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二周的总结


    最近这周有些收获,总结如下: 

    1. 要让参与开发的每个成员都清楚的了解我们到底在做什么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经常按照“任务”去完成每周的工作,我不太赞同。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最终开发出的功能和我们最初设计的功能之间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不是这些人技术不够好。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管中窥豹”,也许某个功能独立看是不错的,但是放在整个模块下就显得那么不太协调了。 

    2. 重视原型。产品原型的开发大多是美工做的,但美工大多很难准确理解产品的设计初衷。因此做出的东西可能已经对原始的设计初衷进行了“歪曲”,当做原型的时候,有人说“差不多就行了,大概有个图就足够了这实际上又是对设计初衷的二次“歪曲”。最终等到真正实现功能的时候很多人就傻眼了,经常会问“这个怎么做,那个什么意思”。我觉得原型应该可以明确的描述出系统要实现的功能点,应该在原型设计阶段将系统整体的功能线捋顺了。当真正去实现功能的时候应该关注的是具体的实现方式,而不应该再翻回去质疑功能设计的是否合理。当然,这也是从前不久的开发过程中吸取的教训 

     

    本周我对开发的心得 

    1. 在完成业务层和服务层的代码之后,尝试编写可重复执行的单元测试。以此来模拟用户的操作整体测试特定使用场景下可能涉及的所有功能。工具毕竟不是专门用于自动化测试的,使用起来还是不大方便,不过自动化测试应该是个趋势。接下来要研究一下 

    2. 拦截器和监听器的区别。拦截器拦截的是方法,监听器监听的是对象。对于级联操作(例如删除父词条的同时删除子词条)有些时候虽然两种方法可以通用,但是其设计初衷我认为还不是为了完成这种事情,当然类似的需求也可以通过“观察者模式”完成,具体的比较和实现会在接下来继续深入研究 

    3. 团队建设。避免因为不了解整体功能导致影响开发进程,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召集几个即将参与开发的同事,把系统“讲”给大家听,同时收集大家的反馈。比如某些功能可能设置的不合理或者使用不方便等等 

    4. 对编辑器中插入宏实现思路和方式的思考。目前已经基本有思路了,可以很灵活的完成宏的插入和修改,基本是通过链接来实现的。

  • 相关阅读:
    计算机网络——TCP如何做到可靠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TCP的流水线传输(超详细)
    计算机网络——TCP的拥塞控制(超详细)
    计算机网络——TCP的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超详细)
    计算机网络——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
    转:资源 | 我爱自然语言处理
    bootsect及setup
    python默认编码设置
    实例分析C程序运行时的内存结构
    matlab常用目录操作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utiansanshou/p/286554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