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系统调用理解(1)


    本文是Linux系统调用专栏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对Linux系统调用的定义、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大概作了一个介绍,以便读者对Linux系统调用建立一个大致的印象。

    什么是系统调用?

    Linux内核中设置了一组用于实现各种系统功能的子程序,称为系统调用。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调用命令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调用它们。从某种角度来看,系统调用和普通的函数调用非常相似。区别仅仅在于,系统调用由操作系统核心提供,运行于核心态;而普通的函数调用由函数库或用户自己提供,运行于用户态。二者在使用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在下面将会提到。

    随Linux核心还提供了一些C语言函数库,这些库对系统调用进行了一些包装和扩展,因为这些库函数与系统调用的关系非常紧密,所以习惯上把这些函数也称为系统调用。

     

    Linux中共有多少个系统调用?

    这个问题可不太好回答,就算让Linus Torvaldz本人也不见得一下子就能说清楚。

    在2.4.4版内核中,狭义上的系统调用共有221个,你可以在<内核源码目录>/include/asm-i386/unistd.h中找到它们的原本,也可以通过命令"man 2 syscalls"察看它们的目录(man pages的版本一般比较老,可能有很多最新的调用都没有包含在内)。广义上的系统调用,也就是以库函数的形式实现的那些,它们的个数从来没有人统计过,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新内核不断地在推出,每一个新内核中函数数目的变化根本就没有人在乎,至少连内核的修改者本人都不在乎,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发布过一个此类的声明。

    随本文一起有一份经过整理的列表,它不可能非常全面,但常见的系统调用基本都已经包含在内,那里面只有不多的一部分是你平时用得到的,本专栏将会有选择的对它们进行介绍。

     

    为什么要用系统调用?

    实际上,很多已经被我们习以为常的C语言标准函数,在Linux平台上的实现都是靠系统调用完成的,所以如果想对系统底层的原理作深入的了解,掌握各种系统调用是初步的要求。进一步,若想成为一名Linux下编程高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Hacker,其标志之一也是能对各种系统调用有透彻的了解。

    即使除去上面的原因,在平常的编程中你也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系统调用是实现你的想法的简洁有效的途径,所以有可能的话应该尽量多掌握一些系统调用,这会对你的程序设计过程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系统调用是怎么工作的?

    一般的,进程是不能访问内核的。它不能访问内核所占内存空间也不能调用内核函数。CPU硬件决定了这些(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作"保护模式")。系统调用是这些规则的一个例外。其原理是进程先用适当的值填充寄存器,然后调用一个特殊的指令,这个指令会跳到一个事先定义的内核中的一个位置(当然,这个位置是用户进程可读但是不可写的)。在Intel CPU中,这个由中断0x80实现。硬件知道一旦你跳到这个位置,你就不是在限制模式下运行的用户,而是作为操作系统的内核--所以你就可以为所欲为。

    进程可以跳转到的内核位置叫做sysem_call。这个过程检查系统调用号,这个号码告诉内核进程请求哪种服务。然后,它查看系统调用表(sys_call_table)找到所调用的内核函数入口地址。接着,就调用函数,等返回后,做一些系统检查,最后返回到进程(或到其他进程,如果这个进程时间用尽)。如果你希望读这段代码,它在<内核源码目录>/kernel/entry.S,Entry(system_call)的下一行。

     

    如何使用系统调用?

    先来看一个例子:

    #include<linux/unistd.h> /*定义宏_syscall1*/
    #include<time.h>     /*定义类型time_t*/
    _syscall1(time_t,time,time_t *,tloc)    /*宏,展开后得到time()函数的原型*/
    main()
    {
            time_t the_time;
            the_time=time((time_t *)0); /*调用time系统调用*/
            printf("The time is %ld
    ",the_time);
    }
    系统调用time返回从格林尼治时间1970年1月1日0:00开始到现在的秒数。
    这是最标准的系统调用的形式,宏_syscall1()展开来得到一个函数原型,稍后我会作详细解释。但事实上,如果把程序改成下面的样子,程序也可以运行得同样的结果。
    #include<time.h>
    main()
    {
            time_t the_time;
            the_time=time((time_t *)0); /*调用time系统调用*/
            printf("The time is %ld
    ",the_time);
    }
    

      

    这是因为在time.h中实际上已经用库函数的形式实现了time这个系统调用,替我们省掉了调用_syscall1宏展开得到函数原型这一步。

    大多数系统调用都在各种C语言函数库中有所实现,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可以像调用普通的库函数那样调用系统调用,只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我们才有机会用到_syscall*()这几个宏。

     

    _syscall*()是什么?

