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asticearch 归并策略


    归并线程配置

    segment 归并的过程,需要先读取 segment,归并计算,再写一遍 segment,最后还要保证刷到磁盘。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消耗磁盘 IO 和 CPU 的任务。所以,ES 提供了对归并线程的限速机制,确保这个任务不会过分影响到其他任务。

    在 5.0 之前,归并线程的限速配置 indices.store.throttle.max_bytes_per_sec 是 20MB。对于写入量较大,磁盘转速较高,甚至使用 SSD 盘的服务器来说,这个限速是明显过低的。对于 Elastic Stack 应用,社区广泛的建议是可以适当调大到 100MB或者更高。

    # curl -XPUT http://127.0.0.1:9200/_cluster/settings -d'
    {
        "persistent" : {
            "indices.store.throttle.max_bytes_per_sec" : "100mb"
        }
    }'
    

    5.0 开始,ES 对此作了大幅度改进,使用了 Lucene 的 CMS(ConcurrentMergeScheduler) 的 auto throttle 机制,正常情况下已经不再需要手动配置 indices.store.throttle.max_bytes_per_sec 了。官方文档中都已经删除了相关介绍,不过从源码中还是可以看到,这个值目前的默认设置是 10240 MB。

    归并线程的数目,ES 也是有所控制的。默认数目的计算公式是: Math.min(3, Runtime.getRuntime().availableProcessors() / 2)。即服务器 CPU 核数的一半大于 3 时,启动 3 个归并线程;否则启动跟 CPU 核数的一半相等的线程数。相信一般做 Elastic Stack 的服务器 CPU 合数都会在 6 个以上。所以一般来说就是 3 个归并线程。如果你确定自己磁盘性能跟不上,可以降低index.merge.scheduler.max_thread_count 配置,免得 IO 情况更加恶化。

    归并策略

    归并线程是按照一定的运行策略来挑选 segment 进行归并的。主要有以下几条:

    • index.merge.policy.floor_segment 默认 2MB,小于这个大小的 segment,优先被归并。
    • index.merge.policy.max_merge_at_once 默认一次最多归并 10 个 segment
    • index.merge.policy.max_merge_at_once_explicit 默认 forcemerge 时一次最多归并 30 个 segment。
    • index.merge.policy.max_merged_segment 默认 5 GB,大于这个大小的 segment,不用参与归并。forcemerge 除外。

    根据这段策略,其实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何减少 segment 归并的消耗以及提高响应的办法:加大 flush 间隔,尽量让每次新生成的 segment 本身大小就比较大。

    forcemerge 接口

    既然默认的最大 segment 大小是 5GB。那么一个比较庞大的数据索引,就必然会有为数不少的 segment 永远存在,这对文件句柄,内存等资源都是极大的浪费。但是由于归并任务太消耗资源,所以一般不太选择加大 index.merge.policy.max_merged_segment 配置,而是在负载较低的时间段,通过 forcemerge 接口,强制归并 segment。

    # curl -XPOST http://127.0.0.1:9200/logstash-2015-06.10/_forcemerge?max_num_segments=1
    

    由于 forcemerge 线程对资源的消耗比普通的归并线程大得多,所以,绝对不建议对还在写入数据的热索引执行这个操作。这个问题对于 Elastic Stack 来说非常好办,一般索引都是按天分割的。

    文章学习来自于: https://www.cnblogs.com/bonelee/p/6617612.html

    总结一下该文章介绍了

    • 1.归并线程
    • 2.segment的归并策略
    • 3.forcemerge接口 减少segment数量提高查询速度
  • 相关阅读:
    多线程案例
    Fault-Tolerance, Fast and Slow: Exploiting Failure Asynchrony in Distributed Systems
    LRU缓存实现案例
    kubernetes:基于ab的压力测试
    《软件测试52讲》——测试数据准备篇
    《软件测试52讲》——性能测试篇
    《软件测试52讲》——代码测试篇
    《软件测试52讲》——API自动化测试篇
    《软件测试52讲》——GUI自动化测试篇
    《梁宁产品思维30讲》——创新模式:找到创新模式,发现新大陆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tys/p/elasticsearch.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