笔与颜料)都可以在自己的自由度上随意转换。
蜡笔由于无法将笔与颜色分离,造成笔与颜色两个自由度无法单独变化,使得只有创建15种对象才能完成任务。
Bridge模式将继承关系转换为组合关系,从而降低了系统间的耦合,减少了代码编写量。
我是天王盖地虎的分割线
源代码:http://pan.baidu.com/s/1dD1Qx01
java桥接.zip
参考:http://blog.csdn.net/hguisu/article/details/75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