    在unistd.h里定义了7个宏,分别是

    _syscall0(type,name)
    _syscall1(type,name,type1,arg1)
    _syscall2(type,name,type1,arg1,type2,arg2)
    _syscall3(type,name,type1,arg1,type2,arg2,type3,arg3)
    _syscall4(type,name,type1,arg1,type2,arg2,type3,arg3,type4,arg4)
    _syscall5(type,name,type1,arg1,type2,arg2,type3,arg3,type4,arg4,type5,arg5)
    _syscall6(type,name,type1,arg1,type2,arg2,type3,arg3,type4,arg4,type5,arg5,type6,arg6)
    

      

    它们看起来似乎不太像宏,但其实质和 
    #define MAXSIZE 100 
    里面的MAXSIZE没有任何区别。

    它们的作用是形成相应的系统调用函数原型,供我们在程序中调用。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规律,_syscall后面的数字和typeN,argN的数目一样多。事实上,_syscall后面跟的数字指明了展开后形成函数的参数的个数,让我们看一个实例,就是刚刚用过的time系统调用:

    _syscall1(time_t,time,time_t *,tloc)
    

      

    展开后的情形是这样:

    time_t   time(time_t *   tloc)
    {
        long __res;
        __asm__ volatile("int $0x80" : "=a" (__res) : "0" (13),"b" ((long)(tloc)));
        do {
            if ((unsigned long)(__res) >= (unsigned long)(-125)) {
                errno = -(__res);
                __res  = -1;
            }
            return (time_t) (__res);
        } while (0) ;
    }
    

      

    可以看出,_syscall1(time_t,time,time_t *,tloc)展开成一个名为time的函数,原参数time_t就是函数的返回类型,原参数time_t *和tloc分别构成新函数的参数。事实上,程序中用到的time函数的原型就是它。

     

    errno是什么?

    为防止和正常的返回值混淆,系统调用并不直接返回错误码,而是将错误码放入一个名为errno的全局变量中。如果一个系统调用失败,你可以读出errno的值来确定问题所在。

    errno不同数值所代表的错误消息定义在errno.h中,你也可以通过命令"man 3 errno"来察看它们。

    需要注意的是,errno的值只在函数发生错误时设置,如果函数不发生错误,errno的值就无定义,并不会被置为0。另外,在处理errno前最好先把它的值存入另一个变量,因为在错误处理过程中,即使像printf()这样的函数出错时也会改变errno的值。

     

    系统调用兼容性好吗?

    很遗憾,答案是--不好。但这决不意味着你的程序会三天两头的导致系统崩溃,因为系统调用是Linux的内核提供的,所以它们工作起来非常稳定,对于此点无需丝毫怀疑,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系统调用要比你自己编写的代码可靠而高效的多。

    但是,在Linux的各版本内核之间,系统调用的兼容性表现得并不像想象那么好,这是由Linux本身的性质决定的。Linux是一群程序设计高手利用业余时间开发出来的,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没有把Linux当成一个严肃的商业软件,(现在的情况有些不同了,随着Linux商业公司和以Linux为生的人的增长,不少人的脑筋发生了变化。)结果就是,如果新的方案在效率和兼容性上发生了矛盾,他们往往舍弃兼容性而追求效率,就这样,如果他们认为某个系统调用实现的比较糟糕,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作出修改,有些时候甚至连接口也一起改掉了,更可怕的是,很多时候,他们对自己的修改连个招呼也不打,在任何文档里都找不到关于修改的提示。这样,每当新内核推出的时候,很可能都会悄悄的更新一些系统调用,用户编制的应用程序也会跟着出错。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前途一片昏暗呢?呵呵,不用太紧张,如前面所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把Linux当成自己的饭碗,不兼容的情况也越来越罕见。从2.2版本以后的Linux内核已经非常稳定了,不过尽管如此,你还是有必要在每个新内核推出之后,对自己的应用程序进行兼容性测试,以防止意外的发生。

     

    该如何学习使用Linux系统调用呢?

    你可以用"man 2 系统调用名称"的命令来查看各条系统调用的介绍,但这首先要求你要有不错的英语基础,其次还得有一定的程序设计和系统编程的功底,man pages不会涉及太多的应用细节,因为它只是一个手册而非教程。如果man pages所提供的东西不能使你感到非常满意,那就跟我来吧,本专栏将向你展示Linux系统调用编程的无穷魅力。

    虽然本专栏并非异常高深的技术文章,但是还对读者有两点小小的要求:1)读者必须有一定的C语言编程经验,本专栏不会在语言细节上过分纠缠;2)读者必须有一定的Linux使用经验,本专栏也不打算在Linux应用上大动干戈。举一个小小的测试标准,如果你能完全看懂本文从开头到这里所讲的东西,你就合格了。收拾好行囊,准备出发吧!

    附: 《Linux系统调用列表》

    参考资料

    • Linux man pages
    • The Linux Programmer's Guider, Sven Goldt & Sven van der Meer & Scott Burkett & Matt Welsh,1995
    • 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 哲凤屏 汤小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 IBM系统调用跟我学
  • 相关阅读:
    openwrt 相关文章
    负载均衡相关文章
    Today's Progress
    Rodrigues formula is beautiful, but uneven to sine and cosine. (zz Berkeley's Page)
    Camera Calibration in detail
    Fundamental Matrix in Epipolar
    Camera Calibration's fx and fy do Cares in SLAM
    FilterEngine::apply
    FilterEngine 类解析——OpenCV图像滤波核心引擎(zz)
    gaussBlur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iyide266/p/553807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