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cking过程


    图解stacking原理:

    上半部分是用一个基础模型进行5折交叉验证,如:用XGBoost作为基础模型Model1,5折交叉验证就是先拿出四折作为training data,另外一折作为testing data。注意:在stacking中此部分数据会用到整个traing set。如:假设我们整个training set包含10000行数据,testing set包含2500行数据,那么每一次交叉验证其实就是对training set进行划分,在每一次的交叉验证中training data将会是8000行,testing data是2000行。

    每一次的交叉验证包含两个过程,1. 基于training data训练模型;2. 基于training data训练生成的模型对testing data进行预测。在整个第一次的交叉验证完成之后我们将会得到关于当前testing data的预测值,这将会是一个一维2000行的数据,记为a1。注意!在这部分操作完成后,我们还要对数据集原来的整个testing set进行预测,这个过程会生成2500个预测值,这部分预测值将会作为下一层模型testing data的一部分,记为b1。因为我们进行的是5折交叉验证,所以以上提及的过程将会进行五次,最终会生成针对testing set数据预测的5列2000行的数据a1,a2,a3,a4,a5,对testing set的预测会是5列2500行数据b1,b2,b3,b4,b5。

    在完成对Model1的整个步骤之后,我们可以发现a1,a2,a3,a4,a5其实就是对原来整个training set的预测值,将他们拼凑起来,会形成一个10000行一列的矩阵,记为A1。而对于b1,b2,b3,b4,b5这部分数据,我们将各部分相加取平均值,得到一个2500行一列的矩阵,记为B1。

    以上就是stacking中一个模型的完整流程,stacking中同一层通常包含多个模型,假设还有Model2: LR,Model3:RF,Model4: GBDT,Model5:SVM,对于这四个模型,我们可以重复以上的步骤,在整个流程结束之后,我们可以得到新的A2,A3,A4,A5,B2,B3,B4,B5矩阵。

    在此之后,我们把A1,A2,A3,A4,A5并列合并得到一个10000行五列的矩阵作为training data,B1,B2,B3,B4,B5并列合并得到一个2500行五列的矩阵作为testing data。让下一层的模型,基于他们进一步训练。

    如何实现?

    1.写代码自己实现

    2.如果嫌麻烦可以调用API

    code1:

    from vecstack import stacking
    
    # 输入数据
    
    # 初始化第一层评估器
    models = [LinearRegression(),
              Ridge(random_state=0)]
    
    # 把 stack特征排成一列
    S_train, S_test = stacking(models, X_train, y_train, X_test, regression=True, verbose=2)
    
    # 如果觉得效果可以在提升,我们可以使用第一层提取的stack特征输入到模型中

    code2:

    from vecstack import StackingTransformer
    
    
    estimators = [('lr', LinearRegression()),
                  ('ridge', Ridge(random_state=0))]
                  
    
    stack = StackingTransformer(estimators, regression=True, verbose=2)
    
    
    stack = stack.fit(X_train, y_train)
    
    
    S_train = stack.transform(X_train)
    S_test = stack.transform(X_test)
    
    # 使用stack特征作为第二层模型的输入数据
  • 相关阅读:
    deflate树与deflate编码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下的并发无锁环形缓冲区
    环形缓冲区的设计及其在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下的使用(并发有锁环形队列)
    zeromq源码分析笔记之无锁队列ypipe_t(3)
    zeromq源码分析笔记之线程间收发命令(2)
    zeromq源码分析笔记之架构(1)
    PHP和golang差异见解
    关于助力红包随机分配思考总结
    TCP四次挥手
    TCP三次握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lHe/p/884965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