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走过了辉煌的进程,中国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壮大,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科技创新成为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重要支撑和体现。
从今天开始,《财经天下》周刊推出七十年新兴科技专题报道,回首科技创新由弱到强写下的中国篇章,见证用科技创新成就的一个又一个梦想。
十年前的今天,马云肯定没有心思想退休的事情。
因为他每天醒来,都要面对生死时速:服务器处理器载荷 98%,离过载只剩一步。他挖来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副院长王坚,说要一年投 10 亿,坚持十年,把云计算做起来,别人都骂王坚是骗子。王坚动辄拍桌,业务部门对阿里云避之不及。
2010 年的中国 IT 领袖峰会,BAT 上演了一场华山论剑。李彦宏不屑一顾: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马化腾则幽默地说:云计算比较超前,到阿凡达时代有可能,现在太早了。
但仅仅十年之后,阿里云已独吞 43% 中国公有云市场,居全球第三。腾讯将公有云当变革的救命稻草。通信领域巨头华为也下定决心,要用做手机的投入将公有云变成“另一个荣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 年)》显示,2018 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 1363 亿美元,未来几年市场的平均增速在 20% 左右,预计到 2022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2700 亿美元。
这其中,中国公司正奋起直追,距世界第一的差距正越来越短,见证这个国家 10 年的努力。
亚马逊一声惊雷
云计算的诞生颇为奇幻。2002 年,还在卖书的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遭到计算机图书出版商 Tim O‘Reilly 逼宫:要么亚马逊把销售数据开放给出版商,要么我们用爬虫自己爬。O’Reilly 甚至建议:你们应当开放 API,让我们据此建立新的网站。
这看似威胁,却切中贝佐斯的心坎:当时亚马逊 IT 基础设施部门的高管,如同“硬件祭祀”,掌管着其他部门调用新技术的权利。高管们在会议上互相开炮,让 Jeff Bezos 大发雷霆。他决心设计一个提供计算设施的平台,并起名为 AWS (Amazon Web Services)。
2006 年白色情人节,亚马逊存储服务 S3 上线,当时它是那么不起眼,以至于掉线 9 小时都无人注意。当年秋天,弹性计算服务 EC2 上线,迅速火爆美国东海岸。
据 AWS 的 CTO Werner Vogels 回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人用 Cloud 一词,意思是你可以使用计算资源,同时又不需要知道服务器跑到哪一块硬件上。这成为世界上云计算的开端。
在当时,云计算几乎是寒酸的代名词:利润不到 20%,让 IBM 和微软都看不起,更别提躺着赚钱的谷歌。但亚马逊的零售业务利润仅5%,云计算反而是金矿。时至今日,“野球拳”练成神功:云计算贡献了亚马逊全部利润的2/3 以上。
在 2018 年,AWS 仍占有 47.8% 市场份额。每当亚马逊开发出新技术,国内公司便争相模仿,足见其江湖地位。在背后,当年贝佐斯决心革新时,大洋彼岸的中国,大部分公司还都无动于衷。
阿里抢滩中国
2008 年 9 月,马云把王坚挖到阿里巴巴。当时马云每天睁眼都提心吊胆:早上八点到九点半之间,服务器的处理器使用率都飙升到 98%,离超负载仅一步之遥。伴随淘宝和支付宝壮大,本地 IT 机房不够用是迟早的事。
服务器不够就买,是当时公司的共识。但王坚给马云算了笔账:按这样的速度花钱,光买机器和软件就能让阿里破产。此外 IOE (IBM、Oracle 和 EMC) 也不足以支持如此用量。马云召开会议,研发一套新的技术架构,王坚则被任命为“首席架构师”。
马云雄心勃勃,但其他人一片嗤笑。2010 年的中国 IT 领袖峰会上,BAT 老板华山论剑,谈起云计算。李彦宏说,“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马化腾也泼冷水:“云计算这个概念比较超前,可能你过几百年、一千年,到阿凡达时代,确实有可能。但现在过早了。”
在阿里云内部,辞职信则像雪花般飞到王坚手里。人们给他起名叫“骗子博士”,说一个学心理学的居然能当 CTO。性情温和的他也忍不住砸桌子,某天他正砰砰拍手机,有个工程师终于忍不住说:王博士,你拍的是我的手机……
与华为“自家狗粮自己吃”一样,马云也拍板让支付宝“以身试药”。2010 年初,阿里金融总裁胡晓明陪马云在西湖畔散步,问马云:能不能放我一马?马云称,不可以,云计算是未来。2012 年,阿里云拨云见日:其支撑的淘宝核心系统实现了零故障。2015 年 1 月,12306 把车票查询业务放到了阿里云上,春运高峰期间,阿里云承担了 12306 系统 75% 的流量,以往抢票系统瘫痪的情况大为改观。
2018 年,阿里云收入达到惊人的 213.6 亿元,四年翻了 20 倍,最新估值达 390 亿美元,成为阿里增长第三极。与亚马逊一样,阿里充分尝到先行者的甜头:独占中国公有云市场 43%,从 2015 年全球第五,到如今排名第三。2018 年 6 月,时任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还表露野心:要用三年追上 AWS 的技术。
腾讯奋起直追
2018 年国庆时,有腾讯员工在内部群发问:股价只剩 270,是不是遇到 bug 了?当时,国内游戏行业受版号冻结事件影响,业绩普遍受挫,连腾讯也不例外,2018 年 Q4 盈利 140.26 亿港元,同比下跌 35%。最低谷时,腾讯市值跌去万亿港元,不得不寻找新出路。
它找到的新出路便是云和 to B 业务。国庆前后,其宣布了六年来最大变革:将云直接提拔为 CSIG (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万年小媳妇熬出头,马化腾干脆表示: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
腾讯云最早建立时,纯粹为服务 QQ 和 QQ 空间。负责人提出要做大市场,但被马化腾否决,只能挂在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SNG)名下。2013 年腾讯云终于对外开放,但依然“内部不爱,外部不用”。他们在内部寻求跟别的事业群合作,对方老大说:你跟我不是平级的,找汤道生(时任 SNG 总裁)来。
“腾讯云输在顶层架构上。”在马云逼胡晓明用阿里云,说要投“10 年 10 亿”时,腾讯云既没钱发展技术,也没内部业务尝鲜。直到 2018 年利润熄火,腾讯云才被当作救兵搬上台前。但此时阿里云已占国内云半壁江山。
腾讯云的最大阻碍,其实还在“有没有 to B 基因”。云不比 to C 业务,服务客户容不得半点闪失。
2018 年,一家初创企业发现自己部署在腾讯云上的数据丢失,愤而提出索赔 1101.6 万元,腾讯则只愿赔偿 13 万元。“出了这种事,腾讯居然不上门沟通,以为一通电话就能解决问题。”云从业者表示不可思议:要是在对公业务上这样出篓子,领导一个电话就打给马化腾了。
2019 年初,腾讯爆出更骇人的新闻:托管在腾讯云上的“她 face+”,使用的“人脸融合”本由天天P图提供。然而架构调整后,腾讯云和天天P图分属不同部门,后者降低了技术质量,甚至推出竞品。面对同行询问“天天P图还在搞你们吗?”,创业公司哭诉:“我们成了腾讯调整的炮灰”。
得术易,得道难。时隔一年后,腾讯前副总裁吴军还在炮轰:腾讯就没有 to B 基因。2019 年,腾讯在国内云市场占据 16.5% 份额,位居第二。能否追上阿里,腾讯还任重道远。
华为睡狮苏醒
2016 年,华为轮值 CEO 徐直军没少开会:公有云要不要做,怎么做?早在七年前,华为内部就建立了公有云业务,但“发布不发力”,任由阿里和腾讯云抢走了国内六七成份额。“再不做就晚了”,华为最终下定决心,在 2017 年成立云 BU。
这颇有睡狮觉醒的意味:华为是私有云超级巨头,中国第一,全球第二。一旦决定做,华为能将私有云积累的能力马上搬过来,更别提天量政企客户。“觉得华为来晚了,但又不敢轻视”是当时的普遍看法。
不同于互联网公司,硬件厂商做公有云是“革自己的命”。华为内部测算,同样计算量部署在云和盒子(本地服务器)上,收入比大概是1:5。但被阿里云等倒逼,华为不得不做。为此,任正非拍板让“卖盒子”的郑叶来担任华为云 BU 总裁,一个人肩挑“互搏”的两项业务。
但领导留了退路,郑叶来反而要破釜沉舟,剥离私有云。“否则所有销售都优先卖私有云,很容易完成收入目标,但公有云做不起来。”那段时间,郑叶来白了三分之一头发,每次进理发店都要求剪到最短。同事都担心,如果公有云做砸,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会断送。
所幸,华为有“自家狗粮自己吃”的魄力。华为手机上 100 多亿张照片,先转存华为云。华为内部的 IT 系统也整体搬迁。这意味着全球 170 国家的 18 万员工业务,都挑在郑叶来肩上。
经过 6 年时间,华为云站稳脚跟,成为华为早先投资芯片、服务器、存储、软件等交汇点。徐直军甚至称:华为云是“另一个荣耀”,将华为 30 多年打造的基础设施面向 to B 客户。
2019 年,华为在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为 2.3%,看似与阿里腾讯无法比较。但互联网企业无法渗透的传统行业客户,对华为却唾手可得。郑叶来甚至在有意控制华为云的上新速度。
“华为云不太急于圈地”,徐直军解释说,多一个亿少一个亿,对华为一点声响都没有。华为刚做手机时,不愿多投入营销和广告。别人笑话华为只会研发,如今遭打脸。现在做云,华为仍将一半投入投